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5081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摘 要:教育教学的主战场是课堂教学。新的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提高教学效率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创设主体参与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精神,达成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一、预习求疑,为主体参与奠定基础 预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将要讲到的知识预先感知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般地浏览教材,而是阅读钻研思考的相互结合。而阅读则应该有一定的目的,也就是说阅读应有提纲,阅读提纲应根据教材的重难点提出阅读的思考难点,并设疑启发思考,阅读提纲力求从实际出发,集科学性、趣味性、启发性于一体,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预习新

2、知识,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思考、讨论,从而避免盲目性,提高教学效果。 现以“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例,阅读提纲如下:(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我们已经学过,制取氧气通常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的方式得到,那么,实验室制取氨气需要哪些药品呢?其反应原理是怎样的?(2)什么叫复分解反应?实验室制取氨气属于何种反应类型?(3)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物的状态如何?反应条件如何?应选择怎样的装置?(4)氨气的状态如何?密度、溶解性怎样?如何收集?(5)检验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内,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那么,怎样检验氨气呢? 通过预习求疑,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也使学

3、生体会本课某些问题自己接受起来的难易程度,从而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正确调整自己的参与情况。 二、设疑导新,为主体参与开启大门 这一环节是从旧知识向新知识跨越的必经之路,在逻辑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一个新的飞跃,首先要设法引起主体的注意,使他们的思维能集中到课堂活动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主体的求知欲望,具体到化学课教学中,我们就要结合一些学生熟悉但又不能独自解答的知识来引出新课题。例如,在讲金属的防护时,新买的菜刀表面上为什么有一层油?什么是白铁?它有什么好处?等等,总之,要做到牵住学生的思想之网,一石激起千层浪。 三、循因释疑,使主体在参与中自享其乐 上一

4、个过程,学生带着许多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这一过程就要设法引导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实现从感知到认知的飞跃,在化学课上我们把主体在实践中直接感知到的一些现象,归纳到化学规律上来认识,所以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而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各抒己见,然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那些散乱的答案加以罗列、修正,使他们充分认识化学的规律。 四、讨论释疑,为主体参与开辟天地 讨论首先启发学生争议,争议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然反馈,解开学习中的疑难,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在争议中,教师主要是组织好学生并千方百计打开学生的思路。 讨论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

5、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激疑”。通过讨论培养主体运用化学用语的能力,消除学生的畏惧感,使那些仍有困惑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顺着问题的线索去寻求解决的思路。 五、练习解疑,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中提高能力 演示答疑,就是将学生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给出课堂练习,采用让学生口答、板演、实验、小测验等方法共同做题,然后根据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评判,从而彻底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点、难点,使学生形成思维的热点,发展动态思维,达到会解一道题,弄懂一类题的目的。还可以组织小组抢答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相互竞争中获取知识,同时教师要注意讲评,逐步培养出寻求变异、不依常规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六、综合回味,使学生在参与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课堂教学的小结过程是知识归纳性的练习,也是对新知识形成性的探索。学生在练习解疑后,通过看书,接受指导,明确应理解什么,知道什么,了解什么。在实验里对所学的知识留个综合印象,在回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因循板书边复述,边引导学生思考。综合归纳的过程也是在头脑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总之,化学课堂教学,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应该把学生放在主要位置上,不仅要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还应当作研究对象、服务对象,应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相信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