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学业评价改革的探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8368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语文学业评价改革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职语文学业评价改革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职语文学业评价改革的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职语文学业评价改革的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语文学业评价改革的探索.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职语文学业评价改革的探索 一、存在的问题 1.评价目的过于功利,关注的是学习结果。对于中职学生的评价方法大多数还是停留在简单地考查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层次,过分强调学生的成绩。而中职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普遍薄弱,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语文教学陷入困境。 2.评价的内容存在片面、单一的倾向。由于中职学生自身存在一定的差别,本来应该加以重视的专业与语文学科的关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中职语文学科的应用性,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3.评价主体单一。教师是单一的评价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无法和学生拉近距离,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评价就失去了原来的作用。 4.评价功能失调。教师

2、与学生都仅仅关注到评价的最终结果,忽略了评价过程中学生一点一滴的变化,忽视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本质功能。 二、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要求教师以学生发展作为第一出发点,着眼于包括能力在内的各种素质是否在学生身上得到提高。 2.全面性原则。首先体现在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上,其次是过程评价应当在教学的全程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再次是评价方式方法的多样化。 3.激励性原则。要求在评价过程中必须能够激励评价对象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 4.情境性原则。指在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活动和真实情景中进行随机的质性评价。 5.全体性与个别差异性相结合原则。要求教师有“三最”思想和科学方法。“三最”思想

3、是指评价人员要树立“爱差生是教育者最高的德行,教育差生是教育者最大的职责,教育好差生是教育者最理想的境界”的思想。 三、几种评价模式的探讨 中职教育的职教特点使中职学校普遍在教学上体现出重专业轻文化基础课的倾向。学生不爱学,老师敷衍着教,教学效果恶性循环。就此提出几种评价模式与大家探讨 1.教师主导的过程性档案评价。中职学生的语文底子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仍需以教师为主导建立,但是拓展面要拉长加深,建立过程性档案评价模式。 所谓过程性档案评价,是指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全程建立学习档案进行过程评价。档案内容包括阅读记录、日记写作、随堂记录、实习笔记、计划总结、毕业设计等等,

4、形式可以是文章、表格、图片、数字分析等。 教师每学期指导学生针对课外阅读作品进行收集整理,形成阅读档案,课堂进行交流或举行读书报告会。在此期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会阅读、爱阅读,培养学生建立起及时整理、收集、积累的学习习惯。并通过交流,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欣赏别人来树立提高自己能力的信心,最终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针对学生的学习档案,教师需注意定期开展评比交流活动。表扬要注重多元,针对整理、记录、创新方面有特色的同学,都应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体会成功的喜悦。 2.学生合作的口语交际评价。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职业素养中重要的一环,中职语文教学中应格外注意这方面

5、的培养,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学的口语交际要结合学生专业、就业状况设定,一般包括求职、应聘、演讲等。针对个别专业还应深入开展与其专业相关的内容,例如导游专业的解说词、幼师专业的讲故事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实习单位实地演练。 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的评价时应多开展学生合作学习、自评、互评以及集体评价的教育教学形式,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引导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巧用心思设计情境,明确规范倾听、表达、合作的技巧,帮助学生学会合作、主动合作,防止个别学生滥竽充数,消极逃避。 3.师生互动的实践活动评价。中职语文课堂的实践活动可以侧重阅读、诵读,也可以侧重写作、口语表达,活动形式应丰

6、富多彩,并注重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考核。具体形式如校园修改错别字比赛、课本情景剧表演比赛、社会调查等等。 组织活动时,要注意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安排任务。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多发现其闪光点,消除其自卑心理,逐步培养学习兴趣。还要注重师生互动,避免一言堂的评价模式。教师要以缜密的思维科学设计,与学生开展良性互动,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还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注重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真正实现师生互动,促进交流。 针对实践活动进行评价,要因人而异,评价标准不能机械化、程序化,要根据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设置。例如进行课本剧改编表演时,活泼外向的学生表演时比拘谨羞怯的学生更自如,但是不能简单地以分数定高低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更应看到内向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努力过程,肯定他们的进步。评价既要全面关注,也要考虑个性。如此才能做到以评价促发展,在发展中促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