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民族教育特点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0944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罗斯民族教育特点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俄罗斯民族教育特点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俄罗斯民族教育特点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俄罗斯民族教育特点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罗斯民族教育特点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俄罗斯民族教育特点研究 孙默兰(1989-),女,汉族,黑龙江七台河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教育学。 实施现代化教育有效途径之一就是使儿童了解民族文化,通过把本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渗透于儿童的教育教学中,从而达到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本文通过研究俄罗斯民族教育的特点,表达民族教育在现代教育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俄罗斯;民族教育;特点;传统 G757A2095-9214(2018)10-0267-01 一、俄罗斯民族教育的目的 民族教育属于文化教育的一部分,研究它有助于促进对民族心理的本质性认识,增长本民族的自我意识,民族教育使道德规范转化为一种社会态度、信仰和个人的素质。依托

2、俄罗斯人非常重要的品质“责任心”和“谦虚”,民族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对品德培养的重视和人性尊严的养成。品德是不允许撒谎,善良,尊老爱幼,正义,内心坚定,不食言。尊严即保护防止产生胆怯,恐惧,屈辱的表现,必须对侮辱和侵犯行为做出相应的回应。特别需要关注和需要认真对待的是民族教育旨在父母对孩子德育方面的品质的培养,成年人是孩子的榜样基础。 民族教育的目的是形成“完人的理想”1,它结合了多种多样的个性品质,包括勤奋、聪慧、诚信、仁爱、精神、勇气、强健的体魄、爱国主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 二、俄罗斯民族教育的特点 (一)矛盾性 民族教育的特点首先要以理解两个主要群体的矛盾为前提。第一组即民族

3、与教育的矛盾,教师应该懂得并熟练运用民族教育学的材料,把民族固有传统文化融汇至教育中。第二组即家庭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矛盾。要保障民族教育的发展,人们意识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的老师,他们是教育改进提高的源泉。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与之相对应的要求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加大,要重视家庭教育。 矛盾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分为客观矛盾和主观矛盾。客观矛盾长期存在并为民族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客观矛盾存在这样一些观点第一,官方意识形态上的民族观念无法满足在教育学理论中关于这一问题的准备情况。第二,在民族认同中需要民族共同体样本,从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以满足他们因环境制约而逐渐减弱的民族心理

4、。第三,不能满足民族教育的理论问题和现实中不断增长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体系中的运用。主观矛盾分为第一,官方教育和民间传统具体的地域群体的矛盾。第二,德育的目的与民族传统文化帮助孩子中获得成绩。第三,教育内容与民族教育的区域特殊性的矛盾。主观矛盾和客观矛盾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任意性的。 (二)规律性 一些核心理念遍及民族教育的各个方面民族教育的目的,内容,手段都是由民族心理和区域的特殊性决定的;提倡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人道的对待孩子;性别差异的教育;强调女性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建立在比较的视角上分析在俄罗斯民族教育的规律性,有三种形式表达民族教育自觉规

5、定目标规律、民族教育的内容规律、民族教育的规律性和实施。 民族教育自觉规定目标规律民族教育处于客观的社会、经济、历史生活中,民族心理是由社会决定的,需要对正在成长的青年一代进行完整的人格和生活方式和族群文化的教育。 民族教育的内容规律民族教育内容的特殊性是由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生活条件决定的,地区性的特点导致各民族文化传统存在差异。民族教育的内容在社会关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合理要求对待儿童要实行人道主义。一个有价值的社会生活需要考虑民族教育尽可能多方面的个性特点。德,智,体全面教育孩子,人格特质的形成,都需依据民间教育的特点做一些准备工作。民族教育早期被人们所熟悉在于通过民族区域特有的劳动活动项目,

6、以及年龄和个人的人格特质等。 民族教育的规律性和实施民族教育得以存在的前提是具有有价值的教育环境,包括把儿童、青少年学生纳入到工作活动协同的过程中。教会孩子学会生活并且教育孩子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民族教育之所以能够顺利的发展原因在于肯定了家庭在这一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女性在社会中的作用。民族教育通过对孩子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在其认知情感和价值动机领域的干预,以此达到民族教育培养“完人”的目的,充分使正在成长的青年一代加深对本民族生活环境的认识和民族精神的热爱。 三、俄罗斯民族教育的意义 俄罗斯民族教育的道德观念核心是“人道”和“慈善”,它们是由俄罗斯人信仰的善良和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造成的。“人道主

7、义相信人具有的无限可能性。人的能力的提高,对自由的需求和尊严的保护,人类对幸福的向往及获取利益的满意度”。2对人有爱、仁慈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保障。儿童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民族教育主张要人道的对待儿童,保护儿童,只有这样少年儿童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成为国家进步和民族团结的后备军。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

8、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

9、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 .,1966.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2. .2018,C.41-

10、49.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