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国学经典》教育教学的点滴感悟.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3815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学校《国学经典》教育教学的点滴感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职学校《国学经典》教育教学的点滴感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职学校《国学经典》教育教学的点滴感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职学校《国学经典》教育教学的点滴感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学校《国学经典》教育教学的点滴感悟.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职学校国学经典教育教学的点滴感悟 一、国学的内涵 国学大师吴宓先生认为,国学是一个国家学术的总体,是本国学术的整体。也就是说,它应该包容中国学术的方方面面。张岱年先生则认为: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由此看来,国学应是一国固有之学问,它是一个国家民族性的传统精华。而中国的国学从二十世纪以来一般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它也包括了中医、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或者说是广义的国学。狭义的国学,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其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上以儒道佛三家思想为主干,实践上则以诗词琴棋书画茶为主体。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

2、精华,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现在依然滋润我们的心田。因为它是具有永恒的价值,它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而长存于天地之间。经典是蕴涵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对于现在仍然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 二、中职生的现状 中职学生源自初中生,通常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此外法纪意识淡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发展方向不明确,目标迷失,动力不足。中职学生管理经常面临许多挑战,如厌学缺课,痴迷网络游戏,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与父母、老师、同学等人际关系不好,早恋,打架斗殴,等等,较常出现心理、情感和管理问题。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门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

3、是学习人生之道。”无数的中职教育工作者为学生出现的问题而苦恼,纷纷提出很多现代教育理念,如加强法制纪律教育,加强心理辅导咨询,等等。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未根本解决、扭转中职生管理被动混乱的状况。人们开始尝试着通过国学经典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徐梓教授认为:“国学经典教育是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和素质教育”。让未成年人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用教育培养了无数祖祖辈辈的最好资源来教化滋养我们的学生,或许可以化解现代教育顽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校也开设了国学课程,下面就谈谈自己对国学教育教学的点滴感悟。 三、国学教育与中职生的成长 1.让爱和感恩等最珍贵美好的情感植根于学

4、生心底 据调查了解,许多成长困难的中职生的家庭均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父母离异或有矛盾冲突;父母不赡养老人;父母长期忙于工作或生意,疏于管教子女;父母家教方法粗暴令关系恶化很多家长与自己的小孩无法正常沟通,放任自流,完全依赖于学校和老师。为此,我们必须首先帮助他们重建良好的关系和感情,父母作为第一教师的角色和职能。国学经典教育最核心的内容是孝道教育,教师运用精炼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幻灯动画进行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一个孝字,“孝”字是象形字:上面象是一老人,下面为一个“子”字。意思是子女背着父母行走。在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传统中,孝的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因为孝道是做人的根基。懂了孝这个字就算明

5、道,遵照孝之理去做就是行道,就是修行,所以说“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第一位的。所以三字经里才说“首孝悌,次见闻”,这是教育的顺序,非常重要,一定要按照顺序进行,这个教育的原则不能变。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在论语这本书里,就记载了孔子的很多谈孝的内容。诸如“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弟子规提出“首孝悌”第一篇为“入则孝”。通过学习,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切实体味到:较早的在家知道孝敬父母,在外面才知道尊敬老师、尊敬领导;在家懂得友爱兄弟,在外面才知道亲近朋友、团结同事

6、。在家里把孝道行好了,在社会上才会做人做事。一个人如果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了,他还会爱谁呢?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是爱和感谢,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是善良。“百善孝为先”,学习国学经典可以让学生重新思考父母为自己付出的无数心血和辛劳,感受父母如山高如海深的慈爱。任何一个人,必须感恩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父母;然后老人之老,父人之父,推己及人,从此形成各种优良的品质。通过国学经典教育,让爱和感恩等最珍贵美好的情感植根于学生心底并生长于日常生活。 2.阅读诵读,提升人文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学习经典除了教师进行精心讲解外,还要指导学生与经典零距离亲密接触。首先教师先推荐一些书目给学生阅读,根据学生现有的文化水准

7、和层次,先选读原文配有注释、插图的趣味读物,如漫画四书五经系列,南怀瑾、曾仕强、于丹等教授的国学经典讲座,然后再指导有兴趣和能力的学生过渡到阅读原著。大量的阅读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体味阅读之美,感受到了国学经典的无限魅力。在广泛阅读国学经典的同时,还要精选部分具有韵律美的国学经典如等进行诵读。如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论语。可以采取全班、分组、个人等形式,要求做到专心致志,声情并茂。通过大量反复的吟诵,“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会自觉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通过熟读这些经书,逐渐地在心中树立:“修身、齐家、治天下”是我们的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

8、我们的追求;“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是我们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我们的操守;“以诚为本”是我们做人原则;“无为而无不为”是我们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我们的意志;“见贤思齐”是我们的人生态度,“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处世的社会风尚。“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慨;这些经典使学生感悟国学经典博大精深的境界、循循善诱的引导,提升他们对国对社会人生的信心,逐渐培养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审美情趣、科学的价值观念、理性的人生态度,夯实文化底蕴,领略中华文化瑰丽,培养爱国情操,最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明理守本,减少不良伤害,和谐社会 当今社会的影视节

9、目、报纸、杂志和互联网路等大众传媒,存在引导大众向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含教育性的节目,但也有丑闻、不雅照、暴力、色情、传谣、造谣等负面内容,误导社会大众弃礼义而从恶,忘记人之所以为人的礼仪教化之基本含义,置人的尊严于不顾。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极端不良影响,不亚于我们在道德建设中所面临的另类毒品。面对这些凶险教师能做的不是堵和回避,只能疏导和面对。如经常摘录些报刊、网路的热点话题,引领学生进行讨论,对学生进行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这些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进行强化,明辨是非,明理守本,增强免疫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冲突、甚至可以预防犯罪,对建立和谐社会关系有指导作用。 四、结语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流芳千古,一定可以教益我们。中职教师首先要崇敬国学经典,言传身教,并重视经常组织国学经典教育活动,长期坚持,坚信可以取得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