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提高新闻教学注意力的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4957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时代”提高新闻教学注意力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微时代”提高新闻教学注意力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微时代”提高新闻教学注意力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时代”提高新闻教学注意力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时代”提高新闻教学注意力的思考.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微时代”提高新闻教学注意力的思考 传统大学课堂“讲授笔记”的传播方式已不适应当下新媒体时代传授双方平等交流的互动模式。过去,学生会以小声说话、传纸条、睡觉对抗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而今,陶醉于微博、微信为乐的沉默的反抗已经成为“微时代”抗拒落后的传媒教学方式的新风景。值得思考的是,传媒产业本身就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如果从事传媒产业人才培养的教师无法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某种程度上而言,那就是传媒教育的失败。 随着智能手机的流行和普及,随着微博、微信的受宠,人们进入了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微时代”。人人都可建立“自媒体”,人人都是即时传播者又是受众,海量的碎片化、零散化信息侵蚀了人们的睡眠

2、,眼睛发涩,哈欠连连成为生活常态,似乎除了网络谣言没有什么信息更令人亢奋。这是一个注意力消减的时代,课堂教学有多难,教师甘苦自知。 信步教学楼,不难看到这样的场景几多学生在凝神聆听,几多学生在玩手机,几多学生疲劳不堪地趴在课桌上最投入的人永远是那在黑板前用扩音器“布道”的教师,声嘶力竭,恪尽职守。教师不抛弃,不放弃的职业精神固然可敬,但对课堂中学生的表现视而不见,随遇而安总归不是出路,想方设法对症下药,更弦易辙,营造课堂教学的注意力方为上策。那么,就新闻传播教学而言,“微时代”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依据课本而不依赖课本 教材是教学规范化的重要依据,是教学中质量评估的决定性要素之一,“教科

3、书是根据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一门课程内容的教学材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1”如何运用好教科书考验着一个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影响一本教科书的利用价值。教师作为课堂组织传播活动的灵魂,面对面地向学生传播知识,进行能力训练,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活的因素。 最简单、最容易地使用教材的方法是照本宣科。曾经在某名牌大学体验过一位名教授的新闻学理论课程,他不熟悉多媒体的课件制作,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去琢磨PPT的制作技术,仅仅让研究生把自己写的教科书原封不动地用扫描仪扫到电脑中,上课时就照着“课件”有板有眼地念,无法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于是乎课堂里

4、一片沉寂,不出15分钟就令人昏昏欲睡。与这种极端的照本宣科授课模式相似的是,一些教师授课时除了个别案例是新鲜的,其他内容不超出一本课本的知识范围半步。这些死磕一本教材的课堂教学,面对当下信息资源喷薄的“微时代”,这种“复读机”似的课堂教学必然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对教师和教学失望,甚至对专业前途感到茫然无望,玩手机微博、微信、视频、翘课也就难以避免。 复旦大学教授刘海贵在美国高校看到的情况是“教材无固定化,图书馆资料丰富。美国各新闻传播院系所用教材,基本上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使用教材或教学大纲基本是本院系教师编撰,无统一或指定教材,且教材或教学大纲更新速度快、幅度大,几乎每年都力求

5、新版本,内容更新比例也大。但是,各大学和学院图书馆的资料则惊人的丰富,美国及世界新闻传播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学生在图书馆里均可找到或查到。2” “在美国等新闻传播教育发达国家的课堂上,你很少能够看到教师拿着一本教材照本宣科,学生正襟危坐地听讲。他们惯常的做法是,教师指定一本或者几本书作为教材或者参考书,在课堂上教师是根据自己从事新闻工作的体会进行讲授,大多数情况下是讲授自己的论文。3” 在当下,我们还不具备美国这样自由灵活的课本使用体制,发挥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将与之关联的最新的知识与教材融会贯通,对与其他教材有重复的内容少讲或略过,对已经陈旧的内容更新补

6、充,对有争议的观点旁征博引,对于课本中有的章节,可以请专家学者或者一线的媒体人走进课堂,用新鲜的、贴近实际的讲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有的内容,完全可以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到现场去观摩体悟,让学生不用死记硬背便豁然开朗。有的内容可以指定学生自己阅读,有的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发散思维,以专题论文的形式扩充能力总之,教师根据专业的社会发展趋势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用活课本,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效益。对于实践类课本而言,尤其需要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注重上手练习。 与之相适应,平时的作业和形成性考核评估,都不能只满足于从课本中找现成答案。学生期末按照教师划定的范围临时抱佛脚,突击

