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6935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研究 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语文作为通用性极强、注重能力的基础性学科,在中职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就业为导向的语文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职业学习能力与职业语言表达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应该以就业为导向,通过科学合理的语文课程设计,为广大中职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语文教育课程,使学生具备符合职业要求的语文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就业;中职语文教学;方法 中职教育目的是通过职业教育促进学生的就业,为社会输送专业的工作人员。因此成功的中职教育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相应的中职语文教学也应是以就业为导向,在遵循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从工作实践

2、与专业化角度出发,服务于学生工作技能提高教学。 1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概述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就是以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满足相应专业要求为依据的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课程合理的编排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职业工作技能,使学生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掌握能符合实际工作要求的专业技能,并具备参加实际工作的能力,使学生在职业教育完成后直接满足用人单位对招聘人员的各项要求的教学形式。 2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语文是一种工具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与实用性。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学科,语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理解、归纳分析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高质量的语文教学不是单纯的教导学生

3、学会固定的语言知识,而是培养学生通过正确使用语言知识技巧学习各种专业技能、并将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而以就业为导向的语文教学,目的性、专业性更强,有利于中职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要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严格依照中职教育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合理运用科学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才能快速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具备更大优势。 2.1活跃教学氛围,强化技能交流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加强学生的交流尤为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趣、符合时代发展背景的情

4、境设计,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迅速融入互动学习中,通过有代入感的学习体验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并有效扩展学生对语文知识实际运用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例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可以针对近年来旅游行业的一些热点事件设置情境,模拟处理相应问题时语言组织技巧的展示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模拟泰国自助餐“铲虾”事件,让学生学习如何组织有说服力的语言表达方式,既能平息旅客由于行程延误的焦躁情绪,又能使旅客遵守文明秩序的行为规范。再如,中职学生在进行语文的学习时,也可以将保险业的某些环节带入情境,让学生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组织向“模拟”客户解释清楚相对繁杂的

5、保险条款与计算公式。 2.2教学结合实践,提高就业能力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语文的实用性、教学理论联系实践,设计符合中职教育就业导向的语文课程。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同时掌握职业术语的规范使用,文书的正确书写,提高职业工作素养。例如,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加强口语化和书面语言区别教学,使学生在日后实际工作中,面对与客户和书面公文的写作时能够准确表达,从容应对。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正确理解一些企业内部以及与企业相关的外部文件资料,搜集有利于企业快速发展的相关信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依据,同时中职语文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将枯燥、繁杂的数字记录,通过规范的语言准确描述,使学

6、生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扩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加学生的就业广度,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职业人才,达成职业教育的目的。 2.3实现分组教学,培养竞争意识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竞争无处不在。小到企业内的职位竞争大到国际间的国际地位竞争,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下,面临就业的学生要充分的意识到竞争形势的严峻性及优胜劣汰的竞争生存法则。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要进行分组教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使学生能用强大的心理面对就业中的竞争,正确的认识竞争,并在竞争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在中职语文的“听说模块”中的“辩论”教学时,教师将学生按照各组综合素质平衡的原则进

7、行科学分组,之后教师拟定辩论主题。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组,使学生开始围绕辩论主题,各组进行搜集支持自己一方观点的论点。正反两方在竞争意识的促使下纷纷努力寻找论据、论点以便自己一方能够胜出。资料搜集完成之后,教师使两方学生展开辩论,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充分的表现了自己的能力。同时分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为学生迈向充满竞争的社会打下基础。 2.4促进合作学习,增强团队精神 在国际化的今天,各国的发展离不开相互间的合作,我国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各行业间的合作。因此合作无处不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的研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例如在学习雷雨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

8、深入了解文章内容,对每一个人物角色进行分析、研究。之后教师让学生相互合作对雷雨进行情境再现,将雷雨在舞台中进行表演5。学生在表演时认真合作学习,增强了团队意识,这种团队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结论 中国教育体制中的应试教育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扩展,阻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不能很好地应用于社会中。走出学堂迈向社会就业中的人才不乏高分低能之人,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就应该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研究,为中职学生迈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促进了学生长远发展。 1陈小蕊.中职语文教学的改进方向J.卫生职业教育.2018

9、(01)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2师建军.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

10、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3黄聪.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J.文学教育(中).2018(02) 4毛轶超.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的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8(03)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

11、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5杨洁敏.浅谈中职语文教学如何与专业课相结合J.江西化工.2018(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