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的视点试析「のだ」和「わけだ」的差异.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9606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教育的视点试析「のだ」和「わけだ」的差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教育的视点试析「のだ」和「わけだ」的差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教育的视点试析「のだ」和「わけだ」的差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教育的视点试析「のだ」和「わけだ」的差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教育的视点试析「のだ」和「わけだ」的差异.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教育的视点试析和的差异 和是日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两个语法项目,由于二者的相近性,使得学习者难以将二者加以区分,因而出现误用现象。为了帮助日语学习者走出使用误区,能够掌握地道的日语表达方式,本文分别从和的用法入手,进而分别在肯定句、否定句和疑问句中解析二者的本质差异。 和,都是日语句末重要的表达方式,这两项既是教学难点也是学习重点。二者用法、意义相近,在一些句子中可以互换使用,但二者又存在差异,某些句中是不能替换的。这给中国日语学习者带来很大困扰,学习者经常会出现误用现象。本文主要从教育的视点出发,分析和的差异,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二者。 一、的用法 的用法非常广泛。主要用法如下 (一)肯定句中的

2、用法 肯定句中主要表示关联,关联即前后两项具有某种关系、联系。在此,我们将不含的句子用P表示,含有的句子用Q表示。具体用法如下 1.P、Q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急大雨。 2.P、Q之间存在替换关系,即Q是P的另外一种说法。先日初?取。海外。 3.P在句子中不出现,是隐含的状态、Q是对此状态的解释说明。(?泣子供?)迷子。 4.表示发现。?恪?。 (二)否定句中的用法 否定句中包含,如例句所示,不是对整件事情的否定,而是对焦点的否定。私店?I。 (三)疑问句中的用法 疑问句中使用,是说话人希望听话人能对其提出的焦点问题给与解释、说明。山田何?I。B?I。/。 二、的用法 (一)肯定句中的用法 句也具

3、有关联性。例如人10年日本、日本?Z上手。此例中,根据“那个人已经在日本生活了10年”,推论可得“按理说他应该擅长日语”的结论。此用法可概括为P。Q。可见P、Q存在关联性,我们可以以P为基础推论出结果Q。有时P、Q间还可插入道理,表示说话人了解了之前就知道的事实的原因。例如?木、?子?Y婚。B道理二人。 (二)否定句中的用法 否定的用法有三种形式。P。Q/、Q、Q/。为了与进行比较,本文主要围绕P。Q/的用法进行探讨。 这种形式有两种用法。第一,不是对Q的完全否定。含义为全部/必言(不能说全部,未必说),经常和副词特、必呼应使用。私特映画好、月2、3本?。这个例句中,并不是对映画好的完全否定,

4、而是部分否定。第二,表示PQ这种推论不正确。例如生活苦泥棒。自?榆?立国、日本人?持。如和所示,生活苦泥棒、自?榆?立国日本人?持这种推论(想法)是不正确的,否定想当然地推测出来的事态。这种用法前经常使用、。 如上所述,否定句中的或表示部分否定,或表示依据某种客观事实做出判断或推论。 三、和的差异 上述内容中,已对和的用法分别进行了考察,下面通过比较二者来分析二者的不同。 (一)肯定句的情况 有的情况下和可以互换使用,有的情况下只能使用或者。昨日学校休。?痛/?。?木、?子?Y婚。B道理二人/?。(同)今日大学卒?I。明日学生/。例句中可见,当表示Q是P的理由、解释,即先果后因时,我们可以使用

5、,而很难使用。句中情形正好相反,当表示明白了事实的原因时,这样的句中只能用,而很难使用。如句所示,P和Q具有关联性并且具有P到Q的推导关系时,和可以互换使用。但意义有微妙差别。使用表示由前项推出了后项的结论;使用是强调“今天大学毕业了,也就是说明天开始不是学生”这件事实。 可见,是主观理解、主观强调,则是客观推论。再如押。(王日本?Z弁?大会?伽筏浚酩丹螭先毡菊Z。如例所示,原本不知道使用方法的机器,现在发现只要按下按钮就可以了,话语中包含原本不知道,因而在说话前存在想知道的心理操作法知,后项的押正是对这样一种心理状态的解答、发现,可以说是说话人对事物的一种主观掌握过程。与此相对,如例所示,是

6、说话人听到中国人小王在日语辩论大赛取得优胜时所说的话,可见P和Q是具有关联性的,由P(日本?Z弁?大会?伽筏浚梢酝频汲鼋崧?Q(日本?Z)。此句中也可用替换,但使用时强调说话者的主观认识。 (二)否定句的情况 和都是只对句子的一部分进行否定即部分否定,但否定的是焦点部分、则主要否定的是谓语部分。如下述例句所见彼新宿?I/?。日本?Z?y/?。例句中或是否定了焦点“在新宿”或是否定了“买”,句中则是否定了?y。 (三)疑问句的情况 田中?|京生/?。?W5?r北京育。B北京/。疑问句P。Q使用条件仅限于说话人向听话人询问由P是否可以推出结论Q的场合。例如,句中所述B根据所说“5岁开始在北京长大”

7、推断出“不是在北京长大”的结论,向询问这种推论是否正确。而句中由于难以看出推论的过程,所以不用,而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肯定句中,和都可以表示关联性,当表示前果后因,即逆向关系时只能使用,当表示说话人理解了已知事实的原因时,只能使用。其他如替换说法、发现用法中,两者虽然可以互换,但含义不同。倾向于说明强调、主观认识事物,用于结论句中,倾向于客观推论。否定句中,前者主要是对焦点的否定,后者则是对谓语的否定。疑问句中,前者不强调推论的过程,但后者强调推论的过程。在教学中一是由于和的知识点在教材中分布较为零散,二是由于课堂中往往忽略二者比较的讲解,因此学生总是混淆二者用法。只有课堂中导入两者的差异的讲解,才能使学生认清二者的本质,才能不会陷入使用误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