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导学案设计艺术 引领学生个性化学习.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0503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导学案设计艺术 引领学生个性化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优化导学案设计艺术 引领学生个性化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优化导学案设计艺术 引领学生个性化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化导学案设计艺术 引领学生个性化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导学案设计艺术 引领学生个性化学习.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优化导学案设计艺术 引领学生个性化学习 导学案是课改模式得以顺利推行的重要载体,科学、规范、艺术的导学案设计是引导学生在课改模式中得以高效学习的重要保证。当前的导学案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值得广大一线教师认真研究。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课改实践,认为导学案设计者应当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理念,在形式上应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为学生呈现出准确规范而富有艺术性表达的样本,在内容上应注重教材编排的特点、学生的接受水平和问题设置的难易梯度,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导学案设计,真正发挥导学案的“导学”功能。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诸多课改模式应运而生,导学案在课改模式推进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被越来越多的课改践

2、行者所认同。那么,如何科学地设计导学案,使其充分发挥在课改模式推行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就成了广大教师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笔者根据近年来对各地导学案的研究和引导教师设计、修订导学案的实践,认为在导学案设计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应明确导学案的设计理念 导学案与传统意义上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案(教案)在形式与内容上均有着本质的不同。导学案是引导学生按照预设的程序、内容、方法等从事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案,它的使用主体是学生,设计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教学案则是引导教师按照预设的程序、内容、方法等对学生实施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它的使用主体是教师,多数情况下是教师自编自演的,设计者只能是教师。 导

3、学案的使用主体是学生导学案的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务必要明确这一点,始终遵循以学生为核心的设计理念。从审读的角度、行款的格式、引导语的表达、行文的规范、问题的层次等方面,都应当从学生的视角去考虑,脑子里要始终有一根弦“导学案”是给学生用的! 二、应符合学生的审读视角 翻阅一些课改名校的导学案,观摩各级优质课大赛评选,时常发现,许多教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设计导学案时依然沿袭传统教案的表达方法,在课时计划的一级项目中使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在次级项目(或子项目)中使用“培养学生”、“引导学生”、“教会学生”、“陶冶学生”、“使学生”等教案术语。这些都是导学案用

4、语的大忌。这种现象的出现,恰恰说明了设计者心中只有教师,没有学生。 根据前文对导学案本质的认识,我们必须清楚,导学案是给学生单向使用的,导学案上的所有文字都应当是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读的。 如果让学生在导学案中看到“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等这样的“教学目标”,学生该会作何想法呢?他们究竟是这些活动的主体施教于别的学生,还是这些活动的客体受教于教师呢?从学生的视角来看,这是一些颇具歧义的目标,也是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表达!如果说学生是施动者,就无异于说让学生当老师去施教于别的学生,这不是导学案设计的初衷。如果说学生是受动者

5、,那么上述表达中的施动者又是谁呢?显然是教师。可是导学案的使用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那么这种表达又有什么意义呢? 明确了导学案的学生视角,设计者在设计导学案时就应当始终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去审读每一处用语、每一句表达。有了这样一种理念,导学案设计的各级项目里便不会再出现“教学”、“学生”这样的字眼,让学生看着别扭,做着为难。 因此,遵循学生的审读视角,在导学案的课时计划中,一级项目术语应表述为“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等,次级项目术语应表述为“培养自己”、“陶冶自己”、“使自己”等。 三、应遵循汉语言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 既然导学案是给学生看的,它的所有表达就应当符合汉语言的语

6、法规范和表达习惯,做到准确无误。因为在学生眼里,导学案也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书”, 绝大多数中学生源于对书本的崇拜,便会对导学案也信赖无疑,把它当作效仿的蓝本,而语文学科又起着引领示范的重要作用,设计者决不可小觑它的重要影响。 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语法规范、表达习惯,乃至标点符号的运用上要多下功夫,仔细斟酌,不应当出现任何纰漏,以误导学生。 在引导设计的实践中发现,有些教师受制于自己的汉语水平,不能准确规范地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语言。即使这种客观事实一时难以改变,我们也不应当允许带有粗糙表达的导学案落到学生手中,以避免造成更多的负面影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最便捷的办法是设计者把自己设计的蓝本

