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业成败归因差异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7080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学业成败归因差异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生学业成败归因差异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生学业成败归因差异研究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学业成败归因差异研究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学业成败归因差异研究综述.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学业成败归因差异研究综述 中学阶段学习成绩是学生、老师与家长最为关注的焦点,而学生对学业成败的归因也会在学业成就、自尊、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等很多方面产生影响。中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的特点体现在初高中年级差异明显;性别差异;城乡差异明显;意识到学业失败的结果可以改变;自尊心水平与成败归因紧密相关。具体的教育意见是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归因特点,区别对待;对学生进行适当评价;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 学业成败归因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及结果的好坏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推论,它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学业归因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期望和情感变化,从而影响学习行为;积极归因与学业倦怠呈负相关,消极归因与学业倦

2、怠呈正相关。学生对学业成败的归因不仅影响其学习动机,而且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自信、自尊都有影响,学习归因正确、科学,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反之,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了解初中生学业成败归因方式不仅可以对其之后的学习行为等加以预测,还可以通过归因方式的改变对他们的学习行为进行干预。 1 中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的特点 1.1 中学生学业成败归因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 研究发现,中小学生对学业成功和失败的归因倾向存在差异,显示出各年级归因倾向各异的特点。高中生更多地将成功归因于自己努力程度高、教师教学水平高、不紧张等,较少归因于能力低、没有努力、紧张等,较少归因于他人帮助少、考前没有加强复习等

3、。通过比较中小学生不同年级水平对学业成败的归因差异发现,年级或学生年龄因素的作用非常明显,除临时努力因素外,对其他各种原因的知觉都存在显著差异。俞国良等研究发现,在消极事件各维度上,内部性和普遍性维度的年级差异显著;在积极事件各维度上,稳定性维度的年级差异显著。 1.2中学生学业成败归因存在性别差异 很多研究表明,不同性别的人在进行成败归因时,有不同的归因倾向。研究发现,学生在进行成就归因时,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倾向于做外部归因,男生倾向于做内部归因。韩仁生在对高中生数学考试失败归因的性别差异的研究中发现,男生倾向于做外部归因,女生倾向于做内部归因。其原因可能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受社会习惯、传统

4、观念和社会行为规范的影响。 1.3 城市和农村差异明显 城乡初中生归因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尽管失败归因上城乡无显著差异,在成功归因上城市学生更重视某些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而农村学生对学业成功的认知中相对更倾向于对自己内部的、可控的、稳定因素的肯定。这说明由于城乡学生生活环境、经济水平等条件不同,对其学业归因有影响。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较差,农村学生焦虑、抑郁水平偏高,这与其较大的学习、生活压力有关。 1.4中学生明显地意识到学业失败的结果是可以改变的 原因的稳定性归因与成功的期望之间存在内在联系。韦纳的研究表明,原因的稳定性归因会影响成败期望的继续。学生如果把学业成败结果归因于稳定的原

5、因,那么对现有结果改变的期望就不高;如果归因于不稳定的原因,则对改变结果的期望就高。研究发现,我国中学生明显地意识到失败的结果是可以改变的;而且,无论是成功结果还是失败结果,中小学生都愿为获得成功而付出努力。 1.5学生自尊心水平与成败归因密切相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自尊研究集中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其焦点是探讨不同自尊水平对成败归因方式的影响。刘明研究发现自尊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归因倾向,优生的自尊水平高于差生。黄丹媚等研究发现,学业归因与自我概念有关,自我概念高的学生,倾向于做内部归因可见,不同自尊水平的学生,在对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时,有不同的归因倾向总的来说,高自尊的学生有更积极的归因倾向,

6、而低自尊的学生有消极的归因倾向。雷雳等在研究学习不良学生的归因方式时发现学习不良儿童倾向于把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而把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总之,高自尊的学生倾向于做积极的、正确的归因,而低自尊的学生倾向于做消极的、不正确的归因。 2教育建议 2.1了解学生的归因特点,区别对待 每个学生对其学业成败的归因方式是不同的。在一般情况下,学生首先评估自己行为表现,并对成功或失败的行为结果做出主观评价。这个评价是依赖于个体已形成的内部标准、志向水平、社会常模等信息而进行的。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针对学生不同的归因特点区别加以对待。教师如能引导这些学生把失败归因于努力因素,并创设一定情境让他们获得成功

7、体验,他们就会逐渐改变原来消极的归因方式,从失望的状态中解脱出来,确信只要努力就能获得成功,进而增强其自信心。 2.2 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 课堂是师生交往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从教师的评价和自己的体验中 (下转第31页)(上接第18页)获知自己的学习结果和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逐渐形成关于自己能力水平、努力程度和自己在学习中能否成功的信念。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予学生以适当的评价,避免产生不良影响。教师有可能不知不觉地通过以下3种途径给学生提供能力低的信息(1)在简单的任务中,成功了给予表扬,失败了却很少批评;(2)学生不需要帮助时,教师过分地帮助,这

8、样学生会认为自己能力低;(3)教师对学生的失败表示情有可原或无可奈何。 2.3 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 归因训练是近年来归因研究中十分活跃的一个领域。所谓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人们掌握某种归因技能,改变其原有的不良归因方式,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方式。国内外许多研究都证明了归因训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一般来讲,要让学生把成功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如能力强、做了努力等),以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因素(如运气差、考题难等),使其相信自己以后经过努力就能获得成功。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针对不同学生的归因倾向进行引导、鼓励和强化,使其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