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8168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职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职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职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职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中职生的数学学习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反思存在的问题,只有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方法,从生活现象中挖掘数学元素,充分利用,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让广大中职生更好地体会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的乐趣。所谓数学素养,有学者把它通俗地表述为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而这些所谓“剩下的东西”,应该就是数学思维和数学敏感度对生活实践的影响和作用。这些素质是其它课程的学习和其它方面的实践无法完成也难以达到的,唯此,数学教育才能呈现其无可替代的价值。 一. 数学素养内涵 教学第一线的

2、教师对中职数学的特点及中职生的现状非常清楚。笔者一直致力于对中职生学习状况改善的研究。通过近几年对在校生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笔者认为中职数学教育在着眼于双基的基础上,应更加关注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 何谓数学素养?数学素养的概念在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人认为,数学素养指的是在人的先天潜质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实践所积累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及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素养。又有学者把它通俗地表述为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这些所谓“剩下的东西”, 应该就是数学思维和数学敏感度对生活实践的影响和作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敏感度是学生具备的特有素质

3、,这些素质是其它课程的学习和其它方面的实践无法完成也难以达到的,即使所学的知识已经淡忘,这些素质作为一个人的数学素养仍不会消失,将始终发挥积极的作用,影响并指导人的一生。唯此,数学教育才能呈现其无可替代的价值。 二. 中职学生数学素养的现状 近几年,中职教育受到的冲击很大,中职生整体素质低下,数学素养缺乏。主要表现在数学基础差,计算能力弱;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差;数学兴趣不浓,参与意识弱;敏感度不强,思维能力弱。加上有些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家庭不健全,造成了他们自卑的心理,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老师同学看不起,对前途不抱或不敢报太大的希望,有的甚至得过且过,对学习有抗拒的心理,特别对数学的学习产生

4、畏惧,厌恶,甚至笃信“数学无用论”,长期游离于数学学习之外,完全放弃学习,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正由于中职生的数学能力不容乐观,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消费计算都不能胜任,更谈不上一些专业课程中的复杂计算。因此提升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及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数学素养迫在眉睫。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可能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通过生活化,趣味化,故事化的引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吸引学生的眼球,消除对数学的畏惧,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鼓励学生人人参与。以培养数学思维为指导,提高数学素养为目的,不求深入的理解,只求有想法,会行动,对生活有帮助,就是达到了

5、目的。 三.中职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中职生在校期间的教育不可能受用终身,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成为必需。全美数学教师协会出台的中小学数学课程与评估标准将“懂得数学的价值,对数学能力有信心,有解决数学课题的能力,学会数学交流,学会数学推理”这五项条件作为“有数学素养”的标志。笔者认为中职生更应将“了解数学文化,懂得数学价值,学会数学推理,感受数学美” 作为“有数学素养”的标志。笔者一直强调,数学的学习不是单单为了学习概念,公式,定理,进行计算,而是通过了解数学文化,懂得数学价值,培养围绕解决问题所进行的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这些能力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将数学知识的实际和数学

6、理论融合在一起进行有机的组合教学,创设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情境,通过分析,探讨,交流,指导进一步强化这些能力。为此笔者进行了许多尝试。 1.感知数学价值,提高数学素养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他们更多的从周围熟悉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数学的魅力,了解数学的价值。 每接一届学生,第一周一般不讲课本内容,而是以“大话数学”为题挖掘数学的内涵,提炼数学的规律,揭示数学的特点,深化数学的应用,张扬数学的魅力。学生不感兴趣就不会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必须放在第一位。而真正了解数学就在身边是培养兴趣的前提,生

7、活处处有数学是消除畏惧的根据。我会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让学生做一些游戏或进行讨论,使学生再没有对数学的畏惧之心,有的只是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激情。 开学初,学生身边或多或少都带有现金,基于此我设计了一个散钱换整钱的虚拟游戏,出于不同的考虑,无论是 99元散钱换100元整钱,还是100元散钱换100元整票都会有学生愿意也有学生不愿意,不管愿意与否,同学们都在运用等与不等的数学思想。整个过程既进行了数学运算,又运用了逻辑思维,加入了个人情感,对问题形成一种判断。 针对学生经常存在钱不够花,到周四、周五就饿肚子,我特意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妈妈每个星期给的生活费是150元,该如何合理支配才不

8、至于周五饿肚子?这是每个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讨论相当激烈,找到了符合自己的方案。 2018央视春晚小品天网恢恢里的骗子从盒饭师傅那到底骗了多少钱? 一开始盒饭师傅收100元找70元给骗子A 的时候,交易正常,盒饭卖出,得30元,骗局没形成;然后骗子B拿走盒饭师傅100元给他30元的时候,形成骗局,盒饭师傅被骗100-30=70元;最后盒饭师傅再送回30元给骗子的时候,又一次骗局发生,盒饭师傅被骗30元;他总计被骗了-30+70+30+30元(盒饭)=100元;(这100元包括了盒饭的30元价值) 这样一个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熟知又模糊的问题,包含了许多数学的思想,清晰的思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所

