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当前德育生态环境下书法教育的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0015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当前德育生态环境下书法教育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当前德育生态环境下书法教育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当前德育生态环境下书法教育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当前德育生态环境下书法教育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当前德育生态环境下书法教育的思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于当前德育生态环境下书法教育的思考 本文通过对书法的研习、实践、赏析。深入挖掘书法艺术的内涵,引出关于书法教育的思考。 书法教育;德育教育;思考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等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教育者主观意识和系统工程。如今学校普遍开设思想品德、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等,问题是“思维定势”般的德育建设未必能顺利实现这个目的。齐格蒙?鲍曼把学习分元学习和后学习,元学习是事先预定好的,如思想品德等课程。而后学习是指潜在的学习过程,与教育表面主题有广泛的联系。从后学习的

2、角度来看,如果将德育仅仅限于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将学校生活中各种意识的影响和有意识的活动所派生出的与设定目的不同影响都排除在外,那这种德育也太狭隘、太无力了。1由此,我们认为,德育绝不可以拘泥于特定的专门课。而应该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作为加强德育的有效“补充”、“辅助”方式。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是处在首位的。道理,即因道而生理,因理而行道。而“艺”则是来游戏的,作为调剂精神而用,从而更好的服务“道。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已把艺术的功能、作用、地位都“规定”好了。今人虽不知所以,但骨子里却都继承下来了。而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书法艺术正是与儒家美学思想相“暗合”。宗白

3、华说过“欧洲建筑史反映欧洲的艺术史,而中国书法内涵足以代表中国文化精神,书法的价值不仅在它的艺术魅力,更主要的是它显示了它所在文化系统的核心内容”。教育部近来已连续发文指导书法教学,其内涵已不仅仅是把字写得美观,更重要的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完善学校德育教育的必修课。 汉字是中国书法的载体,从文字起源之初就具备了中国经典文化精神,并且与易为代表的儒家经典文化精神之相关。(汉字的创造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这与儒家经典易所载八卦起源说一致)。2从实物出土看,文字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其间经历多少次朝代更迭,而书法文化却延绵不

4、绝,并得到历代帝王的重视。在中国文化艺术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文学、绘画、音乐、建筑等无不受外来因素影响,唯有中国书法在在其自身范围内发展,烙有深深的文化印痕。其中凝结了先人多少心血和智慧!沈尹默先生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具音乐之和谐,引人欣赏,心旷神怡。3中国书法仅有黑白二色创造出世界艺术史上的绝唱。并且对日、韩、东南亚等国产生巨大影响。如日本的假名就是借鉴中国章草书法而来的。也难怪毕加索说“我要是生在中国肯定成为书法家而不是画家。”作为最纯粹的中国本土艺术,就连世界级的艺术大师都这么认可书法,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它发扬光大呢? 徐悲鸿先

5、生曾说过“书之美在德,在情”,其意是书法的美在于体现书家道德品质和精神内涵,是人精神美的体现。汉代杨雄更是道出了“书为心画”。也即此意。古人非常重视人品、书品的结合。明傅山曾云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礼,笔墨不可补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胸,毛颖气在中,毛颖足吞虏。这里是说,没有道德的人,他们用写的好字来弥补道德上的缺失,那是不可能的,人品不正,即使写的一手好字,作品必然被人们唾弃!末尾列举唐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例子,说明颜真卿人品端正,有忠义气节,其书风正气凛然,雄强豪迈,人品、书品高度统一。这里有的现象值得我们重视后世学颜者甚多,其中不乏大家,像苏东坡、傅山、祝允明等等。除了颜

6、体本身的艺术价值外恐怕和他人品很大的关系。颜真卿立朝为官,刚正不阿,敢于秉义直件谏,在奸臣排挤之下,更显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安禄山造反时,颜鲁公“临大节蹈之无贰色”,“敢以乌合婴其锋”4陆维钊先生曾云“对名家作品,正如英雄(沉雄、豪劲)美人(清丽、和婉)君子(端庄、厚重)才士(倜傥、俊逸)野老(浑穆、苍古)隐者(高逸、出雅)相对,无形中受其熏陶,感情为所渗透,人格为之感染,心绪有所改变,嗜好为之提高,渐渐将一般人娱乐之低级趣味转移至高级”5而像奸臣小人如蔡京、汪精卫、郑孝胥虽书艺精湛,然人品颓废,作品终使人不齿。临习他们(人品书品具佳者)的字,了解他们身上的忠义气节。学生会心驰神往,树立榜样

7、意识,或多或少产生摸仿,从而培养学生道德感。此外,书法传承千百前来是以“师徒”模式进行的,学生与老师间亦师亦友,关系相当融洽。学生耳濡目染老师习字做人的方法、方式,对学生行为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保持个人良好行为,防止行为与社会需要所偏离有良好作用。 儒家讲究中和之美,书法美学与其完全一致。此外研究书法无不是以动静、远近、高低、张驰、开合、虚实、疏密、奇正等等为赏析元素,但在整体上又是和谐统一的。这与为人处事又处处暗合。书法讲究“欲速则不达”,“线条”要扎实、最忌浮滑;书法讲究文字无误,渐渐培养学生细心、耐心之力;讲究取法自然,黄庭坚于荡舟、张旭由舞剑等悟得笔法,这可培养学生体会、观察、领悟自然

8、的能力。此外研究书法必须注意安和、雅驯、整洁,以此推之,由明窗净几,笔砚精良,而布置园亭,整理居家,以至于绘画之构图,作文之裁剪其理可通也。6古代书家大都学问甚深,像李太白、欧阳修苏东坡等等,临其字,因此会受其影响,仰前休之休烈,发思个之幽情,默化潜移,又其收获也。7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实属佳事,复回到学习中定会效率大增。碑帖之争历来已久,宋米芾明确指出,石刻不可学,而清金冬心又云,耻向书家做奴婢,华山片石是吾师。至清末康有为更是把碑学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著广艺舟双楫加以宣扬。客观的讲以上观点都未免太偏激,太绝对了,所以许多人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冷静、理性思考后,走了条碑、帖结合的新路子并取得成

9、功。关于取法碑还是帖,实为书法本属问题,可引申开来,这又是对处在叛逆期的学生和谐、辩证、不盲从的看问题具有很好的指导的意义。 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加大,各种文化、思想涌入国内。这给辨别能力比较弱的青少年造成很大的冲击,再加上本来就比较薄弱的德育教学,这给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主张德育要多渠道,多方位。但要“因地制宜”,如音乐、绘画等等也可以对德育有所补充、辅助之作用。但动的音乐,其好处固能使人心神感发,但每易过度,喜则乐而往返,放而不能收;哀则情绪紧张,颓废而不能自制。至于绘画,较少流弊,然犹不及书法之绝不会发生不良之副作用。8对此,书法艺术所秉承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毫无疑问会在德育中扮演重

10、要角色。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

11、,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1冯健军.现代教育学基础.南京师范大学,2018254. 2王冬龄.书法篆刻.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86.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3杨辛.书法的审美特征及其他J.中国书法,1993(44). 4郭振有.书法艺术是德育的活水N.中国教育报,2018(4). 5678陆维钊.谈书法J.书法,198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