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境即真”:一堂《劝学》示范课引起的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4669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即境即真”:一堂《劝学》示范课引起的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即境即真”:一堂《劝学》示范课引起的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即境即真”:一堂《劝学》示范课引起的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即境即真”:一堂《劝学》示范课引起的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即境即真”:一堂《劝学》示范课引起的教学反思.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即境即真”一堂劝学示范课引起的教学反思 随着2018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语文教学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在此背后高校师范生培养应顺势而变,补缺短板。但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对社会公众的开放,让本科院校师范专业的管理者与师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通过问卷调查,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最担心的问题是“课堂出现突发情况”。这说明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方面出现了问题,急需解决。 ?P键词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师范生教育 2018年12月29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8年版)(教材20187号),构建新时期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已成为研究热点。作为一门融工具性与

2、人文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语文课程理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作为落实课程体系的主阵地,应顺势推进改革,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分析近几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与全国卷,文言文所占分值呈稳中有升态势。因此,对中学语文课堂而言,文言文历来是其“重头戏”。文言文教学成为一个常说常新、见仁见智的研究课题。那么新时期的文言文教学如何才能更好地展示语文学科的课程特质,从而践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以下简称“17版新课标”)的要求呢?作为一名本科师范院校的古典文学研究者,笔者拟从语文教师培养与文言文讲授这一双重身份出发,就新时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理念的

3、转型谈谈见解。 一、新时期高校师范生培养的困境 随着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对社会公众的开放,本科院校师范专业学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原本完成学分即可授予证书的传统模式被打破,压力由此而生。这种压力同时会以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隐性方式,转加到高校各级行政管理者与师范专业学生身上。于是,当前本科院校师范生培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其中有些情况,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改革不彻底、教学实践不充分等是长期形成的,解决办法只能不断探索1。 就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培养而言,学生普遍重“技”轻“艺”,重教学方法习得而轻知识体系建构。不管什么性质的课文,只要有需要,学生就能写出合乎规范的教案。这种教案缺乏灵气,千篇一律,

4、实用价值不高,因此并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依靠。学生读书学习的功利性很强考取教师资格证书。“考证”甚至成了一些地方师范院校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迎合学生的心理,据笔者了解,有些学校将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列为师范生的必修教材,花大力气精心讲授,甚至为了复习迎考全面停课。出于就业压力的考量,这些做法自然有它的道理。但是作为一位地方高校师范生培养的基层管理者,我常常在想,我们传授给这些准教师的究竟是知识还是道德?是方法还是程序?我们培养出去的准教师们将来会怎样有些同学无法写出一篇像样的应试作文,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有些同学存在思维模式僵化、知识体系固化等问题,如何能面对漫长而未知的语文课堂;有些同学缺乏审

5、美鉴赏与文学创造的活力,如何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鉴赏品位。 来自淮阴师范学院2018年度1200名师范专业毕业生的调查问卷表明,74%的准教师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课堂出现突发情况”,这一数据在汉语言文学师范毕业生的专项统计中,更是高达82%。此数据说明,这些未来的语文教师更加担心课堂的不可控制。另外,根据毕业生结业调查反馈统计,这种情况即便是在已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或者年轻教师群体中,也是普遍存在的。此间原因,一方面是由语文课堂的灵活性、开放性、多样性决定的,另一方面则表明当前高校师范生尤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教育、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有鉴于此,我认为当前语文课堂不能再专注于授课者教什

6、么、怎么教,而要听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声音。这种声音绝不是形式化、表面化、无效化的一问一答,而是师生之间在教材、课堂、方法之间互动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学生发散性思维最活跃的表现2。授课者要尊重并重视这种异样的声音,并通过一些具体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引导,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维护好课堂的稳定有序。为此,笔者曾在多次语文教学论课堂上对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学生提出“即境即真”这一教学理念。这一教学理念不是枯燥的理论建构,而是一些实际教学案例的归纳总结,因此较受学生的欢迎。 二、“即境即真”与劝学教学案例阐述 所谓“即境即真”,“境”是特定的情境与语境,“真”是真诚的对话与知识讲授。概括而言,指的是以课

7、本为源头,以学生兴趣点变化为主线,以面向当下生活为目的的教学理念。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17版新课标明确规定,“无论必修还是选修,其内容和目标要充分反映时代的要求,注意和现代生活相联系,体现现代的思想意识、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对于传统经典作品,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现代的观念在历史背景下感受和思考”3。相关表述特别重视“现代”一词。这一规定对于教材中的现当代作品还比较好操作。但问题就出在传统经典作品上。任何传统经典都具有时代性,都是某个社会群体的选择与建构。一旦脱离了那个时代,文本就会显得难以理解。任何经典都具有永恒性,后代读者都能从中发掘出审美现代性。在这些经典文本面前,无论是授课者还是听课者,实际

8、都是某一类型的读者。不同之处在于授课者是按照程序在阅读、讲授,而听课者则是选择性听讲、记录。在此背景下,语文教师不能害怕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奇思妙想”,破坏既定的、已知的教学流程。语文课堂与数学、物理、化学等课堂存在明显不同,容易产生理解层面的分歧。这是由语文学科的人文社会学科性质决定的。有鉴于此,我想结合一个教学案例较为详细地阐述上面的观点。 2018年9月初,我受邀为本地区某省重点中学高一新生讲授一堂示范课。根据对方要求,讲荀子劝学。熟悉高中语文教材的人都知道,这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的第一篇。劝学是先秦儒家大师荀子的代表性文章,原文很长。因此,教材(苏教版

