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人文性弱化表征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4843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案”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人文性弱化表征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导学案”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人文性弱化表征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导学案”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人文性弱化表征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导学案”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人文性弱化表征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案”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人文性弱化表征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导学案”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人文性弱化表征研究 笔者以引进“导学案”的江门市Y高中为调查对象,发现“导学案”的引进,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语文阅读教学人文性弱化,其表征为四个方面,这些表征使得阅读阅读课堂也渐渐变得应试化,人文教育则渐渐弱化。 江门市Y高中近年来积极采取“导学案”教学模式,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在对该校高一的30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回收问卷300份。笔者将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发现了“导学案”模式下的语文阅读课堂,难以真正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较好结合。尤其是应试成分多的教学,课堂中的人文教育渐渐淡化。这种人文性弱化弊端的表征主要

2、为以下四个方面1 一、内容习题化,应试成分明显 调查问卷的最后一题设计为“你认为导学案有什么消极或积极影响?”有近58%的学生认为导学案题目过多,学起来比较耗时,作业负担重;15%的受访者认为有些习题还是有相当的难度,对于一些能力强的或许不是问题,但对于那些本来就落后的学生来说,太难的问题反而会减低他们的兴趣,这样一来,反而使学生为了完成作业,抄写严重;甚至有6%的学生认为导学案就是一本练习册,不如取消。而谈到“导学案”的积极作用,普遍是从导学案的知识性来谈的,能够“归纳知识点”、“提高答题技巧”这类词语,都与考试明显挂钩,也说明其编制应试成分比较明显。“导学案”以大量的习题来指导学生,就很有

3、可能把人训练成解题的高手。为了提高学习成绩,长久以往的做题训练,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会使学生对文本失去好奇和兴趣。2 二、编制模式化,学生思维受制 笔者在调查中参考了许多导学案,发现每种问题的编写模式也是比较相似的,文体不同,在教学设计上应该有所不同,教学目标也应该各有特点。但在笔者阅读的导学案中,导学案的六个基本构成部分基本都是一样的。而导学案的重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巩固提升”这三部分多数是以问题串联编写。不区分文体差异且模式化的导学案在学生眼中仅仅是一个练习,学生将每一课的导学案当做是一份习题册处理。每篇导学案按照固定模式对阅读课文进行固定处理,不区分授课类型的差异

4、、不顾及课文的达意指向,也不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班级差异进行区分对待。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不仅没有对文本深层的人文知识进行充分挖掘,还有可能限制学生思维的扩散,僵化学生思想,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抑制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3 三、合作探究忽视个体差异 “导学案”的课堂,小组的合作探究是整堂课的重点。每篇导学案设计的主体部分也是“合作探究”部分。学生根据导学案上设计的探究题,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解决。有一些导学案的探究题是设计得非常好的,能够给予学生全面地综合训练。但为何课堂依旧出现小组讨论不那么热烈,或是部分学生对小组讨论不感兴趣的情况?除了笔者在上文中提到的几点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合作探

5、究题的设计没有过多的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不管什么层次的学生都是同一个题目,同一种程度的讨论。有些题目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过于简单,有些题目对于学习能力稍差的则过于难。这样的训练,就达不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应设计深浅不同的探究题,并且所有学生不一定所有探究题都要讨论,应解决属于自己知识层面的难题。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这样的教学才是尊重学生,具有人文特色的教学。 四、课堂程式化,学生兴趣减弱 “导学案”模式下的语文阅读课堂,合作探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在完成作业练习时,只对导学案中的“合作探究”习题感兴趣,并且只会完成这一部分的练习,对“导学案”未涉及的内容则十

6、分被动。问其原因是课上小组合作讨论时,小组回答问题能给小组加分,得分越高,小组就可以得到奖励避免惩罚。笔者发现各小组在合作探究时都是交流十分热烈,但当教师提及其它问题时,积极性却明显降低。学生果真只对有奖励的题目感兴趣吗?带着疑问,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小组讨论环节,在谈到“导学案”阅读教学课堂中的合作探究部分时,只有29%的学生表示对小组合作探究有兴趣,42%的学生只对自身喜欢的话题有兴趣,另外有13%的学生则不感兴趣,15%的学生觉得小组合作探究只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而已。在谈到小组讨论交流的气氛时,只有28%的学生表示交流很热烈,并且只有32%的学生表示讨论结果完成是由小组讨论出来的。在提

7、及是否喜欢上语文导学案这个话题时,仅仅只有34%的学生表示喜欢,14%的学生表示不喜欢。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有很大部分的?W生对导学案中的合作探究部分并不是特别感兴趣。4 学生在课前会完成预习,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创设情境导入课文,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的重点环节是围绕导学案的合作探究部分展开的,学生集体讨论解决问题并展示成果。几乎每一堂课都是这样固定化的步骤。在执教期间,笔者发现,在课堂上,喜欢举手发言的学生往往是小组中固定的几人,他们大多都是外向开朗且学习能力较强的,而其他同学则并不热衷于展示自己,往往比较沉默。这样的课堂,只是表面上的热闹,学生将合作探究环节看做一种必经的流程,能力强的学生得了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但能力较一般的学生的收获则是越来越少。语文课堂应当是学生快乐自由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但学生如果长期在这种貌似积极主动的集体讨论学习中,学生更容易被默认的答案所左右,实际上就失去了自由快乐的意义。 以上就是我们对江门市某高中语文课堂引进“导学案”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人文性弱化的四个表征研究,我们认为“导学案”固然有其优点,但语文阅读中人文性教育在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只有认清其重要性,才能更好地运用“导学案”,才能更好认识和定位“导学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