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科学类著作在中小学文言文教学和常识培育中的作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6715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神话、科学类著作在中小学文言文教学和常识培育中的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神话、科学类著作在中小学文言文教学和常识培育中的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神话、科学类著作在中小学文言文教学和常识培育中的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神话、科学类著作在中小学文言文教学和常识培育中的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神话、科学类著作在中小学文言文教学和常识培育中的作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神话、科学类著作在中小学文言文教学和常识培育中的作用 中小学生处于学习黄金期,但因对语文课本内的文言文缺乏兴趣或理解不到位而造成学习效果不佳,不仅影响了学习成绩,也无法从古文中汲取古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本文提出在中小学课本中使用较为生动易懂的神话、科学类著作,诸如山海经、梦溪笔谈、本草纲目等,配以插图,不仅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将古代文化、科技常识传承。 文言文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我国灿烂文化星空中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近年来的国学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文言文在词语、句式等方面,与现代白话文差别较大,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学习方能领悟,现今在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中多有掺入文言诗词,以

2、期达到提升学生对古文的阅读领悟能力,但效果却差强人意。 细究其原因,作者认为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是所选文章难以博得学生学习兴趣,遭到冷遇。典型的代表有项脊轩志和答谢中书书。项脊轩志本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名篇,文章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但作为主要阅读者的高中生却不甚在意,以之为平乏无趣。其二便是所选古文立意深奥,非中小学生的阅历所能领悟。这方面的代表有秋声赋,此赋是欧阳修五十三岁时,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而作,作者从社会和自然

3、两个方面,对秋声进行了剖析和议论,文章本身寓意深远,又多典故,未经沉浮的中学生自然无法体会欧阳修心中感,只是逐字逐句死记硬背。于是,斯如文章所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矣。 在上述两者的情况下,部分中小学生陷入了学习的恶性循环,因为没兴趣而不想学,不学则更加学不懂,久而久之,语文学习成绩就下降,并且对文言文产生畏惧感。因而,打破这种恶性循环,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目标即是唤起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在其散文五猖会和阿长和的相关描述生动形象,从中我们便可借鉴一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五猖会一文中描写鲁迅年幼时为赶庙会而背诵鉴略的场景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

4、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 可见当时确实记住了,却根本毫无兴趣,而且不理解。但对于同为古文写成的先秦古籍山海经,幼年时的鲁迅则态度截然相反。他在阿长和一文中写道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用现在的话描述,得到这本书的时候鲁迅可谓“相当不淡定”,以至于多年之后“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山海经相对于鉴略(即五字鉴),文字未见得更浅显易

5、懂,但是却赢得了幼年鲁迅的好奇心,在其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主要的原因在于内容。山海经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古老的地理书,内容包罗万象,主要记述古代地理、动物、植物、矿产、神话、巫术等,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例如神话寓言故事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这些内容均是中小学生非常愿意了解的,所以阅读兴趣高。并且由于故事性强,加之配有插图,故虽文字、语法较为难懂,但学生往往能阅读后即可复述梗概。在这个基础上,若教师能以文法授之,则学习效果必彰。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镇中小学生难以接触大自然,对自然界常识的匮乏程度令人担忧,甚至有报纸撰文称地处南国的深圳小学生

6、不知米是稻谷种出来的,只道是店里买来的,至于中药黄连、车前草等常见植物,更是无人能识。这种情况下,常识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如若文言文教育不局限于传统的诗词、名家名篇的灌输。而是通过抓住中小学生了解世界、自然的好奇心,在语文课堂内外,教授一些古代百科全书的文章,既有利于文言文的学习(很多古代百科类书籍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也非常有利于常识的培育。更能令学生体会到中华文明古代的灿烂科技。例如梦溪笔谈中就有如下记载 ?、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L之,用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

7、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 在这段文言文中,沈括详细记载了石油的出处、性状及当时用途,并预言石油将在后世广为流行。尤为可贵的是他在当时已经提出用石油替代松木作为燃料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 这种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实在中国古代并不少见,除了上文提及的沈括的梦溪笔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外,比较著名的还有明代徐霞客所著的徐霞客游记和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徐霞客游记以地理探究为主,记载了作者探险神州大地所见所闻,文笔优美,引人入胜,是一部科学与文学造诣均很高的作品。而农政全书作为徐光启为战备而作的百科全书,详细地描述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器具、过程,记载了诸多作物、野菜并配以插图,对于与农业日益疏远的当代学生,非常有利于常识教育。 综上所述,作者推荐在中小学的语文教科书中,适当删减较为冗长、乏味的文章,而加入一些科普性的、故事性的文言文章节,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学习文言文中掌握一些古代常识。(西南交通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