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途径提升大学生的爱心素养,践行核心价值观.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6294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大途径提升大学生的爱心素养,践行核心价值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大途径提升大学生的爱心素养,践行核心价值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大途径提升大学生的爱心素养,践行核心价值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大途径提升大学生的爱心素养,践行核心价值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大途径提升大学生的爱心素养,践行核心价值观.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大途径提升大学生的爱心素养,践行核心价值观 爱心素养中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通过家庭、学校和未来的工作岗位提升大学生爱心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心素养作为高校人文素养之核心教育理念之一,以“爱”为主题,以“个性化”为特色,把爱心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引导大学生将爱心内化为自身的良好品质、外化为爱心行动,使大学生在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强化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的爱心意识,营造友善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逐步养成学会感恩、懂得回报的良好行为习惯,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公民的价值要求不磨而合。故加强大学生爱心教育,提高其爱心素养水平,是培育和践行核

2、心价值观的最佳着力点。如果说家庭是爱心启蒙的摇篮,学校是爱心孕育成长的沃土,社会则是爱心发展奉献的大舞台。 一、家庭是爱心启蒙的摇篮 家是营造爱心情感的摇篮,也是停泊爱心的港湾。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回忆说“是什么东西把我养育大?首先在我头脑里浮动的就是一个爱字,父母的爱、骨肉的爱,人间的爱,家庭生活的温暖。我的确实一个被爱着的孩子我爱着一切的生物,我愿意擦干每张脸上的眼泪,我希望看见幸福的微笑挂在每个人的嘴边。” (一)从孝顺父母开始培育仁爱之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父母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爱自己的父母,这容易懂,容易做,而且为日后进行爱祖国的教育打下基础

3、。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也指出儿童因把这种对自己最亲近的人的爱转到对他周围的人身上,然后达到全人类。一个人能够孝顺父母,就有了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有利于许许多多的人。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人员时,都会把孝顺父母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加以考察。试想,一个连父母都不知道孝敬的人,怎么会尊重客户、热爱企业呢? 能成长为一名大学生,离不开家庭的呵护、教育。因此,作为儿女应从小事做起,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学着与父母做朋友。远在他乡求学、生活,就多给父母电话,少让他们牵挂。有机会与父母相聚,就多花点时间陪伴父母,多听听他们年轻时的故事,用生命中所有的爱反哺父母。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尽孝

4、,是一切善德之始,也是一切幸福之源。 (二)遵守家庭伦理道德,不断提高与家人相处的艺术 希望自己的家庭永远是充满爱的和谐的乐园,就需要每个家庭成员遵守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恪守家庭基本准则。家是一个讲爱的地方。作为大学生,在亲人之间要多讲爱心,少讲道理,多宽容,少计较,多体贴,少指责;要学会与亲人分享梦想、希望和快乐,让亲人因为自己的付出和成就充满幸福感。 二、校园是爱心孕育成长的沃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的教育应是整个教育的主旋律。”爱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这种爱的教育深深扎根在每一个学子的心中,即使学生离开校园,但爱会不断延续。 (一)用教育者的仁爱之心培育学生,让学生学会自重自爱

5、 爱的教育,就是要把党的关怀和希望通过生动的教育教学活动带给学生,就是要把老师对学生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递给学生,就是要把美好的情感通过厚重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爱是温暖,懂得爱是责任,体会爱是力量。201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的一瞬间,正在上课的教师谭千秋,毅然张开双臂为学生撑起一扇生命之门。2018年5月,伴随着一阵刺耳的刹车声,“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用自己的双腿挽救了两名学生。正是有千千万万个像谭千秋、张丽莉这些充满仁爱之心的教育者的率先垂范,校园成为了爱心孕育成长的沃土。 培养学生的爱心比提高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爱心教育,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学会自重自爱。作为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

6、自己是成年人,要尊重自己的人格,热爱自己的生命,注重自己的言行,珍惜自己的名誉。自重的人,既不狂妄自大,也不自轻自贱。在与人交往中,既能够尊重别人,也不低三下四,注重维护自己的形象。同时,作为大学生,平时点点滴滴、事事处处都应注意自己的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体现大学生的素质修养的风采,以比他人更高的境界去塑造完美自身。在校园里,有个别大学生不把自己放在“大学生”这个位置上去权衡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自重、不爱己,不讲大学生形象,不知道爱惜自己在公众中的声誉,旷课、迟到、考试作弊,甚至有的出于哥们意气打架斗殴,给自己带来不幸,给家庭带来不幸。爱我名誉、爱我人格、爱我年华。把这种自重自爱引伸到更高层次、

7、更深意义上去认识,也是一种爱我中华、爱我集体、爱我专业的具体表现。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爱心活动,制造爱心成长的良好氛围 爱心教育,还需要在校园生活中,多多创造奉献爱心的大舞台。孕育爱心的活动有很多,如在大一新生中开展一封家书活动,让刚进校的大学生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受到被爱的温暖和幸福,养成知恩、感恩、报恩的良好品德;在校园里设立慈善物资捐助平台“慈善爱心屋”,将学校师生以及企事业单位捐赠的物品以超市开架形式陈列,贫困学生凭券自主领用所需物品;大力倡导志愿服务活动,在管理中推行“爱心积分”的激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定期开展“爱心宿舍”、“优良班风”评比活动等等,通过一系列校

8、园爱心活动的开展,传承发展“仁爱”精神、营造爱心氛围,使学生在脑海中逐步固化“仁爱”理念,并进一步转化为爱国、爱校、爱人的自觉行为。 三、工作岗位是爱心发展的大舞台 “最美司机”、“最美教师”、“最美交警”等一个个“最美”,既反映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工作中敬业、乐业的成长历程,也更是社会对这些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职业人的由衷称赞。 (一)遵守职业道德,在工作中不仅敬业而且乐业、专业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的要求越来越高。 工作岗位是每一个职业人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是爱心发展的最佳舞台。选择了一个职业岗

9、位,就是选择了一个直接服务社会的舞台。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大学生,从现在开始,就应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职业意识,从热爱所学的专业开始,主动关注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的职业特点,关注其发展的历史演变、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愿景,发奋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岗位技能,修炼职业品格,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为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时,做到爱岗敬业,努力从工作中找出快乐、领略趣味。而爱岗才不会下岗,敬业就不会失业,乐业则会感到生命的意义,从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中国梦”的实现尽一份力。 (二)培养合作精神,在工作中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伴随着社会化分工的越来越精细化以及社会竞争的加剧,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讲究合作,在工作中更要讲究合作。如果一个人只具有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那么他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再多,也无法在工作中充分施展,更谈不上从职业活动中获得幸福感。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仅要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更要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不断提升自我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树立大局意识,在与同事交往中友善合作。从而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