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探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7589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探索.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探索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作为高中生技术素养教育的一部分,旨在提升学生们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培养我国发展所需综合性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中作者研究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可能性及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可付诸实践的任务教学方案。 通用技术 任务驱动教学法 探索 G633 A 2095-3089(2018)07-0145-02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总目标的指导下,教师设计出符合教学内容的任务,学生则在采集信息、设计方案、动手操作等完成任务的全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提升及技能的获得。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其动手能力。通用技术课程是体现基础

2、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这与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性强、学生参与度高等教学特点相吻合,从而为其在通用技术课堂的实际应用创造了可能。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笔者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为任务设计、任务分配、任务实行和任务考核四个环节,现拟做如下分析。 一、通用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阶段 任务设计阶段是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应首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任务旨在提升学生的什么能力?任务的具体内容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符合本阶段学生的实践能力?任务所需的活动材料有哪些,任务的操作方案该如何制定?在确定任务内容满足上述问题之后,教师方可正式开展教学准备,完成任务

3、设计阶段的工作。 二、通用技术教学中的任务分配阶段 即使在一个相同班级体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经常地,较为先进的学生很快完成了设计任务,而另一些学生还停留在准备阶段。因此,任务分配是否合理,决定了最终的任务教学效果。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团队工作法及拓展任务法进行任务分配 (1)团队工作法。对于一些难度较高,工作量较大的任务,笔者通常将学生们划分为工作团队。以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结构与设计”课堂设计任务为例,基础较差的学生负责收集汇编资料、进行承重及稳定性的测试,思维较为灵活的同学则负责具体的方案设计工作,对方案的力学性能进行计算、对结构的成本耗费进行控制。 (2)拓展

4、任务法。对于一些基础的、个人即可完成的任务,教师可要求全体同学都去完成,但笔者通常会额外设置一些拓展任务,留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以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中“便携式小板凳的设计”为例,笔者不仅仅单纯布置了小凳的设计任务,更设置了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便携式小椅子,让更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同学去挑战设计任务。这种分层次的拓展任务,实现了设计任务的合理划分,并兼顾了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通用技术教学中的任务实行阶段 任务实行阶段实施周期较长,容易受到影响的干扰因素较多。教师在这个阶段应该结合自身情况,从多个角度保障课堂任务的顺利完成。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

5、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6、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强化监督工作。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完成设计工作、在截止时间前草草应付、敷衍老师的事情屡有发生。为此,教师在任务设计之初就应考虑学生兴趣,在课堂上也可以采取走动式管理。对于一些课后任务,教师也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藉由多方面的合力保障任务的顺利完成。 (2)积极辅导学生。有些任务本身虽然很是简单,但是不少学生在开展任务之初却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处入手。这时就需要老师积极辅导学生,提供知识及技能的支援。以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里“三视图绘制”教学任务为例,学生第一次接触绘制复杂零件的三视图,通常难以下笔,教师应在这个过程中积极给出“先画主视图,再根据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7、画出左视图、俯视图”等提示,辅助学生完成任务。 四、通用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考核阶段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任务考核既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任务积极性,同时也是教师检验任务驱动教学效果的最终手段,这就需要教师

8、采取综合的方法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1)全面性。任务考核包括任?帐凳锥蔚目己思白钪粘晒?的评定。对于任务实施阶段的考核,教师应综合考虑课堂表现、团队合作、课后反馈等方面;对于成果的评定,教师要针对成果的特点进行打分。 (2)区分性。对任务成果的考核,需有一定的区分度。许多教师存在“模糊化”的问题,对学生任务成果的评价偏向中庸的态度,任务成果的考核公正严明。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任务教学对学生“驱动”的效果。 (3)反馈性。斯纳金强化理论认为,有效的正强化可以刺激特定行为的发生。教师在某个课堂任务完成之后要进行反馈,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赞扬。有效的反馈可以激发班级互相竞争的氛围,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通用技术课堂的任务之中。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吴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通用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时代教育, 201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