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运用汉字字理提高写字教学的“语文味”初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9759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年级运用汉字字理提高写字教学的“语文味”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低年级运用汉字字理提高写字教学的“语文味”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低年级运用汉字字理提高写字教学的“语文味”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低年级运用汉字字理提高写字教学的“语文味”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年级运用汉字字理提高写字教学的“语文味”初探.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低年级运用汉字字理提高写字教学的“语文味”初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把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但重视写字技能的教学,而且更进一步重视学生写字情感态度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而当下小学写字教学中的高耗低效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本文尝试从写字初始阶段的低年级入手,重视在写字教学中渗透“语文味”,通过感受汉字的美感,挖掘汉字的意趣,品味汉字文化,把一个个汉字变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通过汉字字理,以编故事、猜谜语等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汉字的热爱之情,提升语文素养。 低年级;汉字字理;写字教学;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指出按照规范要

2、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写字,重视写字姿势,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讲究写字教学的策略。因此,作为小学起步的低年段的写字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更要注重学生在写字过程中语文素养的形成,根据汉字的音、形、义及其相互关系,写字的过程,同时也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是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的过程。 如何使写字教学不沦为只是简单的写字技能的机械操作,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在课堂中追求“语文味”,敞亮写字教学的策略路径,努力搭建学生精神领域与汉字世界的

3、意义关联,让学生的写字走出枯燥,踏上愉悦的精神之旅。 一、感受汉字美感,点亮学生的感知世界 “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字的书写相比较,汉字的书写无疑是具有最多的讲究,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之林中,唯有汉字的书写才能形成人类最伟大的艺术门类之一书法”,汉字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有广阔的天地,有着浓厚的意念色彩和巨大的想象空?g。因此,低年段学生对汉字符号的真正接受需要经过情境还原,才能感受到汉字的美感,产生书写的欲望。 1. 寻根溯源,唤醒“内在美” 汉字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界、社会活动、艺术创作等方面的反映,它来源于生活。探寻汉字的源头,把抽象符号转化为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意会汉字的奥秘,唤起对汉字书写美的感受。

4、如写“手”字,笔者先出示甲骨文的“取”“采”的图片后,点明“手”字的由来“取”,右边是一个人手拿着刀,左边的是动物的耳朵,意思是人们在割取动物的耳朵;“采”,古时候的人以打猎和采集树上的野果为生,上部的“爪”就是用手采摘树上的野果。又如学写“即”字时,笔者让学生看甲骨文,告诉学生“卩”是古人屈膝跪坐脚后跟上之形,是古人坐的方式,即的左边部件是食具形状,“即”是人跪坐着凑近食具吃饭的形态,是上古人吃饭的写照(“即”的本义是凑近,引申泛指接近、靠近,如“不即不离”)。一个个甲骨文如一幅幅图画,我们的祖先充满了智慧,一开始用图画来表达意思,现在演变成一个个方块字,每一个方块字都有一段历史,一个故事,

5、一段情感的写照。 2. 感知汉字线条形态,捕捉“外在美” 汉字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科学、博大和聪慧,其线条是艺术产物,有一定的空间感。在教学中,依据这一特点,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提升对汉字线条形态“外在美”的体验。如学写“山”字时,先把“山”字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属、行书、草书等字体让学生仔细观察,细细品味,说说观后感受,老师再板书楷书的“山”字,告诉学生,汉字线条的变化就是汉字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经过几千年的洗礼,线条越来越简单,形态越来越优美。 通过观察比较,帮助学生建立“线条描画事物”的初步认知概念,感知到线条的形态美,这种体验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深刻的。因此,写字教学不能因

6、为字形的简单而只作简单的指导,汉字中蕴藏的美需要教师去发现和引导,这样就能点亮孩子们另一个世界。 二、感悟汉字意趣,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 学生的书写过程是一种过程思维,是寻找汉字的结构特点与心理发展之间的平衡点,正是通过对过程思维和经历反思建立属于自我的概念,并不断完善汉字书写知识的主动建构。 1. 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现事物的规律。对学生而言,通过反复观察、对比、筛选,能直接地判断出汉字的异同点,如笔者在教“鼓”字时,作如下引导 师既然是生字,我们第一次见到它就得记住它,大家看老师写“鼓”字。(教师板书) 师“鼓”字是什么旁? 生“支”字旁。

7、师老师还想到另一个字,大家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教师板书“彭”) 生它们都带有“?浴闭飧霾考?。 师对,“?浴毕窆糯?竖立的乐鼓,人手持枝干,表示敲“鼓”,就产生了“鼓”字,敲鼓时发出“嘭嘭”的声音,用三撇表示,就产生了“彭”字。汉字就是如此充满了智慧。 对于抽象逻辑思维正处于初始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书写是难以抓住要领和规律的。在案例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完成自我概念的建构的过程,利用形象思维的优势化解抽象符号的限制,抓住汉字的构成规律,在书写过程中迁移同规律汉字的写法。 2. 启迪思维,想象创造 当汉字在老师的启迪引导下,进入学生的审美视野时,才有可能在欣赏中想象,在想象中

8、“再创造”。以“山”字教学指导为例 师“山”字看似简单,但要写得工整富有美感并不容易。(教师出示没经过指导学生书写的“山”字)你觉得哪个“山”漂亮?为什么?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

9、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生第三个字漂亮,它的竖画长短不一,中间竖长,写在竖中线,边上两个竖较短,看起来像三座高低不一样的山头。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师你真会观察,山的三个竖画之间的距离要相等,我们把它称为均衡美。 生竖折有点向上斜,就像人往上爬山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