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管见.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8011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管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管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管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管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管见.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管见 地理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原来的教学模式,在优化课堂教学上下功夫,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合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大力构建地理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地理 教学优化 课堂教学 效果 G633.5 A 1671-1270(2018)01-0113-01 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发挥师生双方的创新性和积极性;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进行探索,用较少的精力和时间,获得较多的知识,并在能力、智力等方面同时得到发展。那么如何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呢?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同学生交朋友。比如出去春游或带学生出去参加实践

2、活动的时候要和学生同甘共苦;在邂逅时不要怕浪费时间与学生交流;学生生病的时候要多多的关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要多鼓励、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只要你用心去教学生,用爱去感动学生,你终究会成为学生信任、拥戴的老师,在课堂上他们就会因为爱你而密切地与你合作,整堂课就会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师生的心情都会非常的愉悦,教学效果就不言而知了。 一、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向教材内容质疑,向教师的观点、讲解质疑。如在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引导学生反问如果地球不自转,是否有昼夜现象?是否有昼夜更替现象?在讲解我国地势特点时反问假设我国地势特点

3、是东高西低,对我国气候、河流等方面将产生何等影响?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讨论,使学生各抒己见,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构想,只要学生提出质疑,不管他们的想法有多么离奇,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并及时鼓励他们敢于质疑权威的勇气和追求真理的态度。 二、课堂内多采用直观教学 为了让那些抽象,深奥的地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教师利用学校的各种有利条件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其中直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最现实的条件就是利用各种地图。利用地图,“不用地图,就不成其为地理教学。” (一)要教会学生如何看图,慢慢地培养他们的地图意识,学会看地物的分布,然后再看不断变化的各种地图,让他们对地

4、图的认识能力越来越强; (二)要求学生由会看图到能快捷准确的指出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 (三)要求学生能在地理填充图上准确地填出要求掌握的地理要素; (四)教学生绘图,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方法,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做,对做得好的即时给以表扬,同时耐心细致地帮助做得比较差的学生; (五)经常利用演示的技能,地理课上经常进行演示活动,这是因为地理知识的空间范围十分广阔,学生无法看到遥远的空间分布着的地理事物和发生的地理现象。 因此,演示就成为解决地理环境的广阔性与教学空间局限性之间矛盾的重要教学方式。比较现实的演示有模拟演示、模型演示、图片演示、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等。模拟演示,模拟演示比较生动形象,有利于

5、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记忆更长久、更牢固。例如讲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教室里的窗帘关上,灯也关上,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叫学生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然后又叫一位学生上来,自西向东转动地球,叫同学们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同前面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比较,这样就使问题变得更加巩固和深化。模型演示,可以将巨大的学生不容易看到的地理事物制成模型,让学生观看模型,达到以小化大,由远及近的直观效果。如使用地球仪、各种等高线模型、中国或世界的立体地图等;图片演示,因为图片是地理事物的真实写照,它形象直观、美观而典型,价格低廉易于收集。教师在教学中平时可以注意收集各种适合教学使用的典型图

6、片,为学生提供第一手感性材料。如典型的地貌、河流、植被、土壤、动物的图片,各自然带景观图片,以及表现各国自然和人文地理风貌的景观图片等;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地理这门课上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非常适宜的,因为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很广,仅靠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不仅十分枯燥,也难于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表象。多媒体计算机具有极其强大的存储和处理文字、图像?v图片、影片、动画?w、声音的功能,这就为教师向学生展现地理教学信息,创设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创造了极为良好的条件。 巧妙插入一些幽默语言和学生感兴趣的材料。课堂气氛影响着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思维的深度和速度以及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好的课堂气氛容

7、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而且印象深深刻,兴趣也容易提高。课文中常有一些枯燥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的引用一些与教材有紧密关系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加以佐证,一方面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情趣,积极参与课堂。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关注社会生活,联系实际,特别是社会焦点、热点。通过联系一些社会生活

8、,将地理应用于实际之中,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是很有用的,是有必要学习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课能够积极参与。例如在讲气候资源中日照与城市街道方位的关系时,我首先让学生联系我县主街道方位来分析如何进行城市街道布区,街道两边的房屋采光度最好,有意识的把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用它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问题。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能反映地理学科获得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的知识;介绍一些与课本知识有关的最新地理学科进展和科技成果,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和备课上要多下功夫,多想办法,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

9、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