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在课堂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8433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小学生在课堂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培养小学生在课堂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培养小学生在课堂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小学生在课堂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小学生在课堂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培养小学生在课堂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学习应“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因此,数学活动经验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也就理所当然成了数学教学应关注的目标之一,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主要渠道。 一、在“生活”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的生活情趣、生活体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孩子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积累活动经验。 在教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时,我这样设计: 1. 创设情境,感知轻重。请平时比较调皮的3名男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游戏中请1名学生分别背一背另外2名体重差距比较大

2、的同学,然后先请同学猜猜他会有什么感受,再让他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体会到人的体重有轻重之别。再请大家分别掂一掂自己的文具或学具,感受一下它们的轻重,并进行交流。 2. 实践体验,建立概念。认识千克这一概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以下5种不同的活动来实现: (1)称一称:师生共同称出两瓶纯净水的质量,知道这样的两瓶水重1千克。 (2)掂一掂:同学之间交换着掂一掂,充分感知,体验1千克。 (3)找一找:请同学仔细观察,找一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并称称、掂掂,再次体验感知1千克。 (4)猜一猜: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谁更重些?先让学生猜一猜,并说

3、出自己的理由,然后通过称和掂再次感知体验1千克。 (5)说一说:引导学生以千克为单位说说身边物体的质量。 在本节课中,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活动中充分感知、体验,获得大量的活动经验,建立起1千克的概念,从而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成功地升华为数学经验。 二、在“活动”中提炼数学活动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长方形周长时,有这样一道题:用16根小棒,可以摆出不同的正方形,能摆出几种?它们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几根小棒的长度?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和周长的概念,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

4、验,但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在出示题目之后,学生或小组讨论,或自主探究,纷纷行动起来。从反馈结果来看,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利用小棒,通过实际摆一摆,发现一共有4种不同的结果;第二类是借助方格纸画一画得出结论;第三类是计算,即162=8=1+7=2+6=3+5=4+4,得出结论。从这三种不同的方法可以看出,它们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思维发展水平。在大家进一步交流中,达成共识,并深刻理解了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的实际意义。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呈现“由直观形象抽象”的螺旋上升过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比较,对所获得的活动经验进行梳理、内化,抽象出数学经验。 三、在“学习”中拓展数学活动经验 小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渐近的过程。学生在前期学习中逐步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活动经验,都将成为后续学习的基础,并将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帮助。如,学生会将加减法中摆小棒的经验,自觉地迁移到乘法的学习之中;计算5876,就会想到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