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课改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8419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课改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职课改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职课改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职课改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课改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考.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职课改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考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拓展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现状,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点面结合化,传统文化教育方法灵活化”等方面展开选修课程开发探索,力求课程精细有效并具有职教特色,助力中职学生创业就业、提升发展。 一、以人为本,调研先行 中职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学习兴趣匮乏,文化基础薄弱;品德素质较弱,性格自卑冲动;学习压力不太,却又缺乏自主目标意识。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传统文化知识积累现状”“传统文化学习意向”“参与传统文化选修的态度”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为中职传统文化选修课开设提供三个导向 (一)精选传统文化选修课教学内容立典

2、型 目前,中职学校开设的选修课多重趣味性、知识性和专业性,修养性、思想性和道德性缺乏。各类选修课在内容选择上也较为随意,或借用现成教材,或做简单的课外延伸。中国传统文化涉及面广,内容纷繁复杂,蕴含丰富的思想品质和传统美德。在确定传统文化选修课内容时,应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典型性上做文章,扩大学生选择学习的可能性。 (二)增加传统文化选修课教学形式求多样 目前,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多枯燥无味,集中在经典诗词的翻译、解读、背诵上,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力求传统文化选修课的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如简短生动的微课教学、激烈的课堂大讨论、符合实际的本地传统文化探寻等,激发学生学

3、习兴趣,建立传统文化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探索传统文化选修课教学方法要得当 据调查,当前学生对传统文化选修带有较大的期望值,要抓住学生的心,就必须要有得当的方法,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尝试改变传统枯燥的“讲授法”,用更加生动、活泼、自主的方法取而代之。比如可以用“讨论法”“实践法”“故事法”“游戏法”等,易于学生在实践讨论中深刻领悟传统文化内涵,有效的将优秀的传统道德品质内化,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工作之中。 二、理念主导,开发课程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指出“以学生的充分发展为教育之本,尊重学生的可塑变化,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尊重学生的成长意愿”。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

4、改革的意见提出“中职学生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职业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者,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也在变化,课程内容和目标也要相应调整。在遵循方案和意见的方向的基础上,在课程开发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本体性原则。扩大传统文化教学的层面,在文言文、诗词歌赋、朗诵、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下传播传统文化知识,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但不喧宾夺主,舍本逐末,游离于传统文化精髓。 2.适应性原则。不是全部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精选学习内容,完善学习计划,要有重点、有水平

5、、有内容。 3.主导性原则。教师的重要功能在于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 4.沟通性原则。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在于民族的精神品质,积累知识、内化品质,搭建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三、点面结合,编写教材 (一)从点上切入,走进论语精彩世界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尊重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从点上切入论语的文化经典,慎重编排“孝悌”“仁爱”“诚信”“交友”这四个版块,选编构建形成我校传统文化选修教材的“上篇”。遵循中职学生由浅入深的知识学习规律,突出“学中做,做中学”,搭建“不愤不启”“乐学善思”“含英咀华”“经典荟萃”“牛刀小试”五章节,引领中职学生走进论语。其中,不愤不启以具体事

6、例启发导入专题,重在“引”;乐学善思对专题内容进行阐释讲析,立足“学”;含英咀华回顾历史联系实际做小结,强调“思”;经典荟萃提纲挈领地推介经典有趣的实例,拓宽“知”;牛刀小试知行统一地开展实践,推行“做”。从理论到实践,一路引领学生感受、体悟、应用,领略传统美德带来的实际效应,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从面上拓展,寻访丽水文化精粹 丽水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处处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以乡土为背景,以丽水为例,探寻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传统文化选修教材的“下篇”。该篇从“饮食”“建筑”“民俗”“手工艺”四个专题入手,依然按照“不愤不启乐学善思含英咀华经典荟萃牛刀小试”的五章节展开。

7、不仅贴合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牛刀小试”板块中,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实践活动,或动口、或动手、或观摩、或演出,促使学生知行统一,实践获真知,由此体悟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现实生活、工作事业、人生追求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四、教法灵活,注重内化 (一)电教结合法 教师先对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点作相应的阐释,让学生把握文化核心,再根据其兴趣和需求,设计生动活泼的电教内容,比如教师制作生动的微课视频,网上下载的诵读音频,电视电影片段等,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习兴趣。 (二)故事研读法 用讲故事的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力求将枯燥乏味的文言字词转

8、换成生动有趣的口语,学生讲老师评,老师讲学生评,做到从课文中读故事,在故事中品人物,在故事中学课文,拉近师生距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口语表达技巧。 (三)实践研究法 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迅速有效的掌握知识、内化品质,力求用小组合作、实践研究的方法,煅炼学生的合作、操作、表达能力。比如,关于传统美德“诚信”的教育,将学生分小组设计调查问卷,对全校学生进行诚信态度和行为的调查,分析总结,并设计富有特色的诚信宣传教育,让学生成为这种美德的教育者而不是被教育者,提升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四)讨论强化法 本方法多与其他方法结合进行,比如讲授之后各抒己见,实践之后深入探讨等。课堂讨论能引发各种不同的观点,产生思想碰撞,?是教师把握教育契机的关键。对教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进行讨论,能让教师明确学生的需求、兴趣,并结合实际,强化可行之处,剔除无效内容。讨论还让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为以后走上社会,进行有效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奠定基础。 五、小结 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发,有助于一线教师深入了解中职学生的行为品质和文化修养,精细有效且富有职教特色的课程能有效助力中职学生发展,不仅能弥补学生知识缺失,提高文化水平,还能完善学生道德品质,协调人际关,提升就业能力。中职课改背景下,传统文化选修课程的开发与使用,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