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坚持语文“双基”教学.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0873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坚持语文“双基”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坚持语文“双基”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坚持语文“双基”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坚持语文“双基”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坚持语文“双基”教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坚持语文“双基”教学 语文是每一位学生都必须要学习的一门课程,学好这门课程也是学生能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前提,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深刻地认识“双基”语文教学,遵循“双基”教学原则,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切实提高学生能力,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中学语文;“双基”教学 G63 A 1673-9132(2018)09-006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8.09.038 一、前言 目前我国的教育目的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

2、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任何学科都要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来教授。中学生有不同于其他年龄学生的一些显著特点首先是其观察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逐步增强;其次中学生记忆的目的性增强,意识识记能力增强,抽象记忆发展较快;此时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由“经验型”上升到了“理论型”。教育一向强调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根据中学生发展的这些特点,制定相关的教育计划,坚持语文“双基”教学,因为中学生的教学必须要打好基础,而语文教学是一些基础的基础,必须坚持语文“双基”教学才是核心,才

3、能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认识语文“双基”教学 随着时代的改变,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以适应新时代、适应新时代的学生、新时代的需求。在通俗意义上,我们称“双基”教学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教授。在新时代新的教育环境之下,我们应该考虑一下语文的“双基”教育到底指的什么,语文的“双基”教学有何意义,我们又该如何进行并且坚持语文的“双基”教学。 (一)重视语文“双基”教学,深入认识新课标中三个维度 新课标中的三个维度是指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这三个方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旨在提高语文整个教学的质量和素养。在新课标中提到了三个维度

4、的知识与能力的目的就是实现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全方面发展。这两个基本方面虽然与三个维度之间相通,但二者却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有着先后之分,尤其是在中学阶段的教学。 (二)坚持“三维一体” 新课标提出三维,显然三维是一个立体的存在。新课标还指出,语言的长期积累、慢慢顿悟和善于运用是语文教学要关注的重点。所以说,语文的基础知识还有基本技能属于每一位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坚持“双基”教学,不可分裂“三维一体”或是偏废任何一个方面才能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语文“双基”教学原则及内涵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 (一)紧跟时代脚步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时代是不断变

5、更的,技术也是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更是不能停滞不前,新知识、新技能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不断涌现,而这些技能与知识也正是当今社会中学生所必须要掌握的“双基”。所以,“双基”的内涵不能拘泥于知识的不变,在今天,在每一个变更的明天,我们都要赋予“双基”相应的涵义和教育教学方式,墨守成规,自然是保守落后的体现且不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而改变语文“双基”的涵义,为中学生带来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也必定会为中学生再次增加压力,因此坚持语文“双基”教学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善。 (二)语文“双基”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现如今的社会,到处都在喊着“以人为本”口号,可见无论在哪个方面

6、,“以人为本”的重要性都可见一斑。在中学教学中,“以人为本”“人”则是专指中学生,语文教学在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中学生做人做事、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三)语文“双基”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 近几年来,中学语文的教学成果都不太尽如人意,存在着少、慢、差、废等缺点,语文教学虽然一直以来都有其方式方法和一定的规律,但是一直都是混乱、不清晰、不明确、不成体系的。新课标也指出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结合。“双基”的教育方式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整理完善的方式方法,还能为中学生指出一条学习语文的明路,让他们学习到语文知识并去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和领悟到新知识和新技

7、能,实现“温故而知新”。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四)坚持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都是学生在课上被动地听讲,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灌输。而随着教

8、育的改革,为了促进中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就必须转变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关系。把每一位中学生当作语文课堂上的主体,让他们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主角,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主导作用,结合语文“双基”教学的相关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为指引,逐渐引导学生学好相关的教学内容,并切实加强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基础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提高能够使中学生学习更有冲劲和积极性,能够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结语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9、”。“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在教育教学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具有相统一的规律,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是与其原有的能力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联系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要将二者统一在课堂的教授之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学生语文水平和素养的提高也能够帮助他们提高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还是要坚持语文“双基”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