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在中学生感恩教育中的实践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6014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团体辅导在中学生感恩教育中的实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团体辅导在中学生感恩教育中的实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团体辅导在中学生感恩教育中的实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团体辅导在中学生感恩教育中的实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团体辅导在中学生感恩教育中的实践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团体辅导在中学生感恩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摘 要 基于感恩三维结构理论模型对贵阳市某中学八年级两个班开展团体辅导。一个班为感恩团体辅导组,另一个班为常规教育组,对感恩团体辅导组实施提高感恩倾向为目标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处于常态教育。使用感恩问卷作为评估工具。干预后,感恩团体辅导组感恩倾向得分显著高于常规教育组,且感恩团体辅导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感恩团体辅导组感恩倾向得分的差值也显著高于常规教育组。研究证明:基于感恩三维结构理论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中学生的感恩倾向具有积极作用。 团体辅导 感恩教育 中学生 感恩是指个体用感激认知、情感和行为了解或回应因他人或物的恩惠或帮助而使自己获得积

2、极经验或结果的心理倾向1。积极心理学思潮兴起后的大量研究发现,感恩能够降低压力和抑郁水平2,改善睡眠,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3,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满意度4,增进身体健康,提升幸福感5,感恩不仅是一种良好品德,而且也是一种心理资源,对学业成就具有正向预测作用6。 何安明等人立足于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以感恩的认知情绪理论7和情感体验理论8为基础,吸纳感恩的拓宽建构理论9与道德情感理论3的合理内容,借鉴智力三维结构理论和情绪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的框架结构,构建了本土化感恩理论模型感恩三维结构理论。该理论模型由“对象”他人、社会、自然,“内容”状态感恩(即时性情绪)、特质感恩(持久性情感)和“操作”感知和

3、体验、表达和回报,三个维度构成10。状态感恩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即时性地感知和体验、表达和回报他人、社会或自然恩惠的情绪状态;特质感恩是个体持久性地感知和体验、表达和回报他人、社会或自然恩惠的情感特质。 在有关感恩的干预研究中,主要围绕感恩日记、报告、善行、拜访等方式进行。研究表明,创设感恩情景,进行感恩训练可以提高感恩水平41112。团体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通过团体活动交流与互动,彼此启发、相互鼓励,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积极情绪及乐观、开朗性格的培养。同时,团体辅导因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容易使参与的学生产生厌倦,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干预效果更佳13,值

4、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推广14。 青少年时期是感恩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感恩干预能促进青少年的积极发展15。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实践研究,为提高学生感恩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及幸福感提升探索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在贵阳市某中学八年级选取两个平行班。一个班为感恩团体辅导组(n=54),其中男生24人,女生30人,平均年龄14.20.4岁。另一个班为常规教育组(n=54),其中男生26人,女生28人,平均年龄14.20.2岁。 2.研究工具 采用感恩问卷(The Gratitude Questionnaire-6

5、,GQ-6)。该问卷包括6个项目,要求被试根据最近的实际感受进行评价,该量表用七点计分,其中项目3和6为反向计分题,计算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表示感恩倾向越强;GQ-6的Cronbachs 系数为0.81,采用奇偶分组法的分半信度为0.82,重测信度为0.70,信度指标均达到了测量学可接受的水平,GQ-6具有较好的信度16。该问卷题量少,不容易使参与测试的中学生产生疲劳效应,从而能收集到更加真实有效的数据。 自编团体活动满意度评价表。主要调查成员对团体活动的满意程度,团体活动带来的收获。采用“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完全同意”5个等级评价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感受。

6、 3.研究方法 本次团体辅导是发展性的团体心理辅导,目的是培养良好的感恩意识、促进感恩行为。此次团体辅导结合感恩三维结构理论,围绕感恩认知、感恩情感体验及感恩行动设计团体辅导方案(表1),共开展6次活动,每周1次,每次2小时。团体辅导教师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团体辅导过程主要采用讲授、游戏、讨论等形式。每次活动结束后让成员写下自己参加活动的感想及建议,合理调整团体辅导活动。常规教育组不进行任何团体心理辅导,也不告知其为常规教育组成员。 整个团体辅导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导入阶段。加强成员之间的认识和沟通,使彼此不熟悉的成员相互了解,营造愉悦的氛围,建立安全、信任的团体环境。 第二阶段

7、:展开阶段。创设感恩情境,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感受到的恩惠,产生感恩情绪,逐渐形成感恩意识。并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进行感恩,将感恩落实到日常行为。 第三阶段:结束阶段。分享活动感受,回顾成长过程,结束团体辅导。1 表1 中学生感恩团体辅导方案 4.效果评估 干预前后,两组分别填写感恩问卷(GQ-6)。感恩团体辅导组在活动结束后填写团体活动满意度评价表,进一步评价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效果。 5.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 二、结果 1.干预前后两组的感恩倾向评分比较 表2 干预前后感恩倾向评分的组内和组间比较(xs) 团体辅导前,感恩团体辅导组和常规教育组感恩倾向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团体辅导结束后,感恩团体辅导组感恩倾向得分显著高于常规教育组。感恩团体辅导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常规教育组前后测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干预前后两组的感恩倾向量表差值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