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节课谈“数的运算”内容的教学路径.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6181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两节课谈“数的运算”内容的教学路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两节课谈“数的运算”内容的教学路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两节课谈“数的运算”内容的教学路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两节课谈“数的运算”内容的教学路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两节课谈“数的运算”内容的教学路径.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两节课谈“数的运算”内容的教学路径 王晓丹和侯丹两位教师执教的三年级“笔算乘法”和五年级“小数乘整数”两节课都属于“数的运算”领域中“乘法”教学内容。聆听两节课后,感觉两节课在设计上有异曲同工之处,都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经验,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寻求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突出了算理与算法的融合,呈现了学生学习运算内容的一般特征和教学路径。两节课的基本教学思路借助生活情境,生成学习资源经历多样化计算过程,沟通算理算法借助数学思想,归纳计算方法运用计算方法解决问题。下面结合两节课谈一谈数的运算内容的教学路径。 一、借助生活情境,生成学习资源 提

2、起运算课,很多教师感觉不好讲,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兴趣。原因之一就是计算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计算课变成了计算方法的训练课,课堂缺少思维含量。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从两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能够创设生动的情境,并且让学生去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驱动学生去解决问题。通过教师的巧妙设计,依托情境生成了丰富资源,教师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统领整节课的教学。如,“笔算乘法”一课,王老师创设学校最美班级评比,3个班级老师购买物品布置班级的情境。课伊始,引领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提出了3个问题(1)买3张条幅需要多少钱?(2)买3个书架需要多少钱?(3)买3幅地图需要多少钱?3道题呈现了本节课笔算乘法的

3、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3个层次的例题和练习题素材。同时,在课后练习拓展环节,王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问3种物品一共多少钱?列出1513这样一个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计算题。至此,4道层层递进且有主次的例题和练习题承载了本节课的教学框架,使课堂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再如,侯老师执教的“小数乘整数”一课,教师创设秋游情境,先通过一组练习题复习整数乘法积的变化规律。然后,引领学生聚焦主题图,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并且引导学生仿照例题再提小数乘法的数学问题并列式。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呈现出多道小数乘整数的习题资源,也顺应学生思维迁移整数

4、乘法的数量关系,渗透小数乘整数的生活意义。由前面的案例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计算教学中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计算素材会丰富多彩,学生的表现也会精彩纷呈,而且学生的“四能”目标会得到有效落实。 二、经历多样化计算过程,沟通算理算法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

5、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

6、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数学课程标准(2018版)将运算能力纳入到10个核心概念之一,并且提出运算能力是指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可见,运算能力不仅指算得又对又快,还有新的内涵,即要理解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

7、算途径。这一新内涵就要求计算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优化方法,沟通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算理,感悟算法的简洁性与合理性。如,王老师执教的“笔算乘法”一课,教师呈现2道例题。例1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学具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尝试计算123。当学生呈现出多种方法后,教师机智处理生成资源,让操作学具和口算(数的组成方法)方法先汇报。并且针对口算的方法进行追问,沟通口算中每一步算式与摆学具之间的联系。然后,再汇报竖式计算,竖式计算的方法学生呈现出2种,教师采取互动教学方式,让学生互相质疑、交流。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沟通了竖式计算每一步计算与口算

8、的联系,同时通过2个不同乘法竖式的对比,使学生发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书写格式的合理性和简洁性。在这节课中,王老师注重算法多样化与优化过程,同时让学生经历了沟通、探寻方法的过程,在沟通中理解算理,在探寻中优化竖式方法,突出算法与算理的有机融合。 三、借助数学思想方法理解算理、提炼算法 数学课程标准(2018版)指出数学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如何在计算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数学思想方法引领教学,让数学思想方法成为学生解决问题与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手段或者策略,这样思想方法就会逐渐地走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转化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

9、学习能力。在这两节课中,教师都有意识地借助数学思想方法理解算理、提炼方法。如,侯老师执教的“小数乘整数”一课,紧紧抓住“转化”思想方法,通过例1教学中学生生成的元、角数量转化的方法,教师顺应学生思维加以总结提升后,在例2教学中就提出问题现在不是钱数了,如何把0.725转化为整数计算呢?从例1到例2的教学过程,其实还是一个去情境的过程。前面借助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这是从生活角度去理解算理,但是这种理解方式显然不具有普适性。那么再抽象一些就是去掉情境来理解算理,这个过程完成了数学抽象的过程,学生需要借助积的变化规律来理解算理。再通过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对比练习及给乘法点小数点的练习后,观察算式

10、中小数点的变化,交流、提炼算法。这样一个过程体现了数学从特殊向一般的数学归纳与抽象的过程,无形之中,完成了数学建模的过程。总之,计算方法的教学要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归纳推理、数学计算方法模型的建构。 当然,两节课中也难免存在一些不足。由于时间原因,巩固练习不足,练习题设计缺少梯度,尤其缺少解决问题。可以在后续学习中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另外,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错误,教师未能及时抽样、交流修正。总之,两节课较好地为我们呈现了数的运算内容中算法教学的一般路径与教学特征,这种路径与其说是教的路径,不如说是学生“学”的过程与特征。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

11、,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编辑?M宋 宇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