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十四节气为载体开展主题教学的实践.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6680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二十四节气为载体开展主题教学的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以二十四节气为载体开展主题教学的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以二十四节气为载体开展主题教学的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二十四节气为载体开展主题教学的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二十四节气为载体开展主题教学的实践.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以二十四节气为载体开展主题教学的实践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其名称具有文字上的审美价值,还产生了众多相关的文艺作品,可以成为语文学科的课程资源。以二十四节气为载体开展主题教学,需开发相应的教学内容,并设计适切的教学活动。 主题教学;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应该是实用性最强的一门学科,而语文学科的课程资源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辉煌多姿,有着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既是历法,也是重要的民间传统节令。它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分属春夏秋冬四季。二十四节气是农业时代的实用知识,具有科学性,而其名称还具有文字上的审美价值。它代表着周而?褪嫉奈镒?星移,不断地激发人们的灵感,给人们带来遐想、启迪和抚慰,也因此产生了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完全可以成为语文学科的课程资源。 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以“二十四节气”为载体开展了主题教学。 一、开发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语文教

3、学内容 二十四节气本身只能在农俗、历法方面显示其意义,并不能直接产生语文教学意义,因此,要用于教学须开发能以之为载体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笔者阅读了微读节气二十四节气习俗等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书籍,重点了解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还通过网络收集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各类文本。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开发了相关的语文教学内容。 (一)与语言基础知识相关的教学内容 汉字是建立在象形字基础上的表义方块文字,字形上凝聚着古人对事物的认识,而汉字的悠久历史和超强的稳定性,又使得汉字形体所反映的意义具有溯源的价值。二十四节气的指称与释义沉淀了汉语的诸多知识,因此

4、,在这方面极具开发价值。 1.从节气指称的字义开发 一是引出六书之义。如立夏为四月节,古人解释夏为“假”,如何理解这个“假”字?庄子说,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在假借之中,原本虚幻,这就是诗经所说的“假哉天命”。因此“夏”是宽纵万物放任其生长,而其长大的目的,是为秋天的整肃,整肃才有收成。这是如此残酷的自然法则。 二是强化谐音手段。如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三是认识字义的引申。如“小雪”为十月中期节气,此时雪还未盛。雨遇寒,将霰为雪。雨凝先为霰,霰成微粒,霰为霏,飞扬弥漫为小雪。白居易诗

5、“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来自释名对“雪”为“绥”的解释,绥是安,霏霏绥绥,天地间就变得静了,更显人声之喧。广韵解释“雪”为“除”,由“除”而“洗”,庄子由此引申而用“澡雪而精神”。再如小寒是十二月节,寒字下面两点是冰,说文解字释寒为冻,此时还未寒至极,至极是大寒。此时旧岁近暮,新岁即将登场。 这些教学内容指向古文字“假借”造字法,可引导学生回顾“六书”之义,并借助辞书翻查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2.从节气征候的释义上开发 古人对二十四节气多有阐释与解注,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等。根据这类文言释义,我们可强化说文解字,结合文言字词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事物本义,领略古汉语之美妙与精当。 如对“白露”的解

6、释中有这样的内容“群鸟养羞,三人以上为众,三兽以上为群,群者,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美之食。养羞(通馐)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在这个解释中,象形、会意的造字法,通假、互训的手段皆藏匿其中。 再如“小暑”,其中一个特征为“温风至”。小暑之日“温风至”,这“温风”是热风,但东汉王粲的大暑赋中有“熹润土之溽暑,扇温风而至兴”之句,熹是炙、烤,人如在天地间一个大蒸笼中,蒸出全身污垢,又如舒展在温水之中,温风徐来亦如酒,也可兴在其中一切都因由自己的心情。如此给学生解说,可帮助学生掌握文言字义,并结合生活体验丰富知识积累。 (二)与古诗文阅读相关的教学内容 节气来临,古人亦多发感慨,由此留下诸多名篇佳

7、作。而这些作品恰恰可以为我所用,以增加学生的古诗文阅读量,培养学生古诗文阅读的能力。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雨霁风光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又如范成大的秦楼月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拧髑脚友嘀?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这些诗句可用以引导学生对节气景象进行想象与联想,并由此体验作者的情感,将自己对节气的体验移注其中,进而准确理解古诗词借景抒情的特点。 (三)与写作相关的教学内容 节气的出现,源于自然在天地间的微妙变化。我们的先人

