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紧急情况下疏散演习实验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7490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紧急情况下疏散演习实验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小学生紧急情况下疏散演习实验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小学生紧急情况下疏散演习实验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紧急情况下疏散演习实验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紧急情况下疏散演习实验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生紧急情况下疏散演习实验研究 中小学教育建筑是城市文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由于中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少、心智发展尚不成熟,遇到地震、火灾、停电等紧急情况时容易出现心理恐慌,从而导致踩踏事故的发生。因此,开展中小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问题研究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针对中小学生在教学楼内开展了紧急情况下的疏散实验。我们对两次疏散实验中学生通过走廊、楼梯和一楼出口的流量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并对不同地点的运动速度做了统计,结果表明多次疏散演练可以缩短学生的疏散时间,增大出口处的平均流量,同时提高在楼梯上的速度。通过分析,我们得到紧急情况下学生疏散的行为特征以及心理状态变化。 0 引

2、言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城镇人口迅速增多,中小学校的人数也迅速膨胀,学校里面人员密集、人流量大,发生灾害事故时很容易引发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社会影响恶劣。由于中小学学生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在紧急情况下对伤害的规避能力、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自我保护能力都比较弱,在平常生活中对自己的某些危险行为后果预见能力有限,比如在昏暗的楼梯口恶作剧,弯腰系鞋带等等,在面对火灾、地震等危机事件时更容易惊慌失措,也更容易受到伤害。目前国内针对校园疏散实验研究相对较少,对中小学生群体在火灾、地震等紧急场景下的疏散规律尚没有系统化的量化研究和分析,缺乏对疏散过程人群运动规律的数据采集和分

3、析。 因此,中小学生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具有很强的迫切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教学楼中小学生疏散实验 1.1 疏散场景 本次疏散实验选在某中学教学楼内,该教学楼共4层,参与疏散的班级共有8个,分别分布在二楼两个班,三楼两个班,四楼四个班,疏散过程中只有一部楼梯用来疏散,在该楼梯间、走廊等关键位置架设摄像机进行视频拍摄,记录整个疏散过程。教学楼二楼三楼疏散教室在教学楼东侧,分别有两个疏散教室,四楼疏散教室在教学楼西侧,有四个疏散教室。 1.2人员情况 表1是参与疏散演习实验的人员基本情况,实验人员都是刚小学毕业,上初一的新生,其疏散行为可以用来代表中小学生疏散的基本特性。其中七

4、年级九班、七年级十班学生位于教学楼二楼,七年级十一班、七年级十二班位于教学楼三楼,七年级十三班十六班位于教学楼四楼。每个班的人数分别为49、50、48、50、51、50、52、50人,总共有400人参与疏散实验,其中男生有189人,女生有211人。 1.3 实验设置及步骤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中小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包括教室、走廊、楼梯等场所。实验过程中,我们分别在楼梯、走廊、教室等关键位置架设了摄像机,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次数为两次。 本实验的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 集合各班班主任,告知其实验基本内容及要求,按照学校统一语音指示有序进行实验; 2. 第一次疏散广播响起,学生在班级

5、教室里检查鞋带有没系好,准备疏散。第二次疏散广播响起,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疏散到指定地点;学生从教室疏散,分别从教室的前、后门出去;各楼层疏散顺序按照先低层后高层的原则; 3. 疏散完成后,学生集合到操场,然后再回到教室进行第二次疏散,疏散方法同第一次。 2典型人员疏散特性 在紧急疏散过程中,会有不同于平常的疏散现象出现,比如瓶颈处的拥挤、容易摔倒等等。通过对疏散中行人的运动行为进行分析,可以为预判人群运动提供参考,为预测人群由安全向危险发展的临界点提供依据。 2.1沿扶梯行走行为 在紧急情况下,行人的运动速度会加快,为了让自己不会摔倒,很自然的会把手扶在扶梯上行走。通过实验视频分析,大多数学生

6、在紧急情况下的下楼过程中都会争取沿着扶梯进行疏散。 2.2楼梯处的拥挤行为 疏散时虽然要求各班站成两路纵队,靠楼梯两侧有序下楼,但是因为人员不能及时疏散出去,而导致在楼梯上人员形成拥堵。在拥挤的条件下一旦有人摔倒,将很难爬起来,容易造成事故,所以要在疏散的时候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拥挤的情况,我们观察到人员运动速度整体变慢,许多人在楼梯口等待。 2.3超越行为 在视频中我们观察到,楼梯外侧行人的运动速度要高于楼梯内侧的行人运动速度,在从楼梯进入平台的时候,外侧行人要走更远的距离,所以在平台上他们的运动速度也会高于靠近楼梯的行人。演习中的超越行为分为楼梯上的超越行为以及楼梯平台上的超越行为,我们

7、观察到下楼的时候发生在平台上的超越行为要远远多于发生在楼梯上的。在遇到前面有人走的比较慢的时候,一些着急的同学会加快速度,超过前面的行人,在紧急情况下,楼梯上的超越行为也很容易导致学生摔倒,是一种比较危险的行为。 观察和理解这些行为可以在疏散的时候更合理、准确地设计模型。 3数据处理及分析 3.1疏散时间和出口流率 疏散的时候,设计的疏散指令是第一次听到疏散广播时,学生在教室检查好自己的鞋带有没系好,做好疏散准备工作,以保证安全,第二次疏散广播响时,开始疏散。文中统计的疏散时间为学生从第二次听到疏散广播开始运动到一楼大门口所用的时间。在发生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人们可以用的疏散时间是有限的,

8、疏散时间是评价中小学生疏散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评估中小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能否安全逃生的重要参考。 可以看到,第一次疏散演习所用时间为208s,第二次疏散演?花了187s,比第一次疏散演习少用21s,说明在平时进行多次疏散演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疏散时间。两次疏散演练第一个人疏散出去的时间也不一样,分别是第36s和第21s。也可以看到,疏散人数随着时间大致成线性递增关系,这是因为在疏散演习中,要求按照从低层到高层疏散的原则,所以大多数二楼的人从楼梯疏散完以后,楼上的人才开始疏散下来,在二楼楼梯口没有形成特别拥挤的状况,因此从二楼下来的人的流量是一定的,这在二楼楼梯口位置处的疏散人数与时间的关系图中也可以看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