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方法.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7811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方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方法 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目标也明确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课如果不让学生多朗读课文,而淋漓尽致地解剖课文,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很难提高;如果发挥了朗读的作用,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多朗读课文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 课堂教学;朗读;情感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从远古的象形文字发展演变而来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要想

2、熟练准确的掌握它,运用它,必须在听说读写这四个关键上狠下一番功夫。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孩子入学前,一般已掌握了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随着近年来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信息媒体传播变革的日新月异,学龄前儿童的语言能力逐年呈上升趋势,但这是孩子天真,直观,不规范的表达,小学语文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语言驾驭的规范,准确,科学等等方面的训练。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偏重书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尤其是朗读的训练。笔者认为这是舍本求末的短识。因为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涵泳

3、体察,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曾国藩曾说静心大声朗读,是人生一大快事。因而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朗读的训练和指导,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 一、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当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其学习积极性就会高,学习效果就会好,相反,学生若对学习冷淡、厌烦,其学习就没有劲头,学习效果就差。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多朗读,多品味,学生的欣赏能力自然会提高,他们自然会感到读书并不是一件苦差事,倒是一种艺术享受。久而久之,何愁他们不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

4、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在教学中,根据年龄的不同,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别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由感性到理性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六个年级中的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和重视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可启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也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终身受益。 三、朗读能积累材料,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中学语文课文大多是典范精品,文质兼美,许多跳动着时代脉搏、展现着时代

5、特色的时文美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材料丰富,教师应该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吸取了一些优美的语言,拓宽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习了文章的写作规律、写作技巧。勤于朗读的同学,大部分语言清晰,出口成章;写起作文来,引用自如,下笔得心应手,顺理成章。朗读这种读书方法能使人认识文字,感受声律,体会词语,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明悟作品的思想感情,体味并运用作品的语言艺术;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开拓思路。这样,也就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语文课教学必须重视朗读。 四、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朗读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么什么是

6、朗读呢?朗读即大声地读,能有声有色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读的过程中眼、耳、口脑四个器官,同时作用于课文,共同接受知识,它比单一的默读效果要好的得多,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朗读训练呢?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1、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朗读教学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不同的年级段要求也不相同,感觉到的东西不见得能够理解,而

7、理解的东西却能更深刻的去感觉。因为不同年龄在情感和心理成熟方面的差异,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来进行指导,低年级要从最基本的读音准确和停顿的节律方面抓起。找准学生的“最进发展区”,考虑到学生在不同年龄层上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适当指导。另外,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眼里都应是最优秀的,在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时,应鼓励为主,培养学生的兴趣。 2、精心准备,提高训练效果。在朗读训练中,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要学生从心里喜欢朗读,教师要从三个方面做好指导(1)选取指导的训练点要精,可采用一些经典的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文学作品;

8、(2)训练要求细致、精要,精彩。不可贪多求全,注意不同年龄段学生精神兴奋的节律,每次训练应有一个侧重点;(3)尽量避免朗读的随意性。教师每一次指导学生朗读都要按计划,千呼后应,既考虑到朗读训练的要求,和教师应采取的指导方法,也不忘如何进行效果评价等。 3、正确引导,明确朗读要求。实践证明,无论什么教学活动,只有明确这项教学活动的目的,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指导学生朗读也是这样,只有让学生明确教师为什么要朗读这个字、这个词、这句话或这段话,学生才能读准、读通、读出感情。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

9、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4、重点段落,着重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

10、。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育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

11、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 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 2 周一贯.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J.上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