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改革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5550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改革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改革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改革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改革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改革研究.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全面分析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特别以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视角,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三方面展开全方位、多视角的微观阐释,不断拓展高校思政课,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实现的新途径。 新时期国际和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大学生在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心理状态和价值取向上的深刻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本文尝试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视角,探讨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讲基础,重应用 教

2、学内容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信息纽带,也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的信息实体。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精当直接关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目前,高校思政课使用的都是全国统编的教材。统编教材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这也是新课程教材的优势所在。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把上述四门课程内在的逻辑关系梳理清楚,并在此基础上整合、提炼教学内容。 自“2018”高校思政课新课程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政课主要包括四门核心课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

3、“基础”课)。 “原理”课的切入角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弄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和精神实质。“概论”课的切入角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纲要”课的切入角度是历史史料和历史知识,旨在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历史教育,帮助大学生理解我国选择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及其必然性。“基础”课的切入角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旨在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才

4、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可见,这四门课程之间蕴含着一种紧密的内在逻辑演绎关系,形成了空间上的并存与序列,即理论原理理论发展理论历史理论运用。 “原理”课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精略得当,其教学重点可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可以略讲。在“原理”课教学中,还要紧密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使十八大报告精神、科学发展观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目标而刻苦学习和努力奋斗。 “原理”课不能侧重于单纯理论和基础知识

5、的记忆和掌握,在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教师要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及时了解、研究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努力使教学内容贴近当今国际和国内的新形势和新变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新变化,使教学内容更有时代性、现实性、针对性,逐步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素养。 二、教学方法教有类,无定法,贵得法 在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更多地借助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近年来,许多教师各显神通,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改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校思政课教学呆板、枯燥、乏味、

6、说教的老面孔。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要努力构建多元、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变静态沟通为动态互动,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出一个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和谐教学氛围。 (一)版块专题式 这是一种由教师组成教学组,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授课,实行课程的专题教学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打破原有的教材章节安排,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抽取出来,结合知识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的新情况,加以分析、总结和整理,对知识的精华部分进行深刻的理论分析,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讲解。教师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有研究、最有心得的专题来讲授,使相关教学内容得到最精彩的展示。这样做,有利于保证教学

7、内容的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发挥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效果。 当然,实行专题教学并不是教师的形而上学式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而应该是教学组教师的整体协作,必须紧扣教学大纲,注意各专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使教学活动有内容上的衔接性,使学生明确课程的整体知识体系,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原理”课中三大块内容逻辑结构关联性很强,要突出知识体系的建构,着重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要从辩证的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史

8、观角度建构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突出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以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结论。科学社会主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的一般方法,在具体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所得出的科学的理论结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归宿。“原理”课教学组教师的版块专题教学也应据此知识体系进行分工细化,并注意协调知识体系的逻辑性、整体性和科学性。 (二)典型案例式 这是一种运用典型事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的教学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案例为切入点,进行充分分析后上升到理论高度,是从具体到一般的过程,是归纳的过程;另一种是先提出理论,然

9、后根据理论引用相关的案例来论证,是从一般到具体的过程,是演绎的过程。这也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教学案例不能很好地与相关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情况,而且部分教师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握案例与相关教学内容讲授的深度。 在案例的选择上,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即所选案例必须是典型的,能够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另外,案例分析式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因为从案例的精选和设计、学生的讨论和分析到最后的点评和总结,教师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原理”课与思政课其他三门课程相比较,其理论性更强,所以对教师使用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其要求就更高一些。教师所选的教学案例除了要具有

10、典型性,高度契合相关教学内容外,还应使教学案例体现时代感、具有生活化,尽可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学生既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弄清楚、弄明白,又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去分析和解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树立起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路自信,把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与实现整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梦想“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并为此努力学习,不懈奋斗。这样,才能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进而向学生信仰体系的转变,才能实现思政课的整体教学目标。 (三)讨论互动式 这是一种在特定的课堂教学环境中

11、,经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 运用讨论互动式教学法是适应高校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统一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需要,是实现教学过程和谐统一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 讨论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可以达到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

12、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还有利于推动教学过程的民主化。 为了开展好“原理”课讨论互动式课堂教学,教师必须精心备课。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为“复习导入新授小结作业”,这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过程。新的教学过程应是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讨论互动式教学过程一般为课堂分组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或是学生讨论学生提问教师回答。作为教师,在课前要悉心准备,不仅对所讲内容应融会贯通,并且要准备应对可能会出现的多种问题。教师还应善于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

13、学”,激发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状态。教师必须明确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此外,讨论互动式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口头的交流,要达到预期效果,还需借助必要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设备进入课堂教学,它使传统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令人耳目一新。多媒体设备的声、光、电一体化优势,不仅减少了教师课堂书写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由于课堂环境的变化,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也使课堂讨论便于进行下去。 以上各种教学方法并不是相互排斥、非此即彼的关

14、系,而是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关系。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灵活应用,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多渠道,多领域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仍然采用“填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学生听记背,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思政课背上了空洞的政治说教的名声。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的社会实践,才是人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从理论原理到理论发展,再到理论历史,最后到理论运用。归根结底,是为了应用。高校思政课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

15、使大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自己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印证理论、诠释理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但令人遗憾的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恰恰是在这个关键点上没有做好。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强化实践教学,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原理”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简言之,要学以致用。为此,必须继续探索和完善实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体验、领悟、感受,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如参加志愿公益劳动,参观考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美术馆等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邀请校内外著名教授、专家和学者为学生作学术报告;观看优秀影视资料等等。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走出课堂后自觉运用理论知识去关注周围的人与社会,为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样做,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了思政课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状况,提高了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升华提供了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