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就业教育的渗透.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4656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语文教学中就业教育的渗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职语文教学中就业教育的渗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职语文教学中就业教育的渗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职语文教学中就业教育的渗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语文教学中就业教育的渗透.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职语文教学中就业教育的渗透 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就业教育,可提升其具体性及实用性、学生的职业素养。本文结合实际,在论述中职语文教学渗透就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基础上,分析了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就业教育的方法,希望对提高中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有所帮助。 中职;语文教学;就业教育;渗透 最近几年,就业市场人才供需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职学生在就业中的优势逐渐丧失。从“文凭”角度来看,中职学生处于“劣势”。所以,中职语文教学应对当前中职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注重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本文结合实际,探究了中职语文教学渗透就业教育的必要性及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就业教育的方法。 一、中职语文教学渗透就业

2、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意识的培养对中职教育至关重要。职业意识由责任、创新、协作、自信等意识构成,其对个人工作态度、意识和发展前途具有很大的影响1。现阶段,某些中职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动力、行为习惯等方面存有不足,其选择职业学校并非出于意愿。此种情况下,教师应于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注重增强学生自信心,并对其行为习惯进行引导,以强化其职业意识及提高其职业素养。 语文属于基础学科范畴,在中职专业环境中,其舞台及施展空间更为广阔。就普通中学语文教学来讲,其教学目的为服务升学,其教学重点为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写作(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能力。众所周知,中职学校拥有很多专业,且学生在就业取向方面存有区别。正因

3、如此,中职语文教学须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例如教学对象为旅游专业学生时,语文教学内容应侧重于文学史常识;教学对象为商务管理和秘书专业学生时,语文教学内容应侧重于书法训练、写作训练和语言交际等。如此,可提高各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据调查,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一直以来,采用相同语文教材开展同一年级语文教学,严重忽视了各专业的差异性。此外,教师在语文教案、教学进度、试卷等方面保持一致。如此,语文教学并未严格遵循“以专业为本”的原则,重在服务“中职高考”。长期下去,大多数学生难以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导致其无法顺利就业。所以,语文课程除了教授学生必要的知识、提高其语文素养,还要符合专业

4、特点、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以促使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现行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基于初中语文之上,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以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扩展和巩固,进而促使学生口语交际、写作、阅读、发现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提高。如此,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等。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就业教育的方法 (一)科学设计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注重满足各年级学生需求 以各年级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目标为依据,科学设计语文教学内容。严格意义上来讲,语文教学内容应符合有序、精当、充实等要求2。此外,重视并加大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的力度。该体系应对常见的应用文体进行确定,以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且形成可行性较强的中

5、职语文课程。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面试能力训练,注重提升学生多元能力 就业导向的确立对中职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须注重渗透就业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口语课堂教学中应极强就业教育。在实际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多中职学生语文素养较低,且口头表达能力不尽人意。实践证明,口头表达能力对面试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及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以保证其面试时表现自如。 除此之外,口语训练过程中,学生可展示自我,能够调动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感知语文的魅力。若要促使学生口语能力提高,须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口语训练的兴趣。例如某些学生缺乏自信心、性格偏于内向,

6、面试时容易紧张,致使表述词不达意或断断续续,即便该生在校期间表现十分优异,其也既有可能被淘汰。鉴于此,教师应给予这些学生心理安慰,鼓励其积极参与口语训练。通过多次训练,这些学生的胆量及口才可得到改善,使其愈来愈落落大方。将面试能力渗透于中职语文教学之中,对学生口才及能力的提高、日后就业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1.强化学生服从、协作及团队意识。现实中,用人方一般只接受与肯定懂得服从与协作的人。若想适应社会环境,学生必须具备服从、协作等素质。唯有如此,学生才能于社会中生存及发展。语文教学中,老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比如

7、进行雷雨教学时,教师可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分组、分角色。通过表演话剧,让学生融入集体,明确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切实体会团队合作、服从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全局和团队意识3。最终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一同分享荣誉。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学生将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2.增强学生处世能力。较校园环境而言,社会环境更为繁杂,各种人际关系并不同于师生、生生关系,因而应注重增强学生处世能力。以诚待人是与人和谐长处的必要条件,做人处事须遵循“诚信”原则。中职语文教师可通过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此同时,增强学顾全大局的意识,并帮助其提高自制力。此外,教导学生有礼貌、踏实奋进

8、等,以促使其更好地与人交往。 结束语语文作为中职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培养中职学生写作、阅读、口语表达等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将就业教育渗透于中职语文教学,可强化学生职业意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对其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等颇有益处。希冀,更多业内人士参与到该课题研究中来,以丰富中职语文教学渗透就业教育方法,进而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1田正本.浅谈就业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281-82. 2张娜.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就业教育的研究J.文教资料,2018,1746-47.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

9、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

10、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3薛慧.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素质教育的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8,06226.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白银市工业学校)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