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学习现状与教育对策.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5287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学习现状与教育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乡村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学习现状与教育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乡村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学习现状与教育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村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学习现状与教育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学习现状与教育对策.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乡村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学习现状与教育对策 乡村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一生。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本文从乡村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学习现状入手,查找影响乡村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学习效果的原因,并提出改善建议和措施。 乡村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学习现状;教育对策 G B 1008-1216(2018)03B-0021-02 思想品德课程有独特的自身优势,是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最佳路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缺乏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致使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致不浓,主动性差,实效性低

2、,甚至对教师产生质疑,否定教材内容,这种现象令人担忧。笔者作为长期奋战在乡村初中的教师,深深地体会到思想品德教学的种种困境。 本文从乡村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学习现状入手,查找影响乡村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学习效果的原因,并提出改善建议和措施。 一、乡村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生对课程喜欢与否反映了学习态度。在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的思维下,学生评价课程依然持分数、名次的学习观,致使思想品德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较低,学生缺乏认同感,对教材内容的认可度不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迷等,反映出当前乡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尴尬境地。 (二)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目的是个人自我效能展现的

3、内驱力。乡村初中大部分学生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在于“知行合一”,在应试教育观念下,乡村初中生认为学好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目的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的认可度,对课程学习的价值认识存在偏颇,学习目的认识模糊,方向不明。 (三)学习方法欠妥 从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来看,需要师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沟通和交流,包括重视知识体系、复习方法、考试技巧等,对学生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不能自觉预习和复习所学知识,部分学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甚至抄袭作业,不少学生课后从不看思想品德书。 (四)学习能力有限 学习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否充分掌握

4、和内化所学知识。由于城市化进程,优质生源流失,导致乡村初中生源质量整体滑坡。不少乡村初中生在学科知识理解和把握上明显乏力,即便是较为简单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不少学生也不能当堂消化,无法自行解决考试过程中的一些难题。 二、影响乡村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学习效果的因素 (一)学生因素 1.缺乏学习兴趣。 当前,乡村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兴趣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的求知欲被空洞的教材内容湮没;教师授课理论与现实脱节;学生思想被禁锢在课堂,缺少社会实践活动。 2.学习主动性差。 乡村教师由于个人专业素养不高,对重难点把握不准,课堂上教师仅仅“划重点”,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接收器”,导致学生缺乏应有的

5、学习积极性,丧失了主动探究的好奇心。 3.课程认识不足。 由于部分乡村教师经过长期的应试教育,课堂上仅仅“教教材”,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之乡村初中生受地域限制,思维存在狭隘性,导致对思想品德课程存在偏见。 (二)教学因素 1.过于重视教材内容的学习。 乡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没有突破“应试教育”的思维障碍,在教学中,教师容易把教材知识理解为权威内容,成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唯一法宝,缺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 乡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过分重视文本学习,不关注教材内容是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在课堂教学中,一些乡村教师忽视教材与学生生活实

6、际的关联,不能教材文本进行自我重构,把教材视为权威文本,致使学生厌烦教师的教学方式,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学习兴趣。 3.教学方式落后。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乡村初中采取“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依然盛行。不少乡村初中教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仅把教材当作教学的核心,在课堂中总是摘取重点知识,让学生机械记忆,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磨灭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乡村初中思想品德课享受着“副科”待遇,不少学校没有配备专业教师,由年龄偏大的教师或教干兼任,不少老教师不能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依然采取“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口”的传统授课手段,即便上公开课,他们也只是将重点知识采

7、用幻灯片演示,其他部分仍旧采用口授方式,致使课堂教学实效性大打折扣。 三、提高乡村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学习效果的教育对策 (一)学生层面 1.提高乡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载体,创设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得自己的感悟。例如,教师将相关的视频、案例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或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收器”转为主动的“传感器”。 2.提升乡村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乡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确立“育人”的思想,在教学中扮演“引路人”的角色,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例如,用同伴互动、案例衔接、生活链接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

8、导学生勤动口、勤动脑、勤动手,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 目前,大部分乡村初中生“习惯”了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思维。教师课堂上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并解决问题,同时在教学中设疑,培养学生“敢问、好问、善问”的学习品质,让学生与同伴合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培养学生不断反思的能力。 受益终生的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时间的磨练,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规律地培养,持续而有效地发展。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教会学生反思,学习,做得更好,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师层面 1

9、.注重情感教育。 教师应深挖教材,研究乡村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们努力学习,并对思想品德课产生浓厚的求知欲,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下学习。 2.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针对教材内容与乡村学生实际生活脱节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联系社会生活,对部分教材进行重构,探索符合乡村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深入剖析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入手,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3.评价方式多样化。 乡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摒弃“分数”论,结合三维目标,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学校考核、老师评定、家长评价、学

10、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乡村初中生思想品德成绩进行综合考核,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4.教学手段多元化。 目前,乡村学校多媒体设备等硬件设施配备齐全,多数学校实现了“班班通”。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紧跟教学时代步伐,采取“传统+现代”的一体化综合教学模式,满足当前乡村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求知欲望,鞭策乡村初中生的思想和行为。 乡村教育承载着乡村学生的希望与梦想,需要思想品德教师把握时代脉搏,使出“洪荒之力”,探寻方法,走出现实困局,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

11、,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1裴第娜.课程教材研究所,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研究开发.北京人民教育,2018. 2罗丽华,刘争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原则J.学习月刊,2018,(6).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3王晓宁.乡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