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背景下大学生信仰危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方式创新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2244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梦”背景下大学生信仰危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方式创新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梦”背景下大学生信仰危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方式创新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梦”背景下大学生信仰危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方式创新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梦”背景下大学生信仰危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方式创新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梦”背景下大学生信仰危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方式创新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梦”背景下大学生信仰危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方式创新研究一、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笔者在对部分高校大学生信仰状况进行综合调研发现,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仰缺失或信仰弱化,对社会和自身缺乏希望。信仰缺失指没有信仰,或曾有信仰,但因某种原因放弃了原有信仰,新的信仰还未建立的“真空期”。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对信仰感到迷茫,部分学生没有生活热情。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现状、未来发展等冷漠对待。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表现出沉迷网络、游戏人生的百无聊赖状态,也有的学生用“速食爱情“来消磨时光。 第二,信仰混淆,甚至完全错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渗

2、透到高校,严重冲击大学生的科学信仰。金钱与权力逐渐成为影响大学生进行信仰选择、职业选择和情感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部分大学生甚至为了实现个人利益,不惜牺牲集体利益,他们缺乏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的责任感。 第三,信仰的不稳定性。当代大学生信仰的形成主要受个人知识积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思潮等因素的影响,当这些影响因素发生较大变动的时候,其信仰也会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部分大学生不能理性对待人生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一旦受挫,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做出报复社会和他人的极端行为。 造成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原因是多元的,既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又有高校信仰教育问题,还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只有深

3、入分析造成大学生信仰危机产生的根源性问题,才能找到解决信仰危机的办法,重铸大学生信仰体系,实 现高校全人教育梦想。 第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导致信仰危机。大学生作为成年人,自我意识增强,能够独立思考,但受到社会环境以及知识水平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许多人的思想无法正确地认识自我,无法客观、科学地分析一些社会现象,甚至产生偏激和错误的看法和行为。 第二,家庭和学校在信仰教育中的不当导致信仰危机。家庭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种特定形式,使得家庭教育较之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大学生信仰养成中具有更特殊的意义。家庭教育是通过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大学生信仰的养成,有些家庭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都是中共

4、党员,在这种特殊的政治氛围中,他也就在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下而信仰共产主义。由于大学生信仰受家庭教育影响是一种长期的、以情感方式导入的,因此更具渗透力和感染力。 学校作为大学生系统性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履行大学生的生存技能教育基础上,还承担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不可否认,在今天的大学生信仰教育中,积极、科学、理性的元素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是高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但是高校信仰教育的针对性不强,主要表现在重灌输、轻反馈,教育内容、方法简单化,不能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需要,缺乏人格的终极关怀,从而使学生对这种“灌输式”、“机械式”的信仰教育产生逆反心理,未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高校信仰教

5、育的欠缺,使很多人选择漠然的生活,而另一个极端则是价值目标丧失后的无所顾忌的放纵、犯罪等。 第三,市场经济发展引起的利益冲突的影响。我国实现民族振兴的“中国梦”需要全体公民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和经济参与意识和行为表现。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或者对政治完全漠视,或者表现出政治功利心很重,出现此类问题与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给大学生带来的信仰冲击有关。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改革开放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社会体系内部出现了许多新问题。社会腐败现象严重、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信仰。 第四,当代中西文化思想潮流的影响。所谓文化思潮,是指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

6、相关的文化现象,在某一特定时期、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从而形成的思想潮流。它从某一个层面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理想信念产生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前我国大学生主要受新自由主义思潮、拜金主义思潮和利己主义思潮等中国文化思潮的影响,同时受存在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文化思潮的影响。中西文化交叉,给成长中的大学生的精神和信仰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信仰缺失或信仰薄弱的大学生更易误入歧途。 第五,现代传媒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随着现代传媒影响的不断深入,手机、网络等现代传媒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高校教育中,但同时也对许多大学生的认知方面、意志的培养方面以及价值观的

