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学校实行法人治理是教育改革的牛耳.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12162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办学校实行法人治理是教育改革的牛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公办学校实行法人治理是教育改革的牛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公办学校实行法人治理是教育改革的牛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办学校实行法人治理是教育改革的牛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办学校实行法人治理是教育改革的牛耳.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公办学校实行法人治理是教育改革的牛耳拿这三则故事,对照目前的大学教育,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羡慕什么?羡慕五四时期的大学校园的自由活跃灵动!在那时,在那里,“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不做”,可以没有试卷就考试,可以偏科,可以仅凭三个字录取新生,但无论师生,一律须以才气论英雄,年龄、资历、家势、相貌、性别等变量都与成绩无关,都无力左右录取结果和评价机制。嫉妒什么?嫉妒五四时期的大学师生的浪漫狂妄机智!他们才思敏捷,个性鲜明,博古通今,中西合璧。他们用掷地有声的名字,组成群星灿烂的五四时空,与先秦时空、唐宋时空一脉相承,遥相辉映。恨什么?恨自己!恨自己与那样的大学无缘,恨自己找不到那样贤达的师长

2、,遇不到那样睿智的同学。 新时期以来,教育改革的呼声从未停止过。但着力点始终停留在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的层面上,建校舍,买设备,忙得不亦乐乎,钱也花了不少,但教育却没办好,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触及教育的内部结构。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似乎深入其中了,但到头来也只是给教材换了马甲,并没有给课堂带来足够的生机,最终成了出版商和编委会的俱乐部。更有意思的是,我们似乎忘了当初自己是如何走进这个死胡同的。“五四”学人的轶事,或许可以勾起国人对大学精神的一些记忆和信心。回望上世纪初,其实我们的大学原本办得是蛮不错的。那时的教育体制与现在的英美、香港差不多,只是后来,苏联老大哥来了,又走了,糊里糊涂到今天,我们已记不清

3、来路了。 中国教育最缺的不是资金校舍,也不是师资,而是思路和制度的供给。大学体制只要回到原点,再做一次选择就可以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下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有望带领中国大学回到迷路的原点。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大学等六所大学的章程,可谓抓住了牛耳。只要公立大学与政府分离,依法按章程办学,师生职工大会推选董事会,董事会任命校长,校长聘任教师,大学教育就会迎来勃勃生机。政府再不是微观学校的举办者,而是教育事业的规划者和指导者,处于公立教育和民办教育之间之上,行使宏观管理和监督权力。民办大学和公办大学平等竞争,百家争鸣,二者的区别只是经费来源不同。大学根据自己的特色和专业,举行专业课考试,然后参考高考成

4、绩和中学阶段的综合表现录取新生。由国家主持高考,语文、数学、政治三科即可。外语可不限英语一门,各国语言均可学习,取得相应等级即可。这样,高考科目即为中小学必修课,专业课即为中小学选修课,简明扼要,符合人性。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也与高等教育同构运行,自然对接。公办中小学和民办中小学齐头并进,百花齐放。如此说来,备受诟病的高考制度其实不是问题的症结。 中国内地的学制是建国初期模仿前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组织格格不入。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企业组织发展壮大了许多倍,但相比较而言,社会组织的数量规模太小,力量太弱。民间组织的发展更是步履维艰。学校是最庞大的社会组织系统。教育改革的目标与归宿就是令其结构与企业组织协调。在改革进程中,学校组织和企业组织的发展逻辑一样,民办教育的命运类似于民营企业,公办教育的困惑类似于国有企业,政企分开的意义也类似于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意义。只要构建与市场经济相协调的政府组织和社会组织就一揽子解决了。我们殷切期待中国教育尽快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迎接“宪章”时代的曙光。 (编辑杨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