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的几点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3177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的几点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的几点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的几点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的几点思考.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的几点思考一般人认为,“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特征,是在行政和经济手段的强制下对人们进行马列主义的填鸭硬塞式的教育。与革命年代和“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动乱年代相比,现代社会多元化和后现代特征日趋明显,传统的“我说你听、我压你服”的灌输方式似乎很难被人们接受,即使被强制接受,其收效甚微。因此,在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到底还要不要坚持“灌输”这一基本原则,到底要怎样进行“灌输”,就成了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什么是“灌输”?列宁是第一次明确提出“灌输”概念的人。20世纪初,俄国工人运动中的“经济派”借口批评“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而排斥马克思主义;借口宣

2、扬“批评自由”获得批评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合理性;他们反对工人阶级掌握科学理论,崇尚所谓工人阶级的自发性,排斥对工人灌输革命理论的必要性,他们打着进行经济斗争的幌子,排斥和反对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斗争。1面对工人运动可能陷入工联主义和改良主义的局面,列宁在1902年3月写下怎么办一书,“灌输论”就是该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本书中列宁提到:“工人阶级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即必须结合成工会、必须同厂主斗争,必须向政府争取颁布工人所必要的某些法律等的信念。”而“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

3、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2334这一论述强调了对工人阶级灌输革命的政治理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列宁所言的“灌输”,其在本质上是一种原则,是在工人阶级斗争以及后来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所要遵循的思路,而并非一种具体的、带有强制性质的工作方法。如此一来我们就会发现,在其他领域和工作实践中“灌输”也屡见不鲜。因此,“灌输”并非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专利”,人们所接受的灌输内容也远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种,“灌输”是构成阶级社会的重要内容,没有必要的、科学有效的灌输,人类社会就很难发展和进步。 讨论了什么是“灌输”,对于“到底还要不要灌输”的问题,答案就是肯定的:当然需要。根据

4、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经验的东西可以通过实践来自主获得,而真理的东西往往需要外界强制教给人们,人们很难在短时间内自我习得。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灌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人们进行思想和理论等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使之树立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觉悟,坚定政治立场,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这一角度来讲,灌输的本质含义其实是“宣传和教育”。所以,在现阶段我们仍然需要灌输,而且必须通过灌输,来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针对“灌输”的质疑和反对越来越多。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对“灌输”的实质不了解,没有认识到“灌输”的重

5、要性和必要性;二是把“灌输”教育同“灌输式”教育两个概念混淆了。对于第一个原因,笔者在前文已经讨论过了,在这里需要对第二个原因做一回应,即对上述两个概念做简单区分。“灌输式”教育是一种以强制性为突出特征的教育方式,它是单方向、机械地进行说教,没有意识到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更没有尊重教育规律性特征,强制受教育者被动接受。3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灌输”教育与“灌输式”教育的不同。首先,“灌输”教育是一种原则和思路,而“灌输式”教育是一种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教育形式,即二者的内涵不同;其次,“灌输”教育是一个系统性概念,它是包含了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结果的系统总和,而“

6、灌输式”教育只是一个点状概念,它只做教育方式或教育手段上的要求,即二者的外延不同。因此,我们不仅要坚持“灌输”,而且还要坚持用正确的方法去理解和开展“灌输”工作。 究竟应该如何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地灌输呢?不可否认,由于社会经济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里,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灌输”理解成“灌输式”教育,通过千篇一律、“满堂灌”的模式来开展相应的工作。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日益提高,社会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人们的独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方法,力争用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取而代之。在这里,笔者认为

7、可以参考借鉴渗透式的方法,即“教育者借助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教育的内容融入一定载体,有领导、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正面教育。”“渗透”一词在词典上有三个词条:两种气体或两种可以互相混合的液体,彼此通过多孔性的薄膜而混合;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中透过;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不管是哪一词条,我们可以看出这样一个共性,即被渗透的对象本身有一定的空隙但又不是很大,渗透的主体如水般绵延流长却蕴含着力量。因此笔者认为,“灌输”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灌输”应该注意与时俱进。时代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那么“灌输”的方式和内容也应该不断地适时调整。生

8、存与发展并存,现代的许多人都会选择生存,因为这是一切活动的根本。进行“灌输”教育,要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入手,同时根据变化的实际不断调整教育内容,同时创新教育方法,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保持着时代的气息,紧跟时代的脚步。增强自身的可信性与说服力,使受教育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第二,“灌输”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遵循两个规律: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教育者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依规律办事,根据不同规律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去适时制定和调整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策略。我们已经明确,“灌输”是一种工作原则而

9、不是特定的工作方法,那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意味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对于不同的受教育者,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不同的教育内容,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所谓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教无定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墨守成规,闭门造车,相反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内容,对不同的人进行相同内容的不同教育。 第三,灌输应该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人们总是对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得到证明的东西分外信服,大多数人可能对自己周围熟悉的事物分外信仰。思想政治教育要使某种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可以考虑一下如何把这些理论的东西与人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寓教于现实,让人们可以从现实中检验真理的正

10、确性,从而自然增强了抽象教育内容的说服力。只有理解的才更深刻,笔者曾经看过一项关于大学生政党认同的调查报告,调查结果发现,通常有两种情况会增强大学生的认同,一是切身体会到党的执政绩效,例如自己家乡在经济方面的发展变化;二是自己身边涌现了优秀的党员模范。而这二者其实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结点:个体自身在某种显著的社会情境中,有了具体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所带来的认同效果,是强制性的“灌输式”教育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当前党和国家最重要一项任务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那么法治理念和法治文化就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宣传教育的内容之一。对于此笔者认为,一定的理论学习(如法律原则、法律知识、法条解读等)是必要的,

11、但是过于空泛的东西会让学习者感到虚无厌烦,从而产生抵触情绪。但有些单位当下针对法治文化学习的部署就很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要求对法治文化的内涵、意义等方面进行认真学习,另一方面又主张采取展览、参加论坛等形式真正在实践中认识法治的重要性。还有些社区通过模拟活动的方式丰富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仅具有观赏娱乐性,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性,不管是对党员还是普通群众都感到收获颇丰。同时注意引导大家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到的法治知识去探究社会热点问题和社区发展问题,把所“灌输”的理论和与大家切身利益联系紧密的事件链接,既可以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又能促进大家学法、懂法、用法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以求更好地指导实践,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可谓一举两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