7、交给语言功底深厚的同行或学生帮助审校,请他们认真修正后再付诸使用。 此外,在导学案设计中,还要考虑学生书写的空间。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对预设问题可能会出现的多个答案有个大概的估计,确保留白处能够满足学生书面表达的需要,又不至于浪费纸张。否则,留白太少,学生无法把思路书写清楚、完整;留白太多,学生书写后既不美观,也浪费了纸张。 四、应追求导学语言的艺术性 在使用导学案的起始阶段,为了帮助学生熟悉导学程序,很多时候需要教师把书面的引导语转变成口语后重新传达给学生,此时教师可以对引导语言进行再加工,发挥引导的艺术,彰显语言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熟悉了导学流程

8、后,教师在简化导学案引导语设计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步适应没有教师提示的无声语言的引导,让学生自己边看导学案上的引导语,边从事自主学习活动。因此,引导语设计的艺术性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根据学生不同的学段特点,教师在设计引导语时,要尽量考虑到在清楚明了的基础上,增强引导语言的通俗性、启发性、趣味性、诱导性和激励性,使学生在阅读引导语时,既没有理解障碍,又能轻松地按照导学提示进行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有的教师在引导语前后适当添加“勇敢挑战!”、“比比谁先想出来!”、“不怕困难,才能收获喜悦!”、“要细心哟!”等提示性语言,并进行适当的美化,学生在读懂导学提示的前提下,就会于无形中受到一些教育

9、或激励。无论是对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是对思想品格的培养,这种做法都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五、应注重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接受水平 导学问题的设计体现着设计者对教材理解和处理的水平。 就语文学科而言,每一篇课文都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有字词的掌握运用、内容的整体把握、主旨的提炼概括,也有语法修辞、篇章结构、语言特点等写作技法上的指导,还有朗读技巧、遣词造句等多种能力的训练要素,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一篇课文可以提炼的问题可以说比比皆是。而在一两节课的时间内要涉及到以上诸多问题,是不现实的,也是做不到的。 有些教师设计导学案时,不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和学段特点,看见小说就提三要素,看见说明文就辨析语言

10、,看见议论文就讲论证方法等,使得很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没有了层次性,没有了阶段性。 导学案中应当设计哪些问题,才能让学生得到最大收获,这就需要导学案的设计者充分考虑到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接受水平,去粗取精,取舍得当。 对于学生依靠原有基础无法解决的教材中的关键问题,设计者要适时给予相关的“知识链接”,以弥补学生的理解缺陷。 例如,金色花一课中“作者为什么把小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的问题,对于七年级刚入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缺乏对“金色花”的认识,自然便无从谈起。设计者应在这个问题的前面,补充链接有关印度“金色花”的相关知识,以给学生的理解作好必要的铺垫。 再如,紫藤萝瀑布一课中“家门外的那一大株紫

11、藤萝为什么被砍掉了”的问题,学生仅仅依靠文中“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一句去理解,就有很大的难度,因为他们没有“文革”的知识,不了解当时的思想潮流。设计者应当在这个问题之前,及时补充链接有关“文革”期间意识形态的相关知识,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六、应安排导学问题的难易梯度 设计者对于经过认真取舍,确定下来的导学问题,在导学案中应该如何安排先后顺序呢?这就需要设计者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梯度合理安排。 在一次观摩省级优质课评选时,一位教师执教安塞腰鼓一课,在处理完字词,教师范读一遍后,马上在屏幕上呈现出如下问题让学生回答“你感受到了黄土高原人民怎样的精

12、神风貌?”试想,对于这样一篇富有浓郁地域风俗和强烈感情色彩的文章,学生连体会一遍的机会还没有,仅仅依靠听教师朗读一遍就能轻易回答出这样大的一个意蕴深刻的问题吗?这就是执教者在问题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理解的梯度。 曾看到一篇鱼我所欲也的导学设计,在初读课文时,就让学生思考“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接着便要求学生回答,其结果可想而知。没有对文意的理解疏通,学生怎么可能理解文言文文本的要义呢?这位教师的设计违背了学生对文言文的一般认知规律,整个导学设计也就失去了理解的梯度。 每一个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其系统性不容随意割裂。每一个学生,都有人类一般的认知规律,其认知顺序,不容随意颠倒。