8、以自己的智慧总结了天地变化,形成了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二十四节气。以二十四节气为写作素材,可以让学生重归自然,审视自然,传承文化,也使写作教学内容更为丰富。 如以节气为主题设计命题作文“寒露,是个驿站”,要求学生把寒露这一节气与人生征途加以联系,展开横向联想,进行抒情与议论。又如霜降来临,可以让学生静心观察校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之兴衰,仔细倾听虫鸣鸟叫、风来雨泻之天地独奏,感受己心之变化,撰写观察日记。 二、设计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多种语文活动 基于对高中语文活动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的研读,笔者设计了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多种语文活动。活动以二十四节气为纵线、以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为横线,半

9、个月安排一次。经过实践,笔者把活动形式整理之后重新布局,使之符合听说读写的序列。 (一)听的活动 结合应景的节气精心设计活动,发挥“听”在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上的作用,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比如听音乐,展开审美想象。立冬节气,播放歌曲冬天来了,让学生写下听歌后的感受。春分节气,播放轻音乐春之声圆舞曲,让学生闭目倾听,然后动笔写下听时脑海中所出现的画面及心中所想。又如听名家经典文章诵?x,感受人文情怀立春之时,听朱自清先生的春;立夏时节,听作家碧野的天山景物记之“迷人的夏季牧场”;秋分时节,听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小雪之际,听郁达夫先生的江南的冬景。 (二)说的活动 二十四

10、节气的生活情境容易诱发学生说话的欲望与内容,可借此设计各种说的活动。比如让学生说一说节气来临时的所见、所感、所思。惊蛰节气,有学生说“树叶长出嫩芽,小草钻出了脑袋,风儿轻柔了,自己感觉好舒畅”大雪节气,有学生说“身处江南,此刻感知不到阳气回升,到处都冷气弥漫,树在风中无力摇晃,水无趣地向前流淌,偶尔一只飞鸟越过,亦无声无息,所谓屋里屋外一样凉,屋内更比屋外凉”这样生动的语言在平时的作文中是很难见到的。 (三)读的活动 读分有声读和无声读。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更多的是无声读。二十四节气提供了各种适合朗读的素材,教师有所侧重地让学生听读、自由读、齐读、分组读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如白露节气,呈现经

11、典篇章蒹葭,让学生变换方式朗读,引导学生不仅感受诗词的音韵美,而且在脑海中勾勒诗中描写的画面,进而感受诗歌带来的情感美再如冬至节气,可以品读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杜甫的冬至。诗人的绵绵思念、不尽的愁苦,总能触动学生的心扉,不仅利于诗词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培养人文素养。 (四)写的活动 书面表达是无声的综合测试,也是更高级的能力体现。结合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性,笔者设计了对联写作。比如大寒节气,民间有“小寒大寒又一年”的说法,让学生以此为上联或为下联来写对联,不仅应景,而且也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挑战。从中,我们往往能发现学生平时不轻易展现的语文才华,如学生拟的下联有 弯月圆月复一月 一模二模再几轮

12、 大周小周莫等闲 长歌短歌忆三生 高分低分只六月 春去夏来仅五月 朝思暮想有何恋 中考高考复三秋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蛇年马年剩一月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

13、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

14、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夏至立夏再一载 短日长日再一春 (五)综合活动 很多时候,基于节气的语文活动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综合性。这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比如在雨水节气,开展摄影活动,要求学生拍摄一张能够体现节气特点的图片,并配文字说明。又如秋分节气,让学生写一句话微博,如“叶落归根,家就在门口”“暖阳依旧,然逝日不远,彼此珍重”“明年秋分日,东西南北话今朝”此外,还可以进行微电影策划,要求选一节气拍摄一组镜头,展现自然、社会、人的风貌,并配以解说(此活动在假期中开展较为适宜)。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二十四节气为载体的主题教学,虽然有新意,也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同时也局限了语文教学内容与活动开发的系统性与开放性。不同的节气,会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切入点,这决定了教学内容的零散性与活动的随意性,也就是说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课程系统。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责任编辑方龙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