7、背诵就能考核过关,听不听都一样,看不看课本都没关系,这种“一本书主义”不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常识,其结果必然导致人才培养缺乏竞争力,无法打造出传媒教育的品牌和特色。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得体 计算机多媒体利用声、光、电的结合丰富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应用,但再先进的教具也仅仅是一种手段,如何有效利用、实现教学目标才是最终目的。当下利用多媒体教学应避免的误区是其一,播放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其二,PPT崇拜。 有教师想方设法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笔者曾在一所独立学院看到一位教师自己花钱购买了电视节目录制设备,几乎每一节课都播放视频给学生看,其任教的课程是

8、新闻作品评析。该课程主要是以分析报纸作品为主,涵盖广播、电视作品。而教师以电视视频为主显然偏离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教师在讲授新闻理论课程时,两节课的安排是讲一节课,播放一节课的视频。如果电视剧与课堂内容关联度高,也给学生明确的观看目的还好一点,而整堂课下来就是一部名称、背景与“新闻”沾边的电视剧而已,教师和学生一道坐在座位上看,真正感兴趣的学生不多,看闲书的、看英语考级复习资料的、手机微博微信的、趴在桌上打瞌睡的照旧。播放视频应根据课程的性质考量,比如广播电视新闻广告作品赏析等可以多筛选视频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材料,名副其实。 现在移动上网十分便捷,随时随地可用手机观看视频,影视资源并不稀缺。教

9、师用视频作为教学注意力的想法未必能够吸引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因为选择的资料与课程没有紧密的关联度,也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种简单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无助于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如果教师觉得某部电影或电视剧有价值,可推荐学生课余时间看。仅仅播放视频作为课堂教学的替代显然无法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 另外一种使用多媒体的不当表现是PPT崇拜症。使用PPT上课久而久之会使人过度依赖它,毕竟它能够呈现丰富的教学资料,使教师上课时不怕遗忘或者记忆模糊影响授课质量。其副作用是,使教师产生精神依赖,但凡授课,都得照着制作好的PPT来组织教学。一旦无法使用多媒体,教师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课堂教学。

10、某教师有一次进课堂后,突然找不到U盘了,无法使用制作好的PPT,顿时惶恐茫然,情急之下想到当天的课程是讲授“新闻采访”的提问方式,灵机一动,索性采取了拟定一个主题,让一名不熟悉的学生自愿上台接受现场采访的方式,模拟了一次全流程的采访过程。第二节课让学生提问并回答采访中的一些常见技巧。结果,这次课堂教学比原来制定好的教学方法更贴近实际,比原计划PPT中的教学议程更生动鲜活,效果更好。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是,在课堂教学中,有教师只使用PPT授课,忽略了传统的板书。PPT固然有益于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音频与视频,图片与文字共融,信息量大,高效便捷,但它也有缺憾文字逐页滚动,且均为事先设计好的,不利

11、于瞬间呈现教师即兴发挥或者需要强调的重点,这一点不及传统板书灵活、自如。如果教师临场发挥,提到某一重大事件,对其中重要的的人名、时间、地点等要素需要板书更明白、更长久地呈现出来才能便于学生记忆或理解,这时,传统的板书就能起到作用。这就是至今每个教室仍旧有黑板、有粉笔的缘故。这其实在提醒我们板书与PPT都是教学的辅助工具,相得益彰,有益于课堂教学。 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科学、得体、合理、平衡地使用好多媒体,用多媒体做好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不为其所束缚,这才是科学的方法。 三、复合教学法应科学规范 高等学校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一般是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自学

12、指导法、练习法这八种。此外,还有综合性的教学法如习明纳尔法、案例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讲授法,它具有效率高、容易操作的特点,可在较短的时间里,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知识内容。讲授法的不足是,难使听众以长久地保持注意力。在传媒课堂上,理论课程因为概念多、知识量大、抽象理性、颇费思量而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心理认知上,学生误认为理论“没用”而导致学习动力消极。如果教师每堂课都采用讲授法,自己唇干舌燥,学生昏昏沉沉,玩手机、睡觉、翘课就会成为“一道风景线”。即便是学生自以为“有用”而重视的实践类课程也会效果不佳。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13、维和创新能力。 在美国,传媒院校课堂教学更注重精讲多练和师生的互动性。“倘若是每周三课时的课程,教师一般每次先只讲二十分钟左右,然后师生一起讨论一小时,接着便是学生提问或课堂训练,或模拟新闻发布会,或改写一则新闻稿和导语,或扮演节目主持人,或拟制一份广告或公关文案等等。下周乃至下几周上课的内容,要求学生参阅哪几本书或文献,教师事先均有布置,能使学生早作准备。再则,课堂与媒体、相关公司的关系十分密切,甚至如同一家,许多教师本身就来自媒体和相关公司,而学生也自然成为媒体、相关公司的常客,学生参与一线实践的机会至少在学制的三分之一以上。2” 总结美国高校传媒教学的特点,总而言之就是综合运用复合教学法

