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的点滴体会.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5265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教学的点滴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诗文教学的点滴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诗文教学的点滴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文教学的点滴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教学的点滴体会.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古诗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古诗文是中国的文化精华,也是古人生活和情感的积淀,学好古诗文能为中学生打开一扇认识古典文学的窗子。古诗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许多教师觉得古诗文教起来比较难,而学生也认为古诗文很难理解,学起来比较吃力。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对古诗文教学的一些浅显体会。 一、反复诵读,培养语感,把握主旨 在教学古诗文时,要让学生反复的诵读。因为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培养了语感,也能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当然,反复诵读并不是机械的重复,背诵名篇也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通读全文的情况下把握内容梗概。这样,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才会理解文章的主题与内

2、涵。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我先是向学生介绍了陶渊明的生平及个性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边读边理解重点词语,把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学生在这个基础上诵读,读出了感情,更读出了内涵;等到学生读熟读之后,几乎不用教师做太多的提示引导,他们就能比较准确地说出文章的主旨,对文中的重点也能心领神会。可以说,反复诵读是理解古诗文,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 那么,怎样才能读懂读好古诗文呢?首先,创设想象情境,品读诗文的意境。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文章的意境想象出来,让诗文的意境立体化,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这样的情境下朗读,学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教学小石潭记一文时,我就让学生想象小石潭

3、的美景:清澈见底的潭水、往来嬉戏的游鱼、青翠摇曳的竹树、悠长蜿蜒的小溪这样想象,让学生对整篇课文的意境就有了深入的了解,从而对文章主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其次,选择语感的“节点”,品读佳句。语感的“节点”就是指文章中的主旨句或关键句,这往往是文章的精华所在,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也在这里体现。因此在诵读古诗文时,应选准语感节点,反复诵读品味。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一文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政治抱负。第三,揣摩作者心理感受,诵读领悟主题。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揣摩作者在写文章时的心理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进而品味文章的主题。例如学习出师表一文时,学生如果揣摩到诸葛亮在出师前对蜀汉内政及军事方面的忧虑,有感情的反复诵读,就会更深刻地体会到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与“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志向。 二、运用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古诗文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是因离我们年代久远,要想真正读懂读透它却绝非易事。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种学习情境,拉近学生与古诗文的距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而多媒体课件就会很好地发挥这样的作用。首先,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多媒体课件能够提供动态的音像,图文并举、声像并茂,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学习古诗文时,运用课件可

5、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创设学习古诗文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如学习观沧海时,一开始,我就用课件大海引入,让学生看到大海的波澜壮阔,听到海浪惊天动地的咆哮这样很快就将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地吸引过来,让学生迅速对课文产生兴趣。其次,课件范读,激发竞争,训练诵读。利用多媒体课件范读,感染力强,学生也爱听,也乐于模仿。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再学着课件反复读,读得优秀的学生可以为大家示范。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诵读,又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第三,再现语言情境。例如教学木兰诗时,我播放了经典动画片花木兰中的几个片段,将木兰从军的过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情节

6、的整体把握。 三、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指导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讲。并且根据课文注释口译或笔译全文,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同时,对于课文的理解,要允许学生之间有争议,有不同的看法。教师要提倡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不能先入为主,更不能强行压制。另外,每篇课文学完之后,可以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包括:由文章内容产生的感想,由语言技巧产生的感想,由作者产生的感想,由历史背景产生的感想,对现实意义的感想等等。如学习伤仲永时,学生在谈方仲永成为“常人”的原因时,有的学生说是因为他的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这时我就追问一句“方仲永变为常人,泯然众人矣仅仅是他父亲造成的吗?”仅此一问,就能点醒学生,让他们明确要深入地阅读和分析课文,理解文章中心和作者意图。在学生各抒己见时,教师可提醒学生“你的这些分析从何而来,请讲一讲根据”,以确保学生的探究方向,从而完成教学目的。 总之,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善于在实践中摸索,就一定会找到更多更好的古诗文教学方法。 (责任编辑 武之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