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7092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本文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出发,分析了造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成因,分别从学校和家庭的角度探讨了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并提出了基于网络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现象 近年来,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使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一些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说谎、作弊、任性、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问题。近年来因为学生手机问题引发的事件更层出不穷。2018年

2、,平远某中学学生上课玩手机被班主任发现,受到老师批评后,起了砍死老师的念头,未遂。2018年,我校一学生的手机被家长收缴,离家出走两个月,辍学。前不久看到一视频,一孩子因手机被父亲扔到楼下,瞬间也从三楼跳下,导致悲剧。发达的网络,传播了这么多关于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新闻事件,却没有引起社会、家庭、学校的足够重视。一是因为家长们没意识到孩子心理的发展和需求,以为物资可以满足孩子。二是因为教育很多时候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言必谈中考、高考,片面追求升学率。从家庭到学校,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被认为是不干“正事”的表现。只要孩子成绩上去了,孩子提的要手机等要求都被家长一一满足。学校对好

3、学生也是极尽宠爱。我们学校是一个地处城乡交界的附城学校,生源由农村学生、外地转学生及城里一些学生组成。留守儿童较多,家庭教育失管,学生厌学、说谎、作弊、沉迷手机等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这与学生素?|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疏导,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1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是,社会因素。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不仅具有本土性,同时还具有国际性,这种竞争是以经济和科学技术为特征,对促进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同时,也在敦促人们要不懈的努力。因此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在用人制度上则表现为优胜劣汰,适

4、者生存。在这种社会大氛围下,为了使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家长们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为宗旨,理所当然地将竞争的压力转嫁到子女身上。因此,在家长的世界里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之风,从而给子女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二是,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而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素质品德、家庭背景以及教育孩子的方法等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都有着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家庭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并不是由于家庭经济的好坏决定的,比如有的学生在家里经常会受到家长的斥责,学生对于家长就会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无法和家长形成有效的情感沟通和交流;有的家庭

5、因为双亲的情感问题导致家庭破裂,使得学生从小缺乏安全感,影响到心理的健康发展;更有甚者,家长本身的素质品德就比较低下,可想而知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多么的不利并会造成危害。因此,家庭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三是,学校因素。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我国老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即是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要立德树人,学真本事,养真道德。其本质是强调先育好人,再教好书。然而,受应试教育思潮的影响,我们的学校教育往往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许多教师也不甚懂得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加之来自社会及家长乃至校方的追求升学率的强大呼声,教师无奈地沉醉

6、于课程教学的气氛之中。而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和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干预。 三、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形式。学校可以利用公开课、讲座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既可以系统介绍心理卫生、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方面的理论常识,也可以针对某一种或某几种突显的心理问题进行治疗。 2.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健全中学生日常心理辅导的长效机制 学校应在校内设立心理辅导室,并与当地专业医疗机构建立对口联系。学校应制订有针对性和预防性的心理指导方案和相应的日常课程、专题讲座计划。 3.家长应高度重视子女的心理健康,加强与学校的协调配合 家长应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转变以往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关心不应仅仅停留在生活方面,不但要与孩子建立亲切、温暖的情感关系,更应尊重他们的人格,加强和他们的沟通,重视他们的观点和想法。2 结语 总之,面对初中学生出现的各种有迹可循的心理问题,我们要用心分析他们心理健康失衡的原因,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全力实施素质教育,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成为高质量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