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QQ、微信影响下的高校德育教育现状的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2586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QQ、微信影响下的高校德育教育现状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QQ、微信影响下的高校德育教育现状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QQ、微信影响下的高校德育教育现状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QQ、微信影响下的高校德育教育现状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QQ、微信影响下的高校德育教育现状的思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QQ、微信影响下的高校德育教育现状的思考 高校德育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提高高校学生的德育水平需要重视德育教育。随着网络技术与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QQ、微信所代表的网络文化正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对当前高校德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势在必行。 QQ;微信;高校;德育教育 教育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中道德教育具有特殊性,它涉及学生品格培育、行为养成以及心灵塑造。在“生活即教育”的当下,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QQ及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昀为追捧的聊天工具,QQ及微信的产生与普及对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形成的新的机遇与挑战。据腾讯 2018年年报显示, QQ月活跃账户数

2、达 8.53亿户;微信和 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 6.97亿。而高校学生作为新媒体文化的参与者、传播者、创造者和使用者,在 QQ及微信的使用上表现活跃,QQ及微信对他们的影响日益深刻。这是对高校德育教育的新挑战,为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出了新课题和新要求。 一、QQ、微信影响下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加速复杂社会环境的冲击 QQ及微信以其新颖的功能设计和强大的交流服务为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了巨大便捷,不仅打破了交流的时间与地点的屏障,提升了交流与沟通的速度,加快了信息的传播,大量的用户群体以及 QQ与微信便捷的信息承载力与传输力拓宽了信息内容的宽度与广度,而且网络的

3、无界性弱化了校园与社会的界限。但是,这种便捷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上的信息包罗万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作祟,以权谋私、消极腐败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复杂而不良的信息在高速与无界化的信息传播过程中,一轮又一轮地刺激大学生的思维,造成其与主流思想的偏差,这对高校德育教育带来冲击。 (二)多元的网络文化带来新的挑战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导致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和交融,在网络中形成激烈的交锋,导致文化的多元化走向,而这种多元化增加了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难度。具有较强独立意识以及个性化思维的当代大学生,拥有较高自主意识和不愿被动接受道德灌输,对各类文化观念昀为敏感,但是生活阅历以及认知水平有限,在面对网络中良莠不齐

4、、鱼龙混杂的信息时,很难做出正确的筛选与判断,致使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与挑战,也给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德育教育理念与实际的差距 当前高校德育教育理念重认知轻实践,在“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理念的指导下,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阵地的作用,然而随着多元理念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德育教育呈现出理念上重认知、轻实践的局面,即走入了理念与实践发生剥离的困境。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只是交给了高校的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来落实完成,使得“德育为先”沦落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这些内容更多的是一种宣传口号,难以真正地被大学生吸收,难以

5、鼓舞和感化他们爱国主义及集体主义的心智。 (四)教材的滞后性 当前德育教材体系严谨,面面俱到,但内容与形式缺乏新意,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与此相对, QQ及微信的强大社交与开放性的功能,把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模糊了,把实体的现实和创造的现实链接起来,丰富了人们的认知方式,而这种认知方式潜移默化地剥夺了大学生的独立性知觉。在德育教材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下, QQ及微信所代表的网络文化悄无声息地动摇着德育教材的地位,其快速的发展对现有德育教材的滞后性带来的新的挑战。 (五)知行合一的缺失 在高校里,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来实现的,传授方式多采取了

6、单一的灌输的方法,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群体的情感培养与人格塑造。特别是在全球化、网络化的今天,这种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已经无法适应现实需要。当前高校德育教育评价体系大多采取量化的检验标准,这些量化代替质化的做法看似有效,但在一定程度上走上了重量轻质的误区,忽视了对大学生道德实践正确与否的判定,存在着与知行合一的割裂。 二、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探讨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新形势下,网络文化在 QQ、微信等社交利器的推动下,正深刻地全方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高校就要促进师资专业化,加强师资队伍培训。高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需要优良的德育教师队伍来保障落实。促

7、进学习培训的积极开展和加强对理论研究的重视是德育队素质提高的保证。 (二)德育教育观念的更新 当代社会,只有“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才能引起高校对德育教育地位和功能的认识转变,以适应大学生德育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作为高校,要变片面德育观为全面德育观,变客体教育观为主题教育观,变灌输式德育观为实效德育观。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德育教育要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工作方针。 (三)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多样化和多变化,要求高校不仅要在德育教材上注重知识的深度,从学术的、理论的层面入手,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

8、所以然”;让教材内容与时俱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还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摒弃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内容,继承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的变革 为适应新环境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高校德育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启发式、案例式、研究式等方式,运用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方式增强学生参与热情与积极性、主动性,进而使得学生成为主角;积极组织学生参与道德实践活动,做到知行合一,进而使学生对德育教育内化于心,外在于形。同时,充分利用 QQ、微信、微博等手段建立德育互动社区,在无形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德育观。 (五)评级机制的完善 考评需要与自评、他评相结合。积极开展学生自评与他评,

9、让学生对自己的道德水平进行必要的自我总结、评价与反思,进而提升自身道德水平。 1张艳红.新时期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81-7.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2王文鹏.高校德育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10、,2009(4).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

11、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3王琦.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4谭菊华,谭娟娟.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现代德育意义 J.江西教育科研.2018,326-30. 5周红,张文礼.网络环境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8,(4). 6安仲森.试论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与对策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1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