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歌赏析例谈.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3591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诗歌赏析例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诗歌赏析例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诗歌赏析例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诗歌赏析例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诗歌赏析例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诗歌赏析例谈 G64.23 A 2095-3089(2018)36-0-01 古诗赏析题进入中考历史已久,十堰地区诗歌材料均选自课内。中考做这类题的具体要求是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略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从而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对内涵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能品味诗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我带了几届初中毕业班的语文,这几年出的诗歌赏析题要求不高,难度不大,但考罢后我与学生交流,反馈的信息是做的不是十分完美。就其原因有学生对课内诗歌掌握不牢,做题时思考方向模糊,不清楚从那个角度去赏析。 那么中考古诗试题应从那些角度去赏析呢? 一、从品味语言入手 古诗的语言,要求准确,鲜明

2、,生动。其准确,鲜明,生动主要来源于练字。练字也主要是指动词,形容词的锤炼。动词形容词的锤炼要抓好以下几点1,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前塘湖春行),“争”,“啄”二字写出了春天的活力,“几处”,“谁家”明确写出了季节是早春。2,注意动词形容词的拟人手法。动词形容词的拟人手法使用能把客观事物情意化。例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蝶恋花咏梅),用“俏”来形容梅花,不仅形象地再现了梅花的妍丽,梅花怒放的情景,而且还蕴涵着作者面对艰难坎坷的不屈精神。3,要注意动词形容词的叠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开头叠

3、词渲染了环境的凄凉,点染出心情的悲伤。这些叠词连用还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路律感。 二、从了解背景入手 了解时代背景,无疑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意义或协作方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当时由于战争连年,作者四处奔波,无家可归,感时伤别使人见了反而落泪伤心。如果结合时代背景就容易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了。 三、?氖?眼入手 诗眼在诗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化龙是对诗词的景、物、人、事得描绘刻画,“点睛”写景状物记人写事得主旨和目的。点睛得句子就行文结构来看,一般在开头或结尾。如“垂?q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身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前两句写蝉的习性

4、特点,为画龙,后两句是议论点出叙述蝉事的意义,为点睛。意为品德高尚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而自然声名远播。 四、从熟悉表现手法入手 表现手法是为内容服务的,赏析诗歌得试题,熟悉表现手法也是重要的一个角度,诗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王维的使至塞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等;渲染铺垫的如北朝民歌木兰诗、李白的行路难。托物言志如于谦的石灰吟、曹操的龟虽寿。以乐写哀;如杜甫的春望。除此之外,一些修辞手法也不可小看用典起到借古怀今的作用,排比起到反复渲染强调的作用。设问、反问起到启人思考,彰显突出的作用。 五、要把握诗歌风格 风格是作品中较为固定的东西。诗的风格有沉郁、豪放、凄婉、清

5、新、平淡、自然、欢快等。杜甫忧国忧民,在春望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现实的悲壮凄凉。李白天马行空,不拘现状,在行路难里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煜有皇帝沦为阶下囚,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流露出凄婉、悲凉。抒发的是亡国之恨,离别之苦。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高歌“稻花香里说丰年”,表现的是劳动的快乐、丰收的喜悦等等。 六、从品读意象意境入手 什么是意象?就是诗人用来“寄托”思想感情的人、事、景、物。例如菊花象征高洁、牡丹象征富贵、桃花象征美人、飞鸟象征自由、鸽子象征和平、长亭象征送别、青松象征坚强等。而上面这些实物在古诗中经常出现。而意境是意象与诗人情感融合的一种境界,王国维在人

6、间词话中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就是为情设景、借景抒情,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注进自己描写的客观景物之中。例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不会“感时”而“溅泪”,鸟不会“恨别”而“惊心”,这只不过是作者把伤时惜别的心情转移到花落、鸟声中。 七、从分析情节入手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

7、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诗歌也有情节,诗歌的情节是由意象的不同构建而形成的。而情节构建也是多样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渐进式,天净沙?秋思是平铺式的,饮酒是倒装式的。情节是为表现思想感情服务的,了解情节也能了解诗的情感走向和写法特点。分析情节是在捕捉意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诗歌的进一步鉴赏。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总之,诗歌赏析范围很广,出题也很灵活,只要你平时夯实基础,强化训练,一定会有收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