中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3160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研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中。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数感,形成空间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中小学生认知发展的视角,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中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G63 A 1673-9132(2018)14-008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8.14.054 一、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调查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空间想象性,传统板书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存在先天性缺陷

2、。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数学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价值。本文为真实了解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对本校班级学生及教师进行了相关调查。 从学生层面来看,超过79%的学生喜欢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约72%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模式下更容易接受新知识,这说明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认可程度较高。此外,几乎所有受访学生均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其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帮助巨大,有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多媒体能够更为直观的展示几何知识,

3、便于学生理解。从教师层面来看,越是年轻的教师,其运用信息技术的意愿、水平、频率越高,而且他们普遍认为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显著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但总体来看,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践教学的调查中发现,目前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较为单一,多数为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很少在计算机教室上课,这使得资源利用率较低;二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形式较为单一,而且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过于重视课件的形式,忽视了中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只在形式上创新而未在教学内

4、容上创新;三是中小学数学教师普遍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能力,导致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时不够顺畅,手段不多,造成课堂教学组织松散,影响了课程进程;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当,比如课件内容过多、播放速度过快等,导致学生思考时间不足,容易打断学生的学习进程,导致教学成为学生被动式学习;五是多数课件简单,缺乏组织性,大多是素材的积累,而且内容复杂,影响了师生在课堂教学进程中的交流,无法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原因分析 首先,从学校制度层面来看,中小学对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和资源的投入不大,对信息技术运用的组织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评价机制,也没有给数学教师提供足够的教学素材,使学校

5、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交流的氛围;其次,从教学资源层面来看,学校在软件资源方面的投入与其在硬件资源方面的投入资金比例失调,虽然学校已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突出作用,而且也投入了较多的资金配置多媒体硬件,但在软件的配置上?s缺乏足够的认识,与教育领域认可的11指标相差甚远。适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优秀多媒体课件资源不足,质量不高,影响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从教师层面来看,中小学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不够,应用能力欠缺,对多媒体资源整合的理解不透彻,没有体现最优原则,而且多数教师整合的实施能力欠佳,没有体现“优化教学过程”。 三、如何促进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 (一)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合

6、理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应用要结合中小学数学学科特点,要重视逼真的情境创设,要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问题入手,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到数学情境中来,要将中小学数学与生活背景相统一,引导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获得数学知识。数学学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要重视促进中小学生思维的发展,要使学生逐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要体现数学学科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特点,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理解和思考的机会。在数学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理解基础教育新课程指导思想的内涵,要体现“数学学科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指导思想,要突出数学学科教学过程的特征。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要符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时

7、,数学教师要充分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教学设计要符合中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虽然初步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但其思维的特点仍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尽量选取直观的、具象的事物来展现数学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逻辑推理的能力。中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状态常常具有情绪色彩,兴趣越高其投入度也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尽可能设计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活动,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参与教学的乐趣和成功后的喜悦,这对于提升他们的教学参与性具有积极的帮助。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注重其自主学习能力

8、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要巧妙地选择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可采用矛盾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恰当地激发“教与学的矛盾”,诱发学生独立、深入、由浅入深的思考。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多媒体提供使学生发挥主体地位的学习环境。此外,教师还可运用多媒体演示过程,展示知识的直观发生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

9、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1 杨洪臣.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8(20)243.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

10、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2 郑爽.对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探究J.求知导刊,2018(9)20. 3 陈岩,张朝燕,周巧姝.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117-119.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责任编辑 齐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