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策略的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3980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策略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策略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策略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策略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学校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策略的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职学校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策略的研究 在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呼唤下,全面地培养学生发展其个性,就必须针对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教育教学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也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因材施教。笔者是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结合多年从教经验,本文试图立足于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来谈一谈中职学校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策略的。 中职;课堂教学;因材施教策略 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总结了孔子的思想后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概念。对于现代教育,这依然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我们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育要使学生全面发展,发展学生个性。就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正视差异,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

2、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才能保障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一、中职学校实施因材施教策略的原因 (一)中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1. 先天的认知差异先天的识记能力、智力及思维特点影响学生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效率。由于学生先天条件有分别,其掌握某项技能或学习某个概念的时间各不相同。有些学生能够比较快地掌握学习内容,有的则较慢。 2. 兴趣差异对于学习价值的看待及学习的自信心,对学习的兴趣有很大影响。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价值持有不同的看法。调查中约有 80%的学生学习是被动的。因此,加强对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引导是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的关键。 3. 学习基础间差异学生由于不同的学习经历形成了不

3、同的学习基础。知识水平间有很大差异,这为教学目标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共性特征 1.学习的动机和目的不甚明确,学习的主动性有待加强 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强,学习目标和途径并不明确,缺少学习原动力。同时由于就业的压力比较大,学习的实用主义心理较为突出,通常具有较为鲜明的机会主义倾向。 2.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

4、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中职生在初中时的文化基础知识就学得欠佳,上了中职以后,许多教师反映这些学生基本就不会学习,许多学生也感到专业课的学习难度较大且无所适从,因此有些学生在学习上就采取了消极的应对方式。 3.学习的认知能力偏差,学习的探究性有待引导 中职学生学习的认知策略、知识的迁移、记忆策略等相对而言较为缺乏,使得学习效果不佳,学习的自信心由此发生动摇,自我心理压力也因此而产生。由于学习缺乏探究性,致使许多学生难以感受学习的乐趣,缺少对所学专业知识、课程及所学学科的整体把握。 二、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因材施教策略 容许不同个性的学生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因材施教的首要任务。笔者

5、认为,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常用因材施教策略主要包含有 (一)紧扣教材制定教学目标 必须要紧扣教材制定根据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目标,还要有与基本目标相连系的提高目标。课堂是教学主阵地,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如果只管教学内容一统化,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同时备课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步骤、教法等方面要坚持与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培优”、“补差”。因此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制定好基本目标和提高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优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大多数人对学习的兴趣。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课堂教学结构 根据学生的实际、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

6、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尤其是差生对概念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优生的判断辨析能力,所以课堂教学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序列的结构。教师要注意多途径、巧妙地吸引学生的课堂关注力,激发其求知欲。可以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知上的不完善,进而展开问题,讨论深化。在突破重点、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等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这就很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结构的体现是各种教育因素的有机结合。 (三)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个体发展 教师在课堂群体教学中,应注意照顾个性,注意课堂调节,因人而异地进行教学,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的气质、

7、不同的学习态度、不同的能力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意志、不同情感、不同的学习习惯,实行因材施教。使之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三、中职学校因材施教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一个班的学生“齐步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制约,学习难以自我调控和自定步调,教学效果不理想。我教学实践中经过探索,总结了两种做法 第一种做法是因人施教,定位导学。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例如对思维能力较强但不够刻苦的同学,提高作业难度,提出严格的学习要求,引导他们刻苦钻研;对口头表达不善长的学生,我则多提供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有目的地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课堂授课的前 5分钟,我会

8、安排一个主题讲演,让这些同学上台来说说身边发生的大事小情。我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所教学生的学习水平都有一定的改善和发展。 第二种做法是分层教育,互助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将他们分组分层。告诉他们分层施教是一个动态的操作过程;根据教学要求,当他们实现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后,就会重新调整划分层次,建立新的动态教学层次,这样激励大家人人奋发向上,形成你追我赶的生动场面。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

9、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教育本身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教学中只有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才有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版.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

10、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