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改革模式创新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3896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改革模式创新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改革模式创新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改革模式创新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改革模式创新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改革模式创新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改革模式创新研究 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必修课程。数学教学大纲中强调“数学的思想、内容、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既要把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来教,作为一种高素质的素养去认识、理解。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改革创新 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严谨治学精神和开拓创新的重要手段。因此,数学教育是非数学专业学生的基础性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织部分,每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要认真学好基础性数学,为适应今后就业打好基础。 一、新形势下中职学校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中职

2、学校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问题。可以说,选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初中阶段不愿意学习,导致文化课成绩很差,家长从孩子出路考虑,让孩子来中等职业学校学门手艺。往往家长和学生对职业学校教学要求根本就没有正确对待,认为来职业学校只是学专业技术,不需要学习数学课程,对数学课学习采取放任态度。中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记笔记,课后不复习,更有甚者上课睡觉玩手机。 2、中职学校数学课内容的问题。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缺乏针对性,各专业教学内容基本一样;缺乏适应性,数学课教学不能满足专业课程改革之需要;缺乏应用性,教材对数学知识应用性展示不足;缺乏文化性,教材忽视了学生素质培

3、养,特别是数学思想文化的培养。现在所用的中职教材,与普通中学教材同出一辙,只是降低了要求。教学内容方面中职数学教材过于繁杂,有很强的系统性、逻辑性和抽象性,这与中职生的学习目标不匹配,不仅增加了中职生学习难度,还容易使中职学生产生抵制学习数学的心理,教学内容体系方面缺少针对性和适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中职学校数学课与专业课教学脱节的问题。鉴于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教材统一,各专业数学课教学内容相同,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沟通不够,对后续专业课程中使用的数学知识了解不足,通常教学中多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导致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满足后续专业课教学使用数学知识的要求,

4、形成现行数学课教学内容在专业课教学中需要的没有讲透,很多并不需要的讲授过多,所教数学知识在后续专业课教学中使用率低的现象,使学生容易产生学习数学无用的感觉,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中职学校数学课与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多是初中毕业直接进入中职学习,年龄普遍较小。毕业后一部分学生直接进入工作岗位,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自主招生和成人高考,进入高职院校进一步学习。基于这部分学生在高职学习高等数学的考虑,目前中职教材与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衔接的问题就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内容缺失在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新课标实施后,中职数学删除了余切函数、正割函数余割

5、函数、反三角函数和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等内容。内容重叠中职数学和高等数学重叠最多的是导数内容等。由于教学内容、学生素质以及与专业课教学和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衔接等多方面原因。中等职业学校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信心不足,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应试制度下初中时以升学为目标的被动学习的习惯,难以适应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要求,难以调动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在在心理上由于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差,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加上目前数学教学内容上缺少针对性和适用性等问题,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 二、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改革的尝试 1、突出学生主体,使其学有所用。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的

6、要求和基础理论,对教学的侧重点做到心中有数。近年学校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让数学教师了解专业、熟悉专业、结合专业需要开展数学教学,从而打通了专业课与数学课之间的壁垒,使数学课与专业课能更好的融合沟通,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能力和授课效果。 2、让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专业。由于中等职也学校教学情况复杂,教学要求不能一刀切。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在开学初应针对各个专业、各个班级按市场要求、学生实际等制订教学计划,明确各班级的教学要求。学校以“够用、实用”为原则,舍去一些理论性较强的概念,合理把握知识的深度,删减必学内容,增加应用部分。编写实用性校本教材,使学生觉得生活中

7、处处离不开数学,为学生学习数学增加了动力,达到突出应用,为专业服务的目的。 3、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不适应初中应试教育,造成分数较低。探究式教学、互动教学、自主讨论教学、创设思维情境等各种教法已得到普遍应用。用世界闻名人物的传奇故事来引入数学的过去和未来,真实的例子,活泼生动的引入,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很大促进作用。此外,学校还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看数学趣味读物、举办知识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既满足了爱好数学的学生的求知需要,又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 4、提升教师育人理念,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亲

8、其师,信其道”,师生间的信任关系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学生的真诚关怀、宽容和尊重、教师生动风趣的教学风格、富有感染力的个人魅力等都是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要素。教书育人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学生不仅学习知识,同时也是体验情感、锤炼品格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营造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需要从基础做起,进一步落实数学以及相关基础课程教学的专业化、生活化,推进中职学校教学水平的深入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必须正视中等职业学校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所任教专业的性质,进行积极的教学

9、改革探索。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

10、,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1 范国平.关于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J.职业教育研究,2009,2. 2 李智杰.以专业需求为核心的中职数学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8.“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11、,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