13、设计者安排导学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才能使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自主学习,收到良好效果。 附“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导学案设计范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导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根据人物特点进入角色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能辨别文中人物的是非观念,锻炼自己分析、处理日常问题的能力。 3.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人物性格特点,辨别人物是非观念。 学习难点辨别人物是非观念。 学习过程(第一学时) 第一循环 第一环节自学质疑 1. 请你按下列提示,轻声自读课文 (1)边读边把生字、生词做上标记,并及时查阅工具书。 (2)把文中的人物圈画出来。 (3)留心故事情

14、节,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 闭上眼睛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在脑海里有个整体印象。 第二环节合作释疑 1. 请你按老师的提示,齐读课后词语,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2. 先看看文中有几个人物出场,然后小组内分角色把课文朗读一遍,比一比谁读得逼真,相互取长补短。准备展示。 第三环节展示评价 按老师的分工,各组代表分角色朗读指定的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老师是要评价打分的哟! 第四环节巩固深化 你认为刚才哪位同学读得还不够好,你敢比一比吗?老师有奖励的哟! 第二循环 第一环节自学质疑 请你选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相信你能行! (1)课文中出场的人物有妈妈;“我”;爸爸;奶奶;万芳;万芳的妈

15、妈。 请你按照文中人物对待羚羊木雕和友谊的不同态度,把他们分为两类(填写序号) A. B. (2)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两类人物的性格特点 A. B. (3)请你先阅读下面的“知识链接1”,然后概括回答下面的问题 【知识链接1】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课文在叙述妈妈逼我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这件事中,插叙了哪两件事?你认为插叙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呢?(试试写在下面) 第二环节合作释疑 先向小组伙伴虚心请教你的疑惑,然后一起交流答案,及时修改完善。达成共识,准备展示。 第三环节展示评价 按照老师的

16、要求,小组代表口头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应答小组展示完毕后可以及时补充完善。请你边听边修正自己的答案。老师是要评价打分的哟! 第四环节巩固深化 闭上眼睛想一想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学习过程(第二学时) 第一环节自学质疑 1.请你认真默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不会的请你先放在那里) (1)请你先阅读下面的“知识链接2”,然后完成下面的题目 【知识链接2】 本文的体裁是小说,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 线索在记叙文体的作品中,用来联系文中材料的人物、事物、事件、行踪、思想感情的变化等,就是文章的线索。若把文章比作珍珠项链,材料就是珍珠,线索就是用来贯串珍珠的绳子。 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不

17、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叙事线索是羚羊木雕。 B.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我”的性格特点。 C.本文是一篇小说,所以文中的“我”就是作者。 D.“月亮出来了,冷冷的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这里的环境描写烘托了“我”悲凉、孤寂的心情。 (2)文中“我”和父母的矛盾冲突是要不要回羚羊木雕。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试着写下答案要点) (3)“我”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妈妈应该怎样处理此事才更妥当?(试着写下答案要点) (4)作者在感情上倾向于谁?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些依据。尝试使用圈点批注。 2.除了已经学习的内容之外,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请用简洁的语言

18、写在下面。 第二环节合作释疑 1. 虚心请教你的小组伙伴,请他们帮助你解决上面剩余的问题和你的其他疑问。 2. 与小组伙伴交流你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和其他发现,修改完善你的答案,准备展示。 第三环节展示评价 按老师的要求,小组代表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应答小组展示完毕后可以及时补充完善。请你边听边修正自己的答案。老师是要评价打分的哟! 第四环节巩固深化 1.在老师限定的时间内,请你快速回忆本课所学内容。 2.请你独立完成下面的测试 (1)注音或填字(4分) 脸颊( ) 逮着玩( ) zun着 ( ) png png ( )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2分) 做事不与别人商量,按自己的意

19、见做决定。 身子和影子一样不可分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3)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请给下面的描写选择恰当的选项 (4分) A.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 ) 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同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一定不会了。( ) 3. 小组伙伴交流测试题答案,并给自己评价打分( )分。 4. 按老师的要求,小组代表上交导学案。最后评价得分将是你们小组的得分哟! 5. 总结反思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或还有哪些疑惑?请你认真回顾本课学习过程,然后简洁、完整地写在下面。 (编辑赵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