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种志研究法:内涵、特征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6093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种志研究法:内涵、特征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种志研究法:内涵、特征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种志研究法:内涵、特征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种志研究法:内涵、特征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种志研究法:内涵、特征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种志研究法内涵、特征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人种志研究法来源于人类学研究,目前已成为质的研究方法中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其特征表现为现象学、自然主义。人种志研究法以其独特的优点受到教育研究者的青睐。什么是人种志研究方法,它具备什么样的特征,怎样运用这种方法,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本研究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具体介绍这种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人种志研究法;教育研究;应用 研究方法的创新是教育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近年来,随着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引入,以实证为核心的量的研究逐渐兴起,但由于教育研究的特殊性,其“机械化”“客观性”“价值中立”等缺陷备受批判。在这种情况下,衍生于社会科学领域

2、的研究新范式逐渐得到重视并被引进到教育研究中。这种新的研究范式倡导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从整体、全面的角度真正融入到教育情景中,从而更加充分理解蕴藏于教育现象背后的内涵和意义,并得出正确的研究结论,发现教育规律,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教育人种志作为质的研究方法中的重要内容是这种研究新范式的典型代表。 一、人种志研究方法的内涵 人种志又称民俗志,来源于人类学研究,该方法最早于20世纪初用于文化人类学对异民族文化的考察,是对人类社会中的群体社会行为、文化、关系等各种现象进行翔实的、动态的情景化描述和解释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内涵是要求研究者摒弃主观臆想和判断,并将自身置身于所研究群体

3、的现实生活中,通过切身体验来理解不同群体在思想、文化、行为等方面的特点,深层次把握社会现象背后的影响因素。在人类学研究中,人种志已经成为最基本和成熟的研究方法。 “教育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等多方面影响,这些综合因素不仅决定着教育与国家的关系,也深刻影响着教育的目标、方法和内容,客观地讲,教育的发展轨迹遵循着民族的和文化的特定逻辑。”人种志法能够引用到教育研究中,一方面是由于教育本身就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行为和现象,是人类社会不断繁衍的基本途径,也是人类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另一方面是教育和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确实需要研究者置身于不同的文化氛围中去体验和研究教育在不同国家、民族、阶层和性

4、别等文化情景中的意义和规律。“人种志运用于教育是为特定情境中的教育系统、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现象提供完整和科学的描述。”教育人种志研究是关于教育过程中群体活动和现象的研究,研究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等不同群体内或群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既包括对原始材料的记录、收集和整理,也包括对这些材料的解释与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人种志研究的意义在于不仅对某一特定文化中的教育情景或行为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寻找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还可以对不同国家、民族文化情景中的教育现象进行对比,避免直接套用特定文化下产生的教育理论解释不同文化中的教育现象,增进教育互信和理解。 二、人种志研究方法的特征 人种志方法

5、之所以受到很多研究者的青睐,是因为它具有自己的特质,在很多方面区别于实验法,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比较 人种志这种研究方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象学特征。事件是由不同的现象组成的,不同的现象对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人种志研究不是想当然地认为已经发生的现象对被研究者意味着什么,依据的不是本身的经验和已有的价值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种志的研究本质上要求是客观的,是要确实认识事物本来面目的,只不过这种客观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标准,因此,这就要求人种志研究者能够确实投入事件中去,从不同角度去体会、了解,因此,对研究人员素质要求更高。 (二)自然主义特征。人种志研究要求在自然状态下进行,

6、即使研究者参与到被研究人群中,也需要保证尽量不干涉研究的状态,一间教室、一个群体都是人种志研究的场所。与自然主义相对应的还有人种志研究的情境性,这种情境性一方面要求研究的场所是自然的,另一方面要求研究者把观察到的现象都在当时特定的情况下加以解释,离开现象发生的环境就会影响研究的效度。 (三)整体、全局的观点。人种志研究方法特别强调整体观、全局观,要求研究人员在研究中要把研究对象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把研究发生的现象看成一个发生发展的整体,用全局的观点去分析、看待问题,保证研究的连续性,防止以偏概全,以点带面。 (四)描述性。“将人种学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其主旨不在于获得普遍性的知识,而是描

7、述教育事实,促进对教育现象的认识与理解,其结论具有个别性、情境性、文化性等特征。”利用人种志研究所收集的原始图片、声音或视频材料一般在不加工的情况下进行保存,可见描述性材料是人种志研究的基础,同时也有可能是结果。 人种志研究方法引人教育研究对提高教育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人种志研究的优点就在于在自然情境下进行研究,资料丰富多样,研究形式灵活,并可能发现新问题,深化研究;研究者跟踪研究对象,在教育现场能够获得客观真实的资料,使研究达到一定的深度和水平;相对于实验和调查研究,人种志研究的机动性强,能够随时抛弃已经被证明没有价值的假设和命题。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种志作为一种