9、、人教版)只是节选了部分文字。客观地讲,文言文虽然重要,但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学习起来还是比较枯燥的。对于重点高中学生而言,他们可以通过课前预习,很轻松地熟读课文,掌握字、词、句、翻译、背诵、默写这些基本要求。这是作为基本学习任务的存在。但他们很难从劝学中悟出人生哲理。他们不明白荀子为什么要写劝学。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很少有教师花大力气讲荀子写劝学的时代背景。不仅需要渊博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极有可能喧宾夺主破坏课堂预设。从表面上看,学习是获得教养的途径。因此,教材编写者将之归入这一专题。根据经验,我习惯性地从“获得教养的途径”的专题内涵讲起。不料后排某位比较活泼的男同学小声说“书上说,我不识得一个字,

10、也可堂堂做个人呢。”结果引得周围同学与随堂听课的语文老师们哄堂大笑。这种场景,相信很多语文教师的课堂上都曾出现过,是大家不想遇到的意外情况。一般来说,授课者要么充耳不闻,要么象征性地批评一下。我本来有点生气,但受邀者的身份让我不能这么做。而且转念一想,如果我能在这句话上驳倒他,那么不是也能加深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吗?这正是荀子劝学的本质所在。 我心平气和地问这位学生刚才这句名言是谁说的。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忘记了,反正书上好像说过的。”我先表扬他的课外阅读范围很广。然后对学生说“古人读书讲究言必有据,这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作为高中生应该继承下来。但这位同学也没有胡乱说一本书,而是坦言忘记了

11、,这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值得表?P。”随后,我告诉学生这句话是宋代理学家陆九渊的名言。我接着问这位同学这句话是否有道理。可能是青春期的叛逆激发了他的不服输意识,他说既然是陆九渊说的,那肯定有道理。我再问陆九渊如果不识字,如何能写书呢?既然他本人识字且学问渊博,为何要别人读书识字呢?这一次这位同学只好无言以对,同学们又报之以哄堂大笑。但我知道这一次他们不是在笑我。我简要地从陆九渊学说主张讲起,讲他青少年时期的勤奋苦读,顺势讲到荀子作为稷下学士面临的竞争压力,再谈到当前社会上流行的“读书无用论”,最后引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告诫子弟“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这一名言作结。学生听

12、得津津有味,若有所思。表面上看,我讲的内容与荀子劝学毫无关联,但任谁也不能否认我是在实实在在地“劝学”。我试图让他们直面荀子的困境,想到自己当下的困境,即思考我该怎么办。 三、劝学示范课给予的教学启示 教学反思是青年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其能够真正肩负起履行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育人目标。这也是当前高校师范生教育比较欠缺的地方。通过以上教学实例,至少可以获得如下启示,略作总结与大家交流 (一)教师回归课堂与课本的能力。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永远不要强迫学生的思维跟着自己备课时预设的教学进程走。这样讲,不是说要忽略备

13、课的重要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如同某些口号宣扬的那样“把课堂还给学生”,而是教学者结合教育部颁发的各版本课程标准与具体课文文本,自己心中有个“谱”。万变不离其宗,适时引导学生回归。当然这种回归不是死板地回归课文中的字、词、句,而是向主题的回归。比如同是“劝学”,荀子是这么说的。但唐代诗人颜真卿却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相信很多中学生都能背诵,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讲出来。教师如何引导呢?北宋真宗皇帝赵恒曾御笔亲作励学诗,其中“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一名言更是传布千年,如果有学生课堂上突然这样讲,那么教师该如何引导?很显然,相互比较之后,可知荀子强调的

14、是“恒心”,颜真卿说的是“勤奋”,宋真宗说的是“功用”。不论是“恒心”还是“勤奋”,抑或是“功用”,对于高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来说,都是一种期待与激励。 (二)传统文学经典教学应切合当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之一。任何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都会充分关注传统的文学经典,给它们以足够多的篇幅。那些历经千百年历史选择后的文学精粹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现在要求中学生学习这些传统文学经典,比如荀子劝学、诸葛亮出师表、韩愈师说、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苏轼赤壁赋等篇目,目的究竟是什么,有什么用。这是每一位教材编写者与课程讲授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学习古代文学经典,我们不仅为了识得那些字、词、句,也不仅为

15、了翻译、背诵、默写课文。我们需要从这些传统经典中寻找到能够解决当下困境的答案,激活故纸堆中的生活智慧,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比如始得西山宴游记告诉我们什么呢?柳宗元给我们留下了这么个文本。我们现在要通过文本再与西山进行对话。柳宗元才华横溢,沉沦落魄,满腹牢骚。西山景色秀美,偏处陋邦,沉默无言。柳宗元通过西山读懂了自己的出处进退,我们通过柳宗元读懂了西山,其实也就读懂了我们卑微的生命。这就是文学经典的魅力。它让我们与古代中国那些先贤们紧密相连。在这个日趋功利化的社会里,原本有许多书本来就与实用无关,只为情趣存在。也不要说有些书离现实太远,换个角度其实离你的生活很近。至于还有些书对你现在帮助不大,

16、但可能对你的终身都会有影响。 (三)语文教师应不断提升自我素养。这种“即境即真”的语文课堂对教师自身有着很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讲课时需要直接面对的是数十位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有时甚至是独特的、叛逆的思想火花。我们不仅要熟悉课本,还要洞悉各版本语文课程标准,最为关键的是拥有渊博的知识和急性发挥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知识储备应该体系化。事实上,优秀的语文教师从来都不局限于按照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备课的。有学者研究指出,高质量的备课包括七个要素目标、内容、学生、5方法、外在评价、教学理念、教师信念4。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以教材为纲,不断依靠读书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要及时将知识归类、整合、重组,形成体系。努力让自己向着知识与思想兼备的方向发展,以此适应多变的新时期语文课堂。这是“即境即真”式课堂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