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9605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自国家于2018年起将除夕、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四个民族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后,每每到放假前夕,我们都会向孩子们介绍这些传统节日。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知之甚少,所以我们在幼儿教育中开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实践研究之传统节日教育的课题研究,以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教育;实施途径;教学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共育 G612 A 1992-7711(2018)17-019-2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正是我们可以渗透入幼儿

2、教育中的有利资源。 一、传统节日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情感,它表达了人们对亲人、对家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人们对先祖的缅怀之情,亦表达了人们对祥和、健康生活的追求。 当前西方节日在中国呈现出越来越普遍的态势,而我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传统节日却在不断弱化。虽然现在国家已把部分传统节日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但由于目前孩子能接触到的诸多环境中都显示着与西方节日有关的环境,比如圣诞节期间,商家都打着圣诞促销的宣传,做着圣诞环境的布置等等,而在之前几天的冬至节,商家基本不会做宣传,导致孩子接触到的都是圣诞节,而非冬至节。所以我们应该将传统节日教育引入学校课堂,以保护民族传统节俗,传承民

3、族传统文化。 我们利用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实施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也对幼儿的传统美德、身心和谐发展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我们抓住传统节日教育的核心意义,找出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精华,加以设计,使幼儿在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得到情感上的发展。我们利用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挖掘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增强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让其初步了解我国传统民俗节日。同时也培养了幼儿敬老、团结、勤劳等情感与品德。 二、传统节日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 1.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了解节日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既是节日,那必定有着各自的传统

4、习俗,其丰富多彩的内容也是我们可以加之利用的。我们根据不同的传统节日,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通过美术、语言、音乐、社会等一系列不同活动的开展,促使传统节日教育与课程教材相结合,也促使幼儿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尽情表现自己的感受和能力,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如在冬至节期间,我们可以开展社会冬至的来历、语言冬至传说和美术做汤圆等活动。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的活动,幼儿可以了解冬至的来历和风俗习惯,知道冬至大过年的道理,感受冬至节的喜庆氛围和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一带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为了让幼儿感受这一习

5、俗,并体验自己动手包汤圆的乐趣,我们可以通过美术活动做汤圆,以油泥为替代物,引导幼儿学会用搓、揉、捏、团的方法制作汤圆,不仅感受到冬至节的传统习俗,动手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把传统节日渗透入教学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幼儿能够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传说与来历,知道了其风俗习惯。 2.创设相关环境,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与习俗 环境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把握好环境这一教育因素,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的环境建设中,积极创设和利用节日环境,为幼儿营造一个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我们搜集资料并设计布置,以图文并茂、真实实物的形式,通过展示每个传统节日

6、的由来与传说、风俗习惯等,让环境发挥应有的节日教育功能。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班级的主题墙环境,专门设计一个“传统节日”的版块。主题墙是幼儿互相学习、相互促进的场所,它让幼儿成为班级环境创设的一份子,并与环境进行对话,成为了幼儿学习的平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每开展一个传统节日,我们就把与该节日有关的各种传说、习俗等,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幼儿进行欣赏、讨论。如在重阳节时,把关于重阳节的各类知识与习俗张贴在版块中,有关于重阳节来历和习俗的文字说明,也有关于重阳节的诗歌、民谣,还有重阳习俗的一些图片,让幼儿能够更形象的看到重阳的习俗。在中秋节时,我们把各种月饼的图片贴到主题墙中,让幼儿感知中秋

7、节的特色;在冬至节时,我们把各地关于冬至节的习俗,尤其是苏州的冬至习俗,即喝冬酿酒张贴在版块中,让幼儿对本地的冬至习俗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其次是区角环境的创设。对幼儿来说,区角活动是自由的,宽松的活动氛围,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自由选择玩什么,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功,这就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最佳手段。因此,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好的教育手段。在中秋节课题开展期间,我们在美术区中放置油泥和一些中秋节的图片,如各种月饼图片等,幼儿看着这些图片用油泥制作月饼。在科学区,我们把自制的月相图投

8、放其中,让幼儿初步知道月亮的变化规律,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在语言区,我们投放诗歌月亮的图谱和幼儿画册,引导幼儿看图念儿歌,体会月亮与环境的关系。在冬至节课题开展期间,我们在语言区放置一些冬至的故事、图片等,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冬至的来历和习俗,念一念冬至的儿歌等。幼儿能够看着图片对冬至的一些习俗清楚的表达出来,也能完整的朗诵儿歌冬至到。在美术区添置油泥,请幼儿制作汤圆。幼儿对这一类活动会非常感兴趣,每一个幼儿都能玩得很开心。 再次是自主性环境的创设。角色游戏是幼儿园的主导活动,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他们的各种能力皆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因而结合传统节日,开设不同的自主性游戏环境也是必要的。比

9、如在冬至节时,我们可以在超市中提供自制馄饨、汤圆等材料,让幼儿运用这些材料在娃娃家中表演过冬至的游戏,感受冬至节的氛围。在腊八节时,可以开展“腊日小吃坊”,引导幼儿将各种豆类做成腊八粥进行买卖游戏,不仅动手能力能够得到提高,交往能力也会有所发展。而且在这些游戏中,每一位幼儿都能开心、积极地参与,从而在游戏中感受传统节日的习俗。 3.家园合作,实际体验传统节日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

10、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影响是其他教育环境无法取代的,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应密切结合,传统节日活动更需要幼儿园与家庭的有机结合。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像端午节是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是赏月、吃月饼,重阳

11、节是敬老、爱老,等等。有的节日是在白天进行的,有的则是在晚上进行的。当然,大部分的传统节日孩子一般都是在家中与家人一起度过。所以,家庭的节日教育就显得必不可少。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家长挖掘自身潜在的教育资源,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比如请家长朋友收集关于传统节日的资料,如关于节日的诗歌、来历、风俗图片和一些实物等,带到园内让幼儿一起分享,也可以在家中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让幼儿了解、感受传统节日。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

12、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此外,我们也可以请家长用实际行动来让孩子感受传统节日。如在端午节时,家长可以教孩子包粽子,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带孩子观看赛龙舟比赛,让孩子在这些环境中充分体验端午节的习俗。又如在重阳节时,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去看望老人,或者和孩子一起挑选礼物送给老人,并说一些祝福的话;如果家里有老人一起住的,就请孩子帮助老人做事,减轻老人的负担,这些行为

13、都能让孩子从小就深深地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与欢乐,感受到尊老敬老,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在冬至节和腊八节时,我们也可以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汤圆和腊八粥,让幼儿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过冬至和腊八的乐趣。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总之,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现在国家将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作为法定假日,我们更应该珍惜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开展传统节日教育,调动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积极性,引导儿童充分认识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