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策的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7692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策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优化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策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优化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策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化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策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策的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优化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策的研究 本文首先归纳了我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然后针对了我院目前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最后提出了一系列优化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应策略。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F230-4 A 2095-3089(2018)28-0048-01 一、我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 1.实践案例教学 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有助于训练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案例情景描述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引入生动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感性认识由

2、浅入深地理解、掌握审计学理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 2.随堂模拟仿真操作 “仿真操作”常被运用在会计学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中,这也是实践教学形式的一种。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在接触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采用“仿真操作”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可以更形象、深入地领会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内涵式专项实践课程实验 内涵式课程实验是指将一门课程划。分成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进行讲授。具体来说,是将课程的总学时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理论学时,另一部分是实验学时。当然,在时间方面也可采取“灵活性”原则,可以根

3、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将内涵式课程实验安排在某章理论内容讲授完毕之时,也可安排在全部理论内容结束之后。 4.独立集中实践实验课程 我院会计学专业一般会开设财务会计模拟实验等独立的实验课程,往往采取集中实践教学的方式开展,开设周数常达到3-4周之久。这种典型的实践教学方式往往容易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因为一方面学生有了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和平台,使感性认识达到相对的“高峰值”,另一方面学生在开展模拟实验时可以与同学相互合作,一起学习、交流、切磋和进步。 5.假期实践和毕业实习 假期实践和毕业实习作为直接实践的方式,在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大都会有安排,一般来说假期实践形式尚不具备在内容上

4、结合较深会计专业程度的条件,而毕业实习则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实习,也是毕业上岗之前的必要训练和经历。 二、我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实践课程的设置缺乏体系 从目前我院开设的实践计划看,主要注重的是独立实验课程的开设,缺乏体系化建设的思想,各门实验课程之间缺乏系统化,导致各门实验课程的内容缺乏良好的衔接,课程内容出现重复,实践教学的综合性也无法得以较好的体现,进而可能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2.实践教学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首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比例体现出对实践教学的不重视以及教师的授课内容方面存在着偏重于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的倾

5、向。 3.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仍显薄弱 从师资情况看,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且实务经验不足的问题。我院教师的教学任务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像内涵式课程实验、案例教学、毕业论文指导等实践教学活动一般教师都可以胜任,但是专业综合性实验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还需要对企事业单位的现行实务操作非常熟悉。 4.忽视实践教学成果的总结与交流 我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年年都在进行,可是却往往忽视了对教学成果的及时总结和广泛交流。实践教学的成果是教师从事实践教学活动的智慧结晶,应当得以妥善保存和充分交流。而教学成果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总结和运用往往会影响日后实践教学的效果和效

6、率。 5.实践教学的渠道尚待拓宽 由于我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渠道涉及面较窄,导致学生缺乏运用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在不同行业开展会计实践训练的平台。要解决这一问题,还有待于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来拓宽实践教学的渠道。 三、优化我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 1.重视实践课程的优化设置 高职院校对实践课程的设置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考虑。第一,注重对实践课程体系的合理规划。可以将课程实践教学划分为专业课程实验和集中实践课程。第二,实践课程内容要充实,衔接要合理。专业课程实验的内容应紧密围绕相应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使实验内容充实且紧凑。集中实践课程一般属于综合性实验,实验内容的设计与安排比较复杂,可以参

7、考多元化、集团化经营的企业的实务,将成本核算、合并报表、财务与管理分析等较复杂的实务内容纳入到综合模拟实验中去。 2.重视实践教学 鉴于实践教学在会计学专业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第一院领导和从事会计学专业教学的教师均应重新审视、考量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起来。第二要增加对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方面的投入,须在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第三设计和运行实践教学方面的质量考核标准与机制,促进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 3.重视实践师资建设 加强会计学实践教学需要充分重视从事实践教学教师的选聘和培养,否则实践教学的开展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

8、个方面增强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和师资数量第一,聘请企业的资深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CPA)的人员担任兼职实践教学的教师。第二,邀请上述专业人员对从事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师作相应的指导或进行定期培训。第三,安排实践授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或到外校“取经”,参加进修培训。 4.重视校内会计实验室的建设 会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条件考虑分别建设会计实验室、审计实验室、信息化实验室等。实验室的建设不是仅仅安置好一两间教室、添置一些桌椅及其他基本设施就算得以建成了,而是需要根据当前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从软件、硬件上加强建设,使学生得以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使用现代化的设施获得

9、专业化的训练,以便将来更好地步入工作岗位,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 5.重视校外会计实习基地的开发与建设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

10、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校外习基地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并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继而锻炼自身专业胜任能力的重要场所。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宽和深入,为学生提供培育其成才的优质土壤。 综上所述,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了会计专业材存在的问题,从各个方面提出建议,回顾会计学教学的研究,实际上,很多学者提出的优化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最后通过实践教学的效果由学校评价转为由社会来评价,提升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就业能力。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

11、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汤景辉.会计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建设现状分析及优化J.商业会计.2018.1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2韦德洪.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J.高教论坛.201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