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7815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究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阅读过程虽然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一种,但是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价值却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启迪。为此,如何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是语文一线教师必须研究并付之深入实践的问题。 阅读教学 资源 文本 体验 健康 任何一种成功都是没有捷径的,但是任何一种成功都是有方法的。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 第一、精选阅读资源,满足阅读需求 要开展行之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行为,首先需要保障的是学生的阅读资源,教师在筛选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要秉承以下三个原则 1.分层递进性。小学生处于一个阅读的起步阶段,无论是

2、低年级学生的绘本阅读还是高年级的文本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搜集信息能力都是一个渐进提升的过程,我们所选的材料必须迎合孩子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资源进行分层分类,让学生在资源的递增下,逐渐完成阅读,提升阅读。 2.精品典范性。学生当下的阅读资源非常广泛,方式也非常广泛,不仅有纸质阅读材料,还有很多的电子阅读材料。而学生的阅读时间是有限的,为了充分达成学生阅读效果,我们必须为学生推荐相应的精品典范的阅读材料,教师个人的阅读面和采集面也比较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和同行交流他们所推荐的阅读材料,还要借助教材、专家的推荐进行有效的学习和筛选,最终选出最符合本班学生阅读的精品典范的阅读资源。 3.兴

3、趣激发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材料的选取的过程中,我们还要迎合学生的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我们可以精选绘本阅读材料,让绘本的内容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比如把童话故事和图像相结合的绘本阅读就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第二、专研阅读文本,感悟阅读价值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阅读文本内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用心去理解和体验其中的文字信息,并学会去感悟和思考自己搜集到的信息,通过字里行间的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一系列的阅读参与,不仅仅是通过文本的阅读而获取的,而是依托于文本的专研来达成的。而这个专研过程需要教师做到以下两个环节 1.蹲下心,走进孩子的世界。阅读教学的

4、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阅读不是老师的阅读,而是学生自发的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收获强行地灌输给孩子,让孩子通过记录、背诵等方式来强行消化相应的内容。而是站在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思维方式、情感特征的基础上去分析文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揣摩文本所能达到的思维、情感高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全面钻研阅读材料。 2.究文本,走进作者的世界。阅读活动开展的前提是我们的阅读材料满足阅读对象的需要、能力、情感。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要首先走进作者的创作世界,了解作者的出发点,了解作者所要渗透的情感和态度,了解作者所要诠释的精神和价值观。 只有深入钻研阅读文本才能体会文

5、本的真正价值,才能真正收获阅读的效果,而这也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达成的关键一点。 第三、综合阅读体验,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首先需要通过自己的阅读能力采集文本中的信息,并试着去理解文字所要表达的表象意思,比如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比如一件事物的形、状、色、态等等。其次需要学生去感受文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验文字中所要表露的情感态度。再次,学生还要去理解文字所要表达之中心思想和价值观。最后,学生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角度发表自己的评价。而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经历多个真实的体验过程,这个体验过程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评,比如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仅

6、要引导学生去评价文字的表达水平和效果达成情况,还有引导学生去评价作者的态度和价值观,评价文本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社会背景等等,即引导学生采用多元化、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和评价能力。 通过真实的综合体验过程,通过学生把阅读材料中的文本信息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文学素养、情感积淀来真正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并以此带动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这是我们阅读教学真正需要追求和实践的。 第四、谨慎阅读误区,保障健康阅读 小学的阅读教学还有一点是有别于其他学段的阅读的,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形成,学生阅读的目的性、价值性不明确。他们所进行的很多阅读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受教师的牵制。所以,教师

7、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误区 1.严禁死记硬背、剥夺学生阅读的兴趣。很多教师为了达成短期的阅读效果或者应试效果,让学生去死记硬背部分好词好句,甚至是默写,效仿等等。采用这样的阅读教学很快就会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严重限制了学生在阅读发展上的可持续性。 2.注意健康阅读、确保全面健康的成长。健康阅读是保障,学生不仅要阅读积极健康向上的材料,还要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用眼卫生、姿态健康。小学生处在一个飞速成长的阶段,无论是心理、生理都需要一个健康美好的环节,比如过度的电子阅读就会危害视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姿态和阅读习惯,在确保各项健康的情况下进行快乐、幸福的阅读之旅。 小学阅读教学是小

8、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阅读人生的起始阶段,在这个环节中,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和阅读爱好者都有很多经验和先进的理念,笔者希望本文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能让更多的专家为我们的阅读教学献计献策,共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1崔巧云;阅读与质疑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8年03期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9、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

10、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2郭宏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8年S1期 3杨加平;谈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J;考试周刊;2009年40期 4杜志四,郑月飞;阅读教学的“联系”观J;小学教学研究;2018年10期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