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误区及解决对策.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3707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误区及解决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误区及解决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误区及解决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误区及解决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误区及解决对策.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误区及解决对策 摘 要 结合教学实例,就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出现的误区作出了简要的分析,如:注重实验设计,忽略实验操作;注重实验过程,轻视实验指导;注重实验现象,不透析现象原因。同时针对每个探究性实验中的误区,提出了解决对策,便于广大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运用。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将探究性学习作为课程基本理念,提倡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从近几年全

2、市生物公开课中发现,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领悟课程基本理念,对教材中探究性实验要达到的目标把握不准,导致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达不到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1 注重实验设计,忽略实验操作 教师在设计探究性实验课时,注重探究性实验的五个步骤,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和得出结论。其中教师比较注重实验的设计,因为实验设计能力是生物学实验能力的重要内容,如何来设计探究方案是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习的薄弱环节,因此教师把课堂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引导学生实验设计上,把实验操作放在了课后完成,甚至忽略了实验操作,直接展示了实验现象和结论。 如在“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一节探究性实验课上,教师

3、先给出一段资料,让学生分析,然后根据这段资料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很关键的一步,提出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接下来实验的可操作性。有了可操作性的问题之后,教师就能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出不同的假设,并对假设进行分析,是否是围绕问题作出的和是否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因为问题和假设教材上已经提出来了,所以课堂花费的时间并不多。大部分学生认为: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有限,不能消化过多的食物。假设完成之后,开始设计实验。这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步骤,几乎课堂的一半时间都花在这上面,包括如何针对自己小组的假设设计实验、需要哪些实验材料和器具、实验时小组的分工、实验的步骤、对照实验的设计、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实验的安

4、全性问题、实验的预期结果等。几乎每个小组都要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教师同时作出点评,表扬有创新性设计的小组。根据教材的提示,大部分小组设计了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即一定量的唾液是不能完全消化淀粉的,然后通过碘液来检验。本次实验所需时间大约在20 min,但一节课的时间所剩无几,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就被忽略了,不少教师的理由是:这次探究实验所需的时间比较长,课上没有时间来完成,希望有兴趣的学生课后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对你们随时开放,希望你们把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在课上展示出来供大家学习。但后续的实验就不了了之,忽略了这次探究实验的操作,也没有另外开设一节课来探讨实验后的现象和结论,显得有些虎头蛇尾,结果导致

5、未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为了改变以上的现象,针对实验“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操作时间比较长、教材中对操作细节的介绍比较少的情况,笔者开设两节实验课。第一节课上教师注重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展示实验设计,肯定每组实验设计的创新性,全班共同分析纠正实验中的不足之处,在学生分组实验之前,教师全面预设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容易忽视的细节,以“问题串”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实验思路,从而提高探究性实验的质量和实验的效果。第二节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实验的操作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最终得出实验结论,达到探究性实验的预期目标。但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务必再讲解实验过程及实验的注意

6、事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规范操作教育,从而避免实验中异常情况的出现,提高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性。 2 注重实验过程,轻视实验指导 探究性实验是指导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思考分析、得出结论,最终形成科学概念。因此,教师注重探究性实验的开发、设计、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重点只是放在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上,忽视了对科学探究实验的指导,结果导致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预设的目标。 如在“观察蚕豆叶的组成”一节实验课上,教材中要求学生制作徒手切片,并利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内部的不同组织。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上的实验操作步骤,寻找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本实验中较难的一

7、点是制作蚕豆叶的切片,利用刀片切出细而薄的叶条,才能在显微镜中观察到内部的组织。为了能够让学生切出细而薄的叶条,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徒手切片的实验视频,要求模仿视频中的学生来完成本次实验。然后教师再演示一遍徒手切片的过程,在每一步中强调注意事项,并出示了以下问题:如何防止刀片切到手指上?如何切蚕豆叶片?如何把叶片切细和切薄?如何选取叶条?如何来制作切片?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适当点拨指导,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处于兴奋状态中。然后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分组实验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对每组再进行一次个别指导,以为通过实验视频的学习、教师的演示和讲解,完成实验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然而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

8、手忙脚乱,操作生疏,甚至出现错误操作;几个学生居然把手指划破了,影响了实验的成功;一节课在吵闹中结束了,几乎没有达到实验的预期效果。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这是目前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最大误区之一:过分强调了对探究实验方法的学习、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的培养,轻视了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和讲解,造成实验的失败。 在“观察蚕豆叶的组成”实验之前,教师应该意识到本次实验的难度,提早做好准备,制作实验的导学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实验中应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提早预习。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训练,失败了还可以重来。每组的小组长实验前做必要的操作训练,让他们先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课上可以指导本组学员顺利完成实验,否则教师根本来不及辅导到每一位学生,这样可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巡视,及时指出学生操作中不到位的地方,并进行纠正。初中学生由于受已有知识、经验和探究能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何有效进行探究实验是他们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教师适度指导实验过程对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有显著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