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孝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作用与实践.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2114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孝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作用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儒孝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作用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儒孝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作用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儒孝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作用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孝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作用与实践.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儒孝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作用与实践 社会责任意识是建立一切优秀品质。本文主要分析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中儒孝文化缺失的现状和作用, 指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应紧扣弘扬传统儒孝文化,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儒孝文化社会责任意识作用实践 儒孝文化价值观提倡的孝道,不仅仅是一种通过行为表现人伦的道德,还是一种社会性行为。当今社会中,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出现的各种问题令人堪忧。究其原因,与儒孝文化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中的缺失不无关系,特别是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在大学生中进行儒孝文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现状 社

2、会责任意识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中的具体体现。但是,由于现代社会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儒孝文化中的丰富内涵不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都显得十分薄弱,从而导致了部分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模糊、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等许多不良现象。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成才意识强,社会责任意识相对缺乏 某高校随意取样的问卷调查显示,“你为什么要勤工助学?”763%的大学生回答是“为了个人的需求”,156%的大学生回答是“为了缓解家庭负担”,而只有81%大学生回答是“为了培养能力以便将来能为社会做一点贡献”。由此看来,当代大学生更重视个人理想,而轻视社会理想。

3、从本质上看,这些大学生是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严肃态度。 2爱国主义情感强,奉献精神相对比较弱 目前,我国的综合国力也在逐步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神圣职责责任和光荣使命,其也能够时刻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曾记得,在抵制法轮功的日子里,我们的大学生更是立场坚定,有力地批判和揭露法轮功的罪恶本质,在钓鱼岛事件诸如此类的事情在高校大学生中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小事看到他们的爱国情感在日益增长。然而,与这种爱国情感相

4、比较而言,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却相对比较弱,尤其是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有人站在最前沿时,我们的一部分大学生却犹豫了,退缩了。如在择业时,大部分大学生还是首先考虑个人的利益,他们一般不愿意到基层去,到边疆去,缺乏一种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二、儒孝文化在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中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得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人的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所包含的内容也十分广泛,既有观念形态的社会化,也有技术形态的社会化;既有物质层面的社会化,也有精神层面的社会化。但是社会化的决定性因素

5、既在于一个人责任意识和牺牲精神的培养,也在于其对社会和他人所应有的奉献精神。当今社会,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提出了家庭美德要将尊老的要求排在首位,这也再次说明了儒孝对人的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尽管我们不能机械地将孝与人才直接划上等号,但是孝中所包含的基本责任意识和牺牲精神仍然是我们所不可低估的,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人有哪个单位愿意或敢把重要事务交于其管理。所以,从儒孝这一最基本的行为开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三、儒孝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中的实践 儒孝文化教育的归宿和目的是提高修养和规范言行。作为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来说,大学生自

6、身自觉的接受儒孝文化,在实际生活中努力去实践儒孝文化,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和有效约束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要切实发挥好儒孝文化自身的作用。儒孝文化内容丰富,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是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的。高校在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中,可以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创办与儒孝文化相关的社团,编写宣扬儒孝文化积极内容的戏曲、书本、绘本,编排话剧、小品等作品的形式,以及组织儒孝文化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儒孝文化方面的辩论赛等方式,扩大儒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校园媒体应宣扬赞美孝行为, 针砭不孝行为, 宣传社会主义时期新孝道。通过容易被大学生接受的多种形式,消除当代大学生对于孝

7、的教育的抵触情绪并使他们慢慢接受,让儒孝文化潜移默化的深入大学生的内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第二、要注意高校教师的示范和表率作用。教师的言行容易被学生所认同和效仿,高校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专职德育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赡养老人,敬爱老人,关心学生和同事,常怀感恩之心,对工作认真负责,努力科研和教学,勇于奉献。学校把是否践行儒孝文化作为评选优秀教师的标准之一,对这样的老师给予精神和物质鼓励。 第三,组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儒孝文化。定期组织大学生参加敬老助残、交通协管、支教帮教等志愿者活动,以及重阳节到福利院、敬老院去看望老人、服务老人,这样

8、的活动如果真正落实好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在这些活动的同时,要注意使活动系列化,具有长效型,形成本校的特色。在活动结束后,要做好活动的总结工作,要求参加活动的大学生静下心来反思自己从中学到什么,有哪些地方需要继续改进和完善。把学生们的感悟集合成册,发表出来,供全体学生观看和交流,努力践行儒孝文化。 1卢明霞,王立仁孝德教育的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8(4)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

9、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王金勇和谐社会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建设价值及其实现华章,2009(05)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

10、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注此文系2018年度株洲市社科基金课题儒孝文化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ZZSK1370)阶段性成果。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