7、树立方面都产生了潜在的影响。现代传媒主要通过大众传媒、网络媒体等方式影响大学生对客观价值的判断与和认识,大学生倘若对主流信仰的认知混乱,就会出现精神世界的荒漠化以及信仰需求的边缘化。 二、“中国梦”背景下重构大学生信仰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这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信仰教育,以“五方模式”为重点设计大学生信仰教育体系,即方法、方式、方案、方向和方针。 第一、方针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思想。新形势下重构大学生信仰体系,完善大学生信仰教育,实现高校“有灵魂”人才培育目标,

8、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明确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各种科学信仰和谐相处、健康发展,建立学生、高校和社会的统一思想路线,实现信仰教育主体在思想上的高度统一。 第二、方向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目标。加强信仰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在新形势下解决大学生信仰危机,重构大学生信仰体系,应认清大学生信仰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克服传统经验中信仰教育不切实际一刀切的做法,使大学生信仰教育更具时代性、时效性和实用性。 首先,从信仰教育的总体态势而言,任何信仰的确立都有一个认同、觉悟到信仰的过程,而认同是基础。重构大学生信仰体系,就应立足现实,对大学生信仰情况进行科学

9、分析,强化学生对当前社会发展道路、政治制度、党的方针政策、道德法制的认同后,引导大学生爱国、爱社会主义,遵循社会主义道德、法律,这是信仰的基础,也是对于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普遍目标和要求。 其次,从信仰教育的内容框架来看,新形势下大学生信仰教育应注重信仰教育的整体规划,确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导,内容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公民道德教育、道德心理教育”的任务模型。 最后,从信仰教育的群体结构来看,大学生信仰教育应依托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等青年群体,建立“朋辈导师制”、“朋辈心灵拐杖”等学生自我服务团体。青年团员是大学生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重构大学

10、生信仰体系最主要的研究对象,创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旗帜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平台,全方位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第三、方案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模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大学生信仰养成的重要渠道,构建“三元一体”全方位渗透的教育模式是新形势下大学生信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首先,家庭教育要将子女的信仰教育放在一个较突出的位置,同时要反思己身,因为家长的素质、家长的信仰、家长的行为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信仰的养成。 其次,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信仰教育,并将教育落实到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形成系统性的信仰教育载体。这种载体不能单方面依托“两课”教学,还应渗透到其他

11、形式的教育教学课程中。同时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信仰教育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注重党风廉政建设。 最后,社会要发挥好在大学生信仰教育中的引导作用。社会对大学生信仰的形成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影响,甚至已经超越了学校和家庭的影响。因此,政府、大众传媒、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团体,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大学生信仰教育中来。 第四、方式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组织。大学生信仰教育要注重学生品质、品德的全面发展,在锁定目标、确定方案的基础上,依靠组织发展和资源开发来实现既定目标。通过配套学校管理机构(党团机构、学生管理部门、心理健康中心、教育教学机构(人文与科技教育教学部门、马克思主义教育相关部门等)、学生

12、自主管理机构(朋辈导师制、朋辈心灵拐杖、学生会等学生组织)来提升学生信仰教育的品质,促进大学生信仰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方法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创新。创新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要在信仰教育的内容、方法、模式上创新,要勇于实践。 首先,要在信仰教育内容上创新。信仰教育的内容既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明确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又要符合中国国情,要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 其次,要在信仰教育方法上创新。信仰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校、关心学生,注重人文精神建设。此外,还要积极拓展高校网络信仰教育空间,并高度重视西方国家文化、不良网络文化等对大学生科学信仰的冲击。 最后,要在模式上进行创新。要始终坚持以“三位一体”全方位渗透的教育模式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 大学生是否树立科学的信仰,这不仅是大学生这个群体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涉及高校全人教育梦想的问题,是一个涉及整个国家和民族振兴的“中国梦”能否实现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客观分析,总结出“中国梦”背景下应以“五方模式” 重构大学生信仰体系,这将对大学生信仰问题的研究和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