1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讲授法较多,复合式教学法较少。在教学实践中,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上存在以下几点缺憾现象 1.问答法简单无效。“问答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能使学生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和较大的兴趣。1”按照教育学的规律,问答法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要恰当而富有启发性、刺激性,要提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容易混淆、忽略的地方,问题的难度应略高与学生已有水平。1”此外,“问题要表达清楚、准确,简明扼要”1。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以讲授法为主,插入了问答法,但往往流于形式,比如教师在PPT上呈现一篇范文,

15、或者关于职业道德法规,抽学生轮流起立逐段或逐条朗读,然后问全班这个大家都理解了吧?还有一种表现是,教师的提问缺乏设计策划,要么是闭合式的问题如你认为这个法规对不对?学生只能给予肯定回答,等于没问;要么是开放性的问题如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这个问题针对没有新闻从业经历的学生而言,过于宽泛、空洞,无法回答。 2.互动教学缺乏科学指导或失控。有教师设计了学生课堂说3分钟当天新闻的教学环节,但却刻板地规定只能说“人民网”上的政治新闻。本来这个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局限于一种新闻不免失之于狭隘,新闻是研究所有新闻传播现象,总结其传播规律的科学

16、,仅仅选择其中一个种类排斥其余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兴趣。还有教师让学生成立小组,将感兴趣的新闻制作成PPT,派一名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并做解读,然后班级讨论并提问讲台上的同学,不限制时间,不做点评。往往半节课过去了,案例解读哪些是正确的,哪些观点有误或者不够完善,哪些讨论提问跑题了或者有谬误等等,教师只听不说,学生云里雾里,不明就里。在教学中,教师不应放弃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管理控制的责任,将自己的角色与学生混淆而迷失了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上诉案例中,由于教师指导缺位,不做及时反馈,致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随意,缺乏参照标准,集体无目的无意识现象泛滥,正确的解答(或动作)没有得到强化,而错误的

17、解答(或动作)也没有及时得到纠正。比如有学生将诞生于1883年的美国廉价报纸纽约太阳报和创办于1964年的英国太阳报还有2018年创刊的香港太阳报混为一谈,如果教师不及时指正,就会强化全班学生的错误知识认知,误人子弟。 此外,还有一种表现形式是,互动活动频仍偏离课程教学目标。有教师在教授新闻理论课时,针对新闻真实性的章节组织全班学生自愿组合成辩论队,通过对抗辩论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新闻相关理论的认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这本来是很有意义的课堂教学,但持续了两周尚未熄灭战火,课堂变成了辩论赛场,延误冷淡了课程中的其他内容,顾此失彼,违背了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实验实习缺

18、乏明确目标。新闻传播专业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是学生就业的技能。某独立学院一广告学教师在教授广告策划课程时,设计了带学生去校园边的风景区策划拍摄广告的实习课,上山之前,教师仅仅提出了宏观的构想和粗略的要求,并没有制定具体、细致、明确的针对性规范。结果,学生并不清楚究竟该怎样做,多数学生索性从离开教室就开始拍摄视频,最后全班交上来的视频作业几乎都一样,全是对本次活动的纪实性拍摄,如同普通游客的一次旅行记录,散漫而率性,既不符合纪录片的要求,也不符合新闻报道的要求,更与广告策划的教学目标要求相距甚远,如此课外实践只能是虚掷时光,变相游玩。回到课堂后面对这样的视频流水账作品教师如何点评

19、? 实验实习课如果目标不明确不具体不清晰,其授课结果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值得借鉴的是,闻名遐迩的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对每一门课新课程都有明确的规范。例如其核心课程“JOURN4802融合新闻报道”中,对每周实践作业提出了清晰的目标“所涵盖的内容涉及三个报道思路、网页基础设计、三张照片、一小时的音频迷你报道、两个半小时的广播报道、将视频上传广播储存器或将flash动画添加至网页、将一到两个小时的电视报道添加至网页、最终方案所确定的报道思路等多部分。4” 总之,“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等特点。高等学校教学应遵循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博与专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等原则。1”传媒产业本身就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如果从事传媒产业人才培养的教师无法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某种程度上而言,那就是传媒教育的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