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须强化三大意识.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6853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须强化三大意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须强化三大意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须强化三大意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须强化三大意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须强化三大意识.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须强化三大意识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教学中应强化三大意识,以便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突出问题意识,运用专题式教学;强化参与意识,采用参与式教学;增强现实意识,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教学全过程。 一、突出问题意识,运用专题式教学 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的教师绝不是被动纪录历史的工匠,而是主动探究历史进程的思考者。因此,讲授“纲要”一定要有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就是针对大学生在先前中学时代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惑,进一步梳理,提出问题并进行研究,可以是历史人物,亦可是历史事件或历史判断等。如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和积极性。

2、 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大学生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了解我们的国情、国史和党史,了解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代志士仁人探求国家出路、民族振兴、人民自由的历史进程;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探寻中国革命的实践基础上,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断带领人民把革命引向胜利,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虽然经过反复甚至挫折,但我们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革创新,尤其

3、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实践,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框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提出了“三个自信”,这是我们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也是近现代历史的逻辑选择和必然归宿。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明白这其中的历史必然性,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历史担当,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制度认同和理论认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发奋学习,努力奋斗。 为此,我们采用专题式教学,将课程的十章内容整合为八个专题,制作教学课件,进行集体备课,形成一套备课资料。这一经过梳理和提炼的专题教学,既按照教材的历史顺序来安排,又突出了学生的

4、学习实际状况,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得到广泛的赞同。同时,解决了本课程教学课时不足的难题。每周2课时,共16周,总课时量相对较少,要完成从1840年至今这么大的时间跨度的教学任务,只有这样抓主线、突出重点。实践表明,此举教学效果显著。 二、强化参与意识,采用参与式教学 以往,“纲要”课教师大都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不够。因而,教学中必须强化参与意识,让学生成为主角。参与式教学主要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参与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讲授、课下实践和总结,此过程需要教师的全程督导。 1.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针对综合性大学的特点,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要

5、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比如文科生基础较好,可以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演讲,探究一些深层次难题,以便教学相长;对于理工医科学生,可以以讲授为主,辅以适当的互动,做到有的放矢、层次分明。教师在设计学生参与选题时,需要做认真的规划安排,比如选题的要求、研究的重点、课件的制作、演讲的要求等,当然,更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论题。 2.注重互动化的教学过程 在“纲要”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师生的互动,它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环节,也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下。课堂互动主要是课堂讲授与讨论、课堂演讲与点评,课下互动主要是教师布置研究论题及要求,与学生课下选题、选材、研读、梳理、评论等

6、。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教师启发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近现代历史中各个阶级能够站在历史和民族的高度,从各个方面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敢于担当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启迪他们学习这段历史的强烈欲望。具体可以通过教师精彩演讲,或播放经典视频,或结合现实的典型案例等方式。 (2)研讨式。在学期初,将要讨论的问题布置给学生,一般五至六人一个小组,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课下认真准备资料,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选择、梳理、归纳和分析,然后提出个人观点,最终形成研究论文,准备提交或交流讨论。此外,要求平时两次作业要写不少于两千字的小论文,学生也可自选题目进行研究,并提出个人观点。 (3)演讲式

7、。研究小组推举一名优秀的成员将研究成果进行提炼,准备演讲,要求尽量脱稿演讲,可以准备演讲稿或是ppt课件,要求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主题明确,观点正确,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此举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演讲水平,学生都兴趣很浓。经过尝试与探索,我校在“纲要”课教学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本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三、增强现实意识,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教学全过程 科学发展观要求历史和现实的统一。“纲要”课程从历史的视角解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思想的历史必然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党的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它还要求我们结合现实、按照科学发展

8、观的要求破解发展难题,凸显“现实意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乃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理论贡献。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在“纲要”课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一方面,要以学生为本,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与学习实际,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认同感,对三个历史选择的认同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要以历史人物为本,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要结合历史时代和背景,要客观公正、回归历史,切勿主观臆断、有失公允,要把他们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评判和定位,充分挖掘历史人物在探究国家出路方面付出的巨

9、大努力和做出的贡献,以彰显其人格魅力和历史担当。 2.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教学任务 作为一门兼有历史课和政治课双重属性的课程,“纲要”课尤其要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要把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要通过课程的教学,让大学生明白探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几代人的梦想,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义无反顾、责无旁贷,要发奋学习、热爱祖国、敢于担当、乐于奉献,把个人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结合起来,做一个奋发有为的青年,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3.以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重要教学目标 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培育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本课程重要教学目的之所在。“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和目的”,所以,要让学生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使之正确看待发展和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从容应对和破解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与困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