8、研究方法,也具有自身的局限首先,由于人种志具有描述性的特征,收集到的资料丰富,但这些资料大多是凌乱的,需要研究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整理,这就使得这种研究的难度增大。其次,人种志研究局限于解释研究对象的属性和状态,很难深入到事物内部揭示其联系。另外,人种志研究侧重于研究不同现象对于不同情境中的研究对象的影响和意义,要求研究者抛弃个人的先入为主的价值判断,但由于研究者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原因,研究势必受到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三、人种志方法的研究过程 (一)确定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决定了所要研究的现象,要得出的结论,从而对研究进行整体上的规划。运用人种学的方法进行教育研究时,首先就在于确定研究课题。

9、研究课题希望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事先都要有一个估计和策划。确定研究课题最重要的就在于对研究现象进行宽泛的、概括性的界定,指明研究的大致范围,决定研究的内涵与外延,确定研究的出发点。 (二)确定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具备的条件和可行性确定的研究对象,是在研究中需要记录和观察的变量,研究对象应该与研究课题紧密相连,并具备典型性和代表性,正确而有效的研究对象对于研究结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假设的概括。区别于调查和实验研究,人种志研究并不是一开始就确定假设,然后根据这个假设进行研究,最终的结果就是要证明最先设定的假设是正确的或错误的。人种志研究开始前往往没有确定的假设,即使有

10、,这种情况也很少,假设可以在研究中逐步确立,如果在研究过程中证明这个假设是错误的,研究者可以随时抛弃这个假设,重新确立,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假设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化的、丰富的、不确定的。 (四)收集资料。收集资料的过程实际上涉及到一个“方法群”的问题。人种志研究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它根据形势和情况选择能使研究达到最优化的方法。观察法是人种志研究获取资料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手段。人种志研究中的观察法有其独特的特点。首先,这类观察强调研究情境的自然性,防止研究者人为干扰,力求在观察时保持教育现象的自然原生状态。其次,人种志研究虽然与大多数研究相同,需要事先拟定研究计划和提纲,但由于教育现

11、象有较多的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因此,需要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修改,以保持研究的连续性、长期性和有效性。第三,观察者需要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育活动和现象中去,站在被研究者的立场去审视教育事件,从而全面掌握被观察者的行为、观念和思想。除了观察法外,研究者还可以辅助以录像、问卷等方式获取资料,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现象。 (五)分析资料。收集资料以后还需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整理分析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艰难和繁琐的过程,这是因为人种志研究中收集到的资料十分庞大,并且纷繁复杂,其中有大量的无用信息和资料的存在,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筛选才能保证材料的有效性,增加了分析的难度,在分析资料时往往运用三角互证法。 (六

12、)得出公布结论。人种志研究的结果不能停留在对事实的描述不成熟的假设的水平上,需要得出结论才能指导我们的实践。研究者应该运用各种证据、材料和工具,对研究现象进行总结、概括、判断,力求对研究现象进行合理解释,提出相应理论,同时还要用论文、报告等形式把研究结果表达出来。人种志研究一般采用描述的表达方式,但这样的描述是思考和研究的产品,是简洁的、有思想的、有条理的,不是单纯的客观描写,无论是概括还是表述都存在一定的难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就要求研究者具备较强的分析、反思和表达能力。 四、如何保证人种志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

13、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信度即可信度,主要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即测验结果是否反映了被测者的真实的、稳定的和本质的特征。效度即有效性,是指测量工具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在科学研究中,衡量研究方法是否有价值,主要采用信度和效度这两个指标,信度和效度较高的研究方法才具有使用价值。在教育人种志研究中,也需要研究者采取各种措施去保证研究的信

14、度和效度。 作为质的研究方法的一种,教育人种志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的保证主要靠三角互证法。“这种方法可用来检验不同的资料来源或不同的资料收集方法。其特点是在研究同一对象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研究策略,比较不同来源的信息,以确定它们是否相互证实,以此评价资料的真伪。”三角互证法的关键就在于从多个角度来证明结论的可信度和有效度。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

15、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人种志研究法引人教育研究领域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已经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教育人种志研究重视个别教育现象的自然描述和动态分析,有助于更加科学有效地分析教育问题,尤其是教育中的社会现

16、象。总体来看,教育人种志研究法或可在教育人类、教育社会、班级文化、学生活动、课堂互动等研究领域大有作为。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