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历史教学的立意.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0517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初中历史教学的立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例谈初中历史教学的立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例谈初中历史教学的立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例谈初中历史教学的立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初中历史教学的立意.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例谈初中历史教学的立意 一、切入课题立意法 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的核心概念是“科举制”,整节课的教学内容都围绕着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而展开。科举的实质是选官,其方法是分科考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可以从“选官”这个内容来立意,如“隋朝为什么放弃以前的选官制度,改用分科考试?”“分科考试考什么?怎么考?人才如何培养?”“进士科为何成为科举考试最重要的科目?”“是唯材是举,还是唯奴才是举?”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时,教师可以紧紧抓住课文主题,引领学生展开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 二、感情基调立意法 多年来,笔者执教中国史。当教学中国古代史时,笔者都充满热情,感到

2、非常骄傲;当教学中国近代史时,笔者则常感悲怆、愤懑,乃至扼腕叹息;当教学中国现代史时,笔者往往豪气勃发,充满自信。这些情绪反映出笔者已将情感注入历史课堂,从情感入手,铺设感情基调,以此立意。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讲述了张骞通西域,慨然应募,辗转12年,被匈奴扣留10年,娶妻生子却不改其志的故事,表达了其意志的坚贞。西域既通,和平即至,丝绸之路连同东西,更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交流之路、包容之路、和平之路,而张骞以其坚贞不屈之志“凿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带来东西方的长久和平,其功至伟。笔者以此作为本节课的感情基调,更能完成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三、精当点评立意法 笔

3、者曾和两位同事进行过同课异构式的“磨课”,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磨课”过程中,一位同事展示了大跃进时期的很多图片,如“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惹来学生阵阵大笑的同时,也引发了他们的反思。笔者在上课时也展示了类似的图片,结果却引来学生的反感。这引起了笔者对教学立意的反思:“当我们一味呈现负面信息而未加以合理解释时,学生当然会产生怀疑: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不是一种疯狂的行为吗?一旦立意错了,就会扭曲历史,动摇历史观,使教学陷入尴尬的局面。”反思之后,笔者重新设计了教学流程,取舍了教学素材,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疯狂”行为背后的深刻原因,以史为鉴。导入设计也

4、十分简洁,由歌曲社会主义好引入我国何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然后快速从建立社会主义过渡到建设社会主义,从而导入课题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而且特别强调了“探索”两字,为解释后面的失误做好了铺垫。 又如在教学完中共八大的主要任务之后,笔者展示了1957年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和1957年建成的世界上最高的公路新藏公路这两幅图片。然后放慢语速,点评说:“在取得了这么多的成就时,头脑不够冷静了,再向前走一步就是失误了。”这句话传递给学生一个信息:当时全国上下热情很高,认为只要靠热情就能成功,于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结果导致了失误。在引导学生分析了导致“左倾”错误出现的原因时,笔者又点评说:“

5、只有热情,没有科学基础,不遵循客观规律,就出现失误了。” 在教学“左倾”错误的严重影响时,笔者呈现了一幅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周恩来外出视察途中独思的照片,旨在说明当时的中共领导人在探索中思考由于一开始没有科学地认识,从而出现的失误,党和政府必须主动承担、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在教学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时,笔者再次强调:“只要不违背客观规律,热情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从教学效果来看,这节课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的,尤其是几句精当的点评,让学生有所回味,有所思考。 四、基本线索立意法 如人教版八年级鸦片战争这课的核心概念是“鸦片战争”,围绕这一概念,笔者是这样展开教学的: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英国想打开中国市场正常贸易未达到目的向中国走私鸦片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道光皇帝派林则徐虎门销烟英政府发动侵略战争战争失利的清政府签订卖国条约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开明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