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建设之我见.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0162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建设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建设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建设之我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建设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建设之我见.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建设之我见 摘 要:新课改的实施,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即研究者”,在这种状况下,师资培训的最好途径是立足校本,从有效培训到有效研修,实施研训一体化发展,促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课程改革同步递进。而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别是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最佳途径之一就是建立“学习共同体”。 世界经济工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世纪60年代成立了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专门研究国家教育发展的问题和方向,研究的热点之一就是在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OECD在2005年发表了一份题为教师事业的报告,报告中指出:“我们已经不可能设想一个教师一辈子只接受一次培训,原因不仅在于教

2、学工具的变化,而是人们对教师的期望也在变,甚至孩子的要求也与从前不同,因此,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及其有效性,目前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关注的重心所在。因此,课改进入了课堂,教师成为课改的主体。 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也将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新课改的实施,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即研究者”,在这种状况下,师资培训的最好途径是立足校本,从有效培训到有效研修,实施研训一体化发展,促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课程改革同步递进。而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别是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最佳途径之一就是建立“学习共同体”。 教师学?共同体建设:是指建设一支由教师群体构成的

3、,以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为目的的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目标促进成员全面成长,经常在一定的支撑环境中共同学习,分享各种教育资源。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指导,通过相互对话、交流进行人际沟通,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在共同活动中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形成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学习集体。 由于当前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和困难,面临形势较为严峻,因此,要特别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质量。在新一轮中小学继续教育中必须以提高乡镇及以下农村学校的教师整体素质培训为继续教育工作的重点,千方百计下大力气加速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进程。结合本人在农村教育一线近

4、二十年的工作体会,我觉得可以进行以下尝试: 首先要找出适合多数教师共同学习的基点,成立共同体,选出中心成员,然后再分出五类成立共同体,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1.分期分批建设名师工作室,搭建起促进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和名师领衔人自我提升的发展平台。工作室每位教师都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其中既有本学期的近期目标,也有三年至五年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例如:我校建立了“教师发展档案”,使每个人在学习、创新的道路上留下清晰的发展足迹。每学期末,我们都将工作室成员的发展档案进行展览,为老师们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评价、自我评价的机会,努力成为学习型、发展型教师。 2.基于教师学科“特长”的学习共同体

5、。根据学科特长及其教学专长,组建“快乐阅读学习共同体”“快乐英语学习共同体”及“快乐数学学习共同体”。 3.基于“兴趣”的社团性学习共同体。 教师社团性学习共同体不仅可以丰富教师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社团文化,成员彼此帮助,相互协作,在这种“互助”的文化熏陶与浸润中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4.建立师徒结对小组。师徒结对就是一对一的精加工智慧。由同一共同体中的一位骨干教师带好一位青年教师,“师徒小组”的建立拉近了教师的心理距离,由封闭、保守走向开放、合作、共赢。 5.通过网络论坛、博客论文、QQ论坛、网上培训的有效研修方式来加强农村教师信息化学习及信息化资

6、源的有效利用。以“生成在学校、交流在网络、获益在区域”为本,基于教师需求、基于专业发展,以网络架构为平台,以教育中的问题研究为基点,充分发挥“网络校本研修”在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有效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的作用。 这些共同体增强了教师的自信,消除了自卑感和职业倦怠;建立了“关怀关系”,培养了教师相互信任感;尝到了专家、顾问引领研修的甜头,感受到了教育的快乐;探索了合作学习机制,形成了教师间的互惠感;加强了网络研修的有效学习,使教师拥有了分享感;实践了团队校本研修方式方法,增强了教师的团队意识、科研意识,发挥了团队协作互助作用和创新精神;并初步实现了“共研、共享、共创、共赢、共荣”的格局,实现了有效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