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教学对学生善思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4093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德育教学对学生善思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职德育教学对学生善思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职德育教学对学生善思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职德育教学对学生善思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德育教学对学生善思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职德育教学对学生善思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 本文着眼于中职生善思质疑能力的现状,阐述了如何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善思质疑的积极性,如何帮助学生找到善思质疑的内容,提高其善思质疑的水平,从而落实德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质疑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职德育;质疑能力;培养策略 G712 A 1992-7711(2018)19-064-1 一、调动学生善思质疑的积极性 很多德育教师都有同感现在的德育课堂还是教师讲得多而学生参与的少,特别是在中职德育课堂中学生的善思质疑能力偏低,表现为主动提问的人数较少,提出问题的类型单一等等,多数学生“不敢”、“不愿”和“不善”提问。 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就要有的放矢地调动

2、学生善思质疑的积极性,突破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学生讲清善思质疑的重要性,给他们讲讲身边善于思考和质疑的榜样以及善思质疑给他们带来的益处,同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和提出质疑。此外,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提问成为学生学习时的内在需求。教师更应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创造问题情境,让他们有问题可想、可说,同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人都能在成就感的推动下,积极主动全程参与学习。 二、帮助学生找到善思质疑的内容 1.课前善思质疑,整装待发。在德育课课前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要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让他们根据

3、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查阅资料和上网搜索等方式,试着解决一些浅显的、力所能及的问题。对于自己还不理解或理解得还不够透彻的内容,带着问题参与课堂学习,有的放矢,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课前的善思质疑让学生给自己一颗有准备的头脑。 2.课堂善思质疑,攻城掠地。一些德育教师担心学生课堂讨论的问题偏离教学大纲,或者害怕打乱教学思路,往往不敢让学生在课堂上质疑。一些教师虽然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质疑,但往往是教师先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教师避而不谈,反而按既定方针教学,转向其它问题;或者教师一味追求解决学生的问题,对教材的讲解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这两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没有得

4、到很好的契合。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得到妥善解决对于关键性的问题,教师需要按照教学思路逐步解决;而对于一般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发动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如果能处理好学生的质疑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之间的关系,那么学生在课堂上的善思质疑会使学生的学习主次分明,提高学习效率。 3.课后善思质疑,稳扎稳打。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知识体系,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从而温故知新,知识体系不断壮大的过程。因此,单单是课上听懂是不够的,德育课的教学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课后体验导行,这些都需要善思质疑。正因为如此,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才得以巩固

5、。学生在课后的质疑是建立在对课堂知识系统整理基础上的,因此提出的问题一般比较有深度,往往需要查找资料、咨询和讨论交流。学生带着自己渴求解答的问题去探寻、讨论,加上教师的激励和鼓舞,他们的好奇心、成功欲就得以极大地满足,被动接受就会变成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加上团队的合作交流,就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4.平时善思质

6、疑,博闻强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善思质疑也是这个道理。学生要能够提出问题,平时就要多读书,多看新闻和各种评论,给自己更多的信息输入。这样,他们才能在兼容并蓄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旁征博引,有内容可谈,同时又能提高提问的层次和水平。 三、引导学生提高善思质疑的水平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

7、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1.注重示范指导,让学生善于质疑。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由此可见,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学会“答”,更重要的是学会“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全面实施素

8、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求知、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点。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很多,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关键在于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提供多种的观察、思维及语言表达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把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结合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有问题可想,有问题可提,有问题可议,加强训练,循序渐进,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2.创设民主课堂,让学生乐于质疑。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地接受的那种模式不利于学生善思质疑。赞可夫认为“

9、课堂上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在课堂上师生在享受着知识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在共享着思维心灵的升华。因此,我们的德育课堂可以是充满快乐的思考、感悟的喜悦、彰显个性的多元化评价,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营造出一份民主和谐而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民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乐于思考,说错了重说;说不完整的,自己或同学补充;认为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当堂争论,自由发表意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总之,善思质疑是当代学生必备的一种精

10、神,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促使人不安于现状,推动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尤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善思质疑能力,德育课堂中学生的质疑能力得到了提高,德育教学中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