9、以会被骗子骗,就是没理清思路,数字混淆造成的,其实,卖盒饭的总共给了那俩骗子170元,而不是70元,你想想,那100元不是后来又给回骗子了吗?数学的学习就是帮同学们理清思路,抓住问题的本质,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复杂的问题。清晰的思路是解决任何问题的前提,数学学习的魅力可见一斑。 可见生活中的小事就包含了许多数学思想,数学思维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素养就是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把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融合在一起,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学有所为”的乐趣,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进而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所在,数学素养得以提高。 2. 应用数学推理,

10、提高数学素养 用数学的意识,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也是每一个公民具备的素质。数学素养的高低,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观念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每一个空间,每一段时间里都有数与形存在。如果能从某些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元素,并充分利用,进行推理,就能使学生化难为易地接受数学知识。 为了更好地理解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能用数学解决问题,课堂上经常让学生说说身边的数学“为什么我们的凳子都做成三条腿或四条腿?”“茶壶盖为什么是圆的?”笔者所带的班级以女生为主,爱美的女生最关注穿着打扮。于是就有下面的问题“我想买高跟鞋,可不知该买多

11、高的跟?” 娜娜“最近很流行恨天高(10CM左右高跟鞋),我姐穿起来挺好看的,我也想要。” 小珊“我昨天看到一个个子很小的,也穿了恨天高,好像腿都抬不起,不好看。” 娜娜“那我该买多高的高跟鞋呀?” 小精灵“人体是有黄金比例的,适合的才好。” 经过讨论发现矮个子的女生特别喜欢穿跟很高的高跟鞋,可看起来并不怎么好看,有点脚重头轻,反而个子相对较高的女生更合适一些,看来,高跟鞋的鞋跟并不是越高越好看。那是为什么呢?小精灵的话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因为大自然非常神奇,所有给人美感的事物多遵循黄金分割比例,打破了这一比例就失去了美感。 人体的黄金分割身高0.618=下身长(肚脐眼至脚底的距离)。 身高1

12、.6米,下身长0.95米,穿1.60.618-0.95=0.988-0.95=0.038米=3.8厘米的跟比较适合, 身高1.6米,下身长0.90米,穿1.60.618-0.90=0.988-0.90=0.088米=8.8厘米的跟比较适合。 大家终于明白数学为生活提供了多大的帮助。亲述身边的数学,参与思考,对问题进行探究,对数学的了解更清晰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数学的敏感度增强了,用数学的能力也得以提高。渐渐养成数学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对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提供了支柱,数学素养也因此得到培养。 3. 了解数学文化,提高数学素养 数学是一种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教育就是数学文化的教

13、育。波利亚看到以下事实只有1%的学生会从事研究数学的工作,29%的学生将来会使用数学,70%的人在离开学校后不会再用小学以上的数学知识,因此,他认为数学教育的意义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一种数学文化的修养。对数学文化的学习是改善目前职高数学课教学中缺乏数学素养的有效方法。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加强对宏观认识和整体把握;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理性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除了课堂教学中穿插数学文化,笔者每月一次进行数学文化的专题学习,让学生收集资料,通过资料收集的过程和课堂分享沟通,让学生对数

14、学文化做深入的了解。数学家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百利而无一弊”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数学家刘徽、杨辉发掘,发现数学美的功绩有口皆碑。还有发现圆周率的祖冲之;献身数学情系桑梓的陈省身;身处逆境勇攀高峰的陈景润;失明几十年,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欧拉;勇于创新捍卫真理的罗巴切夫斯基;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热尔曼等等,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一些著名的数学家的优秀品质及历史功绩,感受数学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增强对数学的热爱,提高数学素养。 4.感受数学独特美,提高数学素养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数学的美有别于其他的美,它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美妙的声音,没有动感的画面,它有着独特的美。求解

15、中的多样性,多变性所形成的和谐美;现实生活的对称无处不在,抽象成数学模型体会对称美;以美启真在解题思路的发现中感受简单美,解题美。在数学教育中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这种数学素养,有利于认识数学的科学意义,文化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但令人遗憾的是有人却认为数学枯燥乏味,我想他们是缺失欣赏数学美的能力,没有体会到“数学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数学知识,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数学美,并运用巧妙的手段充分展示其独特的美丽,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独特的美,从而逐步学会欣赏数学的美,提高数学素养。 四. 教学效果的呈现 通过了解数学文化,认识数学价值,培养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感受数学独特美,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以提高。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各方面的表现都有了明显变化,学业上取得进步,情感上有了收获,文化意识有所提升,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看着学生的变化,笔者无比欣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凡在教学中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都能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