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慢教育”:基于体育学科教学的视角.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5142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现“慢教育”:基于体育学科教学的视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发现“慢教育”:基于体育学科教学的视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发现“慢教育”:基于体育学科教学的视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现“慢教育”:基于体育学科教学的视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现“慢教育”:基于体育学科教学的视角.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发现“慢教育”:基于体育学科教学的视角 摘 要:“慢教育”是针对功利化、快餐式的当前教育的反思,并从中发现“慢体育”,倡导真正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与发展的体育教育。而体育学科的目标和评价作为体育课堂的显性要素,能更好地诠释“慢体育”,并指导教育实践。 我们的教育过程犹如教孩子学步,不能急躁功利,也不能越俎代庖,除了需要适当的引导、帮护外,更需要的是慢下来耐心等待、放手体验,给他们自悟的机会。我想这就是“慢教育”。 “慢体育”亦是如此,虽说体育予以学科本身的普遍认识是速度,或者说是“高、快、强”,但是与之“慢教育”并无冲突,前者是从结果的角度,而后者是从过程的方向,我们可以这样简述,为了“更快

2、”而“放慢”。下面就体育学科的目标和评价两个视角来发现“慢教育”。 一、慢目标:是要“学会”还是要“会学” 体育学科作为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技能的习得为衡量的课程,会与不会、会多会少,都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可以量化折合成绩分数。但是作为技能学科,定性技评也是必不可少的。终身体育行为的形成,更应该注重“学”的过程和“学”的发展性,需要在教师的程序化设计中,留点空间、放慢脚步,使学生在“输入”、“产出”的固有模式中,得以“处理”、“消化”的机会。从而把“老师的”成为“自己的”,把“学会”为“会学”。 课例分析在一次跳跃专题的公开课活动中,有两位老师一次执教同年级不同班级的蹲踞式跳远课,因为是主题、对

3、象都一致,所以在观课过程中会更关注两位老师对于同一问题的细节把握。其中有一情景,两位教师都将分解动作教授后,准备进行完整练习,其中以为老师是将起跳线预先划好,落点范围内也摆有垫子,学生则规规矩矩按线起跑散步落垫进行反复练习。当然,有了教师先前的示范讲解,大部分学生的练习是常态的,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凑步子”、“垫上起跳、垫外落地”等情况,似乎这也是正常性错误。可是,另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他在安排完成练习之前,先让学生试跳,根据有力腿确定起跳腿,并用胶带粘在脚背上,作为标志,明确每个人的自身情况。然后集合,明确起跳范围(垫子近端以外),这样能确保落点在垫子上,并采用合作形式,让同伴踩住垫

4、子远端,防止垫子滑动。接着根据起跳范围,进行反方向丈量步点,并分发胶带做好标记,最后才进行真正的完整练习。这样一系列的内容设置,不但重要而且必要,既考虑个体差异,又保证运动安全,使得学生清晰认识练习这样一个跳远内容的准备、步骤等,使得同学之间的相互纠错、帮助真正“有力可使”,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练习,我想这就是终身体育的典型示范,这就是有效教学的具体体现,这就是学习的升华,这就是“会学”的诠释。 二、慢评价:是要“正确”还是要“迎合” 谈到评价,就想到“鼓励”一词,这已然成为现状。借着孩子的内心是脆弱的名义,滋生家长们满地的怜悯和宠爱,索要社会各界的保护。在学习层面,就是让教育迎合孩子。由于现在

5、经济条件的普遍改善、社会负面新闻的干扰等,学生所接收的信息是鱼龙混杂,家庭教育又呈现老龄化,攀比心理剧增、心理素质下降、耐挫能力减弱等问题日显严峻。然而,一味的鼓励和保护是治标不治本的。鼓励固然重要,可以激发干劲、强大自信。但是它只能作为评价的调料,适量即可,适时为之,而如今的教育,将鼓励作为评价的主食,遍地都是,逢评必鼓。我认为,这不但不是保护孩子,反而是祸害。任何时候,首先应该明确对与错,理智并理性的理顺孩子的认识层面,这才是正能量。 课例分析偶然的机会,有幸观摩一节名师展示课,执教投掷纸球。本想,名师上课为了展示,肯定是新颖而精致的创意课,然而恰恰相反,这是一节纯正又真实的常规课,没有任

6、何花里胡哨的渲染,没有刻意的情境导入,没有夸张的讨好性言辞,呈现的是平时一线课堂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但是不同的是名师对于常态性状况的非常态处理,这才是展示,值得思考和学习。投掷内容对于老师来说,肯定是技术为先为本,而矛盾是学生的观察指向往往分散在远近的结果上,这样的矛盾是因为总会客观的存在这样的个体,技术好却力量弱,结果投得并不远,而另一个体力量大却技术差,结果反而是投得较远,这样的显示结果与教学目标是背道而驰的,然而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又是不能理解的,这样就容易产生误导和误解。展示常规课的名师可以预设自己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力量型的体育委员正是轻视技术,却被全班崇拜的自负男孩,因为投得远嘛。名

7、师在巡视中发现了这一现象,镇定的吹哨结合,并有意请体育委员出来示范,只是要求该生转向进行对墙投掷,这样远近的结果性被墙“隐藏”,显现的是技术动作,也就是该生的弱点,没有欢呼声就没有他的锐气外露,这些正是名师的目的:转移学生们观察的注意点、关注动作技术的学习、婉转呈现体育委员的不足、抑制该生过度的张扬个性。所谓点到为止、顺水推舟就是这么巧妙,名师没有刺激性的语言,而是直视问题本身,以此作为典型进行纠错,该生很上心,稍加点拨便领悟动作,最后名师又有意让该生转身面向场地投掷,动作的顺序、角度等明显规范,加上他自身力量素质的基础,结果应该说很完美,名师与同学一同给予掌声。按理说,这时的评价之词很好说,

8、但是名师把机会唯独给了体育委员自己,让他自我评价。“我学会了动作,使我投的更远了。”其中“更远”一词让该生和观察者们体验与体悟了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真是智慧的一课。从头到尾,名师没有华丽的语言评价,没有复杂的流程设计,而是在直视对与错的原则上毫不留情却又精心巧妙的从点涉面揭露问题,从意识层面渗透技术、纠正动作,还悄悄呵护着孩子的心灵。这才是真正的展示课,真正的名师,植入一线课堂、深入教学细节,受益匪浅。 “慢教育”的探索者张文质认为,“慢教育”就是提倡日常生活式的教育,提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我本人特别认同这个说法,“润物细无声”用在这里很是恰当,悄悄地把教育的理念、教师的素养、教学的精髓等